宝山,雄踞长江、黄浦江、蕰藻浜三江交汇,拱卫上海北大门,扼守长江门户,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滚滚不息的长江水经吴淞口向东流入东海,波澜壮阔、令人遐思。顺江而下,吴淞口畔,宝武钢铁、国际邮轮港、国家级湿地公园鳞次栉比,如同画卷般地在人们眼前展现,一个正在奋力打造上海北部中心——宜业、宜居、宜游的“大吴淞”发展规划起势,“三江交汇、上海之门”的标志形象已具雏形。
回眸75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河沟纵横、碉堡交叉的火力地带、战场前沿。人民解放军为了解放大上海,在这里与敌人英勇拼杀,近4000名指战员长眠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
为深度挖掘那段光辉而悲壮的历史,追寻解放军战士心灵深处的家国情怀和初心使命,缅怀解放上海战役中牺牲战士的伟大与荣光,中共宝山区委党史研究室专门组成英雄团长寻访团,寻访解放上海战役中牺牲在宝山的职务最高的259团团长胡文杰的成长故事和英雄事迹。4月28日,寻访团一行三人从宝山启程,奔赴胡文杰烈士的故里——江苏省丹阳市实地探访,逆着时光隧道,沿着胡文杰烈士的足印,用心感悟英雄团长生活成长的心路历程。
丹阳——“解放上海的西柏坡”
丹阳市中心的上海战役总前委旧址驻地,曾是联通毛主席和中央军委、直接指挥上海解放的总部。28日下午,寻访团成员一下火车,就顶着淅淅沥沥的小雨,马不停蹄直奔纪念馆。总前委旧址是一座青砖灰瓦的两层小楼,在绿树掩映下,显得格外整洁素雅。走进室内,发现总前委指挥部的办公室不到10平方米,很是狭窄。邓小平、陈毅的宿舍分别在一、二层左侧,紧邻指挥室、会议室,仅仅只能放下一张单人床,让人不由得感叹中国共产党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
纪念馆陈列着有关上海战役的诸多实物、照片。胡文杰烈士的遗物和照片安置在一个专门橱窗里,供人瞻仰。寻访团仔细观摩一件件实物、一张张照片,认真聆听纪念馆负责人介绍它们背后的故事,仿佛又置身于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座谈交流中,寻访团了解到胡文杰所在的部队出征上海前,就是在丹阳接受了集训。1949年4月下旬,总前委的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从南京先后到达丹阳,陈毅、邓小平留守这里指挥上海战役。在丹阳的23天,总前委完成了解放上海的思想、组织、事务、物资、军事、新闻接管、人民币准备、社会文化经略等八个方面的全方位准备工作,制订严格的《入城守则》。丹阳,这个只有两万多人口的小县城,成为“解放上海的西柏坡”。宝山是上海战役的主战场,丹阳是上海战役的指挥所和接管上海的集训基地,两地渊源很深,共同为上海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图:古朴肃穆的上海战役总前委旧址
能留住大雁的留雁村,走出赤胆忠心的“铁夫”
留雁庄原名中观村,传说明洪武年间村民在村西延庆庵旁开塘时挖出1只金雁、1只银雁,村民留住银雁,故更村名为留雁庄。这里,就是胡文杰的故乡。
寻访团带着“胡文杰有着什么样的生活成长经历?为什么能够义无反顾投身革命?怎样从一个书生转变为一名钢铁战士?”的追问,29日上午专程到丹阳市史志办研讨交流,追忆当时的革命形势,共同梳理胡文杰生平,寻找更多关于英雄成长的事迹线索。29日下午,驱车前往胡文杰出生长大的地方——丹阳市横塘乡留雁村,实地采访胡文杰的侄子胡科军,希冀从胡文杰家人身上找寻答案。
图:胡文杰侄子胡科军(右一)深情讲述胡文杰参加革命的故事。
在胡科军深情讲述中,胡文杰在留雁村成长的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在我们面前一一闪现。胡科军的父亲胡文斋是年长胡文杰六岁的大哥,在家常常念叨胡文杰的往事。胡科军从小耳濡目染,为有这样的叔叔感到骄傲与自豪,对这位素未谋面的叔叔充满感情与怀念。讲述中,他几次动情落泪,感慨叔叔胡文杰身为一位共产党员拥有的崇高品质。
1916年正月二十三日上午,胡文杰在留雁村出生。其父胡炳荣算得上是一个读书人。胡文杰受父亲影响,从小就喜欢读书,也很刻苦,从留雁村初小毕业后,考入珥陵镇高小读书。胡文杰在珥陵镇高小读书时,常常利用休息日和暑假,帮助村里的孤寡老人割麦子、插秧。一位名叫富根的老人家里很困难,胡文杰得知后,经常跑到他家帮助劈柴担水,犁地插秧,富根老人很感激,多次对胡文杰说,你是一个好青年,一定要好好读书,成为栋梁之材,将来报效国家。胡文杰不负众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苏州吴江师范学校。在学校里,他耳闻目睹国民党新老军阀混战不断,兵灾连年,地主豪绅残酷压榨穷苦百姓,帝国主义巧取豪夺,争相打击民族工商业,尤其是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东三省,深深地刺激着胡文杰。
寻访团试图还原胡文杰学习成长的少年足迹,先后前往留雁村小学、珥陵镇高小等处寻访,可惜留雁村小学已不复存在,变身为一家工厂;珥陵镇高小也已改名珥陵中心小学,通过校史馆未能查找到胡文杰求学的踪迹和当时的校貌。
1935年夏,胡文杰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家乡新丰小学任教,因表现优异被调往丹阳县城鸣凤小学任教。通过一起教书的管文炳,胡文杰结识了共产党员管文蔚。在这里,他终于寻觅到一条通向光明的革命道路。1926年入党的管文蔚,担任过丹阳、武进、金坛等地县委书记。胡文杰调进鸣凤小学的当天,管文蔚就知道这一消息,他对弟弟管文炳说:“胡文杰是个好苗子,一定要好好培养。”胡文杰在鸣凤小学一边迫切地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籍,一边与共产党员管文蔚等人深入交谈,寻求救国救民的道理。寻访团专门前往鸣凤小学,参观胡文杰任教和思想进步的地方。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管文蔚及时向胡文杰等进步青年通报抗战爆发的情况。11月12日,侵华日军占领上海;12月3日,丹阳沦陷。丹阳县所有学校被迫停课,胡文杰不得已回到留雁村。日寇侵略势力很快扩展到周边农村,胡文杰带着父母兄妹夹在浩浩荡荡的逃难队伍中,离乡背井,四处逃难。一路上,胡文杰目睹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兵匪趁乱打劫的惨状,满腔怒火。严酷的现实让胡文杰觉醒,一味逃难并不能解决问题,他下定决心,说服父母和一同逃难的村民重新回到留雁村,拿起武器抗击日寇。
1937年12月,管文蔚领导的丹阳抗日自卫团筹备成立。胡文杰得知这一消息,心情异常激动,立即行动起来。他把平时要好的几个热血青年召集起来,效法管文蔚成立留雁村抗日自卫队,成员包括大哥胡文斋、堂兄胡文龙、妹夫赵子颖、村民俞振华等。1938年2月,“江南抗日自卫总团”正式成立,胡文杰率领留雁村抗日自卫队参加成立大会,并奉命到总团的干部训练班参训。从此,胡文杰踏上了武装抗日的征途。
1938年6月,胡文杰参加新四军一支队政治部开办的“政治训练班”。其间,经戈白章和何军两人介绍,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刻,胡文杰内心的信仰终于得到安放,为能承担更多党所分配的任务而开心不已。入党后,胡文杰多次受命奔赴茅山、安徽等地运送枪支弹药。他在执行任务时,虽然多次经过留雁村或附近村庄,但为了保密,他从不回家。在胡文杰的影响和帮助下,留雁村的进步青年一批又一批地走上抗日道路,由他带动参加抗日队伍的村民,先后达50余人。
1939年底,胡文杰随新四军挺进纵队渡江北上,转战苏中,参加了郭村、黄桥等著名的战役和战斗。讲到这里,胡科军激动地从怀中掏出一个红布包裹,用颤巍巍的双手,小心翼翼地一层一层地打开,取出里面的物件。这是一枚胡文杰于1939年底亲手刻制的木质印章。印章上刻印着“铁夫”二字,遒劲有力。虽然,现在已经无从考证“铁夫”二字的真正含义,但从胡文杰刻制印章时的时代背景,可以推断一名青年教师转身成为新四军钢铁战士的心理变化,他是多么渴望做一名保家卫国的铁血大丈夫啊!
图:胡文杰亲手刻制的“铁夫”印章,“铁夫”二字寄托着胡文杰渴望成为钢铁战士的赤胆忠心。
讲到这里,胡科军对叔叔胡文杰的怀念之情又一次涌上心头,忍不住再次垂泪。是啊!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位真正为国为民的钢铁战士,又怎么会让后人忘记?后人永远也不能忘记!
身先士卒,善作善成的优秀政治工作者
29日傍晚,寻访团一行快马飞奔到丹阳市贺甲战斗旧址,深入了解抗日战争期间,胡文杰所在的苏中、苏南革命斗争形势。旧址两面斑驳的墙壁上,累累弹痕依然清晰可见,这一堵堵凝结着血与火的历史之墙,无声地诉说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四军激烈战斗的岁月。抚摸弹孔,仿佛感受到子弹从耳旁飞快穿过的啸鸣声,依稀看到新四军战士扛枪暴揍日寇的激动场景。寻访团成员与一路陪行的总前委旧址纪念馆馆长张爱军、贺甲战斗旧址讲解员细细地攀谈,了解到更多胡文杰所在部队挺进敌后,开辟苏中、苏南抗日根据地,威震江南的故事。
胡文杰自1938年参加新四军后,主要活动范围在苏中和苏南地区,主要从事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经历过大小战斗近百次,每次打仗时,总是冲锋在前,战功卓著。1941年夏,胡文杰调任新四军1师1旅政治部组织科干事。一次旅部下达攻打泰兴县城的任务。胡文杰与青年干事吴镇受命前往协助某团进行战前政治动员。胡文杰对吴镇说:“我们是机关干部,光动员战士坚决完成任务还不够,战斗中,我们应该带头冲在前面!”发起攻击的当夜,胡文杰毅然加入攻城突击队,投入到一线战斗中,胜利攻克了泰兴县城。
1943年1月,胡文杰调任靖江独立团政治处主任。靖江县敌伪势力十分猖獗、斗争复杂。胡文杰一到靖江独立团,就一个一个地找干部谈话,详细进行调查研究。当时,靖江兵有个绰号叫“烟囱兵”,看不见自家的烟囱就要开小差。有的连队一个月就跑了两三个。胡文杰知道后,立即召开政工会议,对“烟囱兵”进行调查研究,典型剖析。结果发现,这些新兵共同的特点是怕远离家乡,有的家里确实也有实际问题。据此情况,胡文杰及时提出了连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是引导新兵认清当前抗日救国的形势,端正加入部队的初衷,提高为人民翻身求解放的觉悟,并帮助新兵解决一些家庭实际问题。在全团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再无发生开小差现象,部队战斗力大大提高。
1943年秋的一天拂晓,靖江独立团驻地突然被敌人偷袭包围。胡文杰沉着观察敌情,果断指挥部队向敌人薄弱方向实施突围。战斗中,胡文杰手臂受伤,鲜血直流。卫生员上前救护,劝其离开火线,他却强忍伤痛,继续坚持战斗。突围后,军医发现他的伤口已经发炎,劝他住院治疗,但他仍坚持留在部队,对干部、战士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靖江地区的反清乡斗争终于取得重大胜利,并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减租减息、锄奸反霸、民主建政的斗争。
1944年5月,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开始进入局部反攻阶段。是年底,胡文杰调任丹北独立团政治处主任,并分工负责该团3营工作。胡文杰在开展政治工作方面有着自己的特色,那就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始终坚持党的领导,重视部队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
胡文杰当时负责的3营是刚组建起来的部队,其中3营七连和九连大多是刚入伍的青年农民,他们虽有强烈的抗日意识,但存在着生活散漫、纪律松弛等不良习气,尤其缺乏军事知识。八连更是复杂,该连是不久前由罗云高带领起义的原伪军建制连,其中一部分人对新四军持怀疑态度,有的甚至抱着“到了哪家吃哪家饭”的思想。打骂下级、公开赌博、强索群众财物的军阀现象时有发生。对此,胡文杰对战士开展纪律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要求全体干部以身作则,发扬优良作风。胡文杰对罗云高给予特殊照顾,改善3营战士的伙食,帮助治疗战士的疾病,晚上还经常下连队查岗、查铺。
胡文杰热诚待人、关心同志,和战士们打成一片的好思想、好作风,在3营产生巨大反响,战士们积极投入到大练兵的热潮。在短时间内,3营圆满完成了政治思想、军事训练等各项整训任务,成为一支战斗力较强的部队。
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国民党以5个整编师,12万兵力直扑苏中解放区。胡文杰所在的华中二分区4团作为仅1310人的地方主力,奉粟裕司令员命令,对抗不可一世的国民党整编25师,在西线进行邵伯保卫战。8月23日至26日的4天激战中,胡文杰作为4团副政委全程参加了研究策划守备战术问题和全团政治动员工作。
在这期间,他的夫人唐渠跟随部队在后方收治伤员,突然得了急病。由于怀孕在身,加上连日劳累,病情十分严重。分区卫生部写信告知胡文杰。他接信后,见是夫人生病,就没再看下去,把信撕了,继续全身心投入作战。战后慰问伤员时,他才顺道去看望了唐渠。
胡文杰在指挥作战时,总是力争靠前指挥,并常到突击队去。4团团长叶克守多次提出:“你是副政委,不要离指挥所去突击队,如果你负了伤就影响指挥了。”他总是笑笑说:“我想去了解前方的情况,今后我注意就是了。”可是他在进攻战斗时,还是照样靠前指挥,常去突击队。
邵伯保卫战是苏中“七战七捷”中唯一以地方武装为主夺取胜利的一战。粟裕司令员称赞邵伯保卫战“创造了守备战的典范”,并突出表扬了4团。胡文杰亲自撰写《邵伯保卫战初步总结》,他把政治工作和军事工作紧密捆在一起,既讲长处,也讲不足,既有正面经验,也有反面教训,充分反映了他军政兼优的特长。
图:1946年8月,胡文杰(第二排右一)与团领导合影。
不畏牺牲,勇往直前的钢铁战士
回首宝山——胡文杰团长英勇牺牲的地方,眼前不由得浮现出人民解放军在宝山激战的场景。1949年3月,军政双优的胡文杰从华中二分区六团政委调任29军87师259团团长。5月上旬,解放军第10兵团在常熟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会议布置胡文杰所在87师的任务是攻克国民党在上海西北的防守要塞月浦镇,打开国民党在宝山、吴淞地区的防御体系,封闭敌人唯一的海上逃跑通道——吴淞口。
5月12日上午,攻占上海的外围战开始了。12时,87师攻占浏河。下午2时,部队与埋伏在浏河镇外的国民党军遭遇,发生战斗。胡文杰亲率部队,在浏河镇南街头与国民党激战,经过10余分钟战斗,将其全歼。我军出师首捷,斗志高涨。
下午5时,87师兵分几路,继续冒雨向月浦、狮子林方向快速前进。入夜,细雨蒙蒙,路滑泥泞。胡文杰和政委李峰、副团长李超及政治处主任方征,走在部队的最前列,率259团于13日凌晨2时进入围歼国民党军叶大村据点的阵地。国民党守敌52军296师负责防守狮子林炮台、叶大村和宝山城,其兵力全部躲在碉堡里。259团主攻营3营刚进入攻击阵地,就遭到敌人炮火和机枪的猛烈射击。叶大村阵地上到处腾起团团烟火,伴随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子弹、炮弹一齐向我军射来。3营营长叶士英头部重伤,营教导员陈达生当场牺牲,60多名伤员在一片泥地上痛苦地抽搐,在一个弹坑周围就躺着20多位牺牲战士的遗体。
面对眼前悲惨壮烈的场景,久经沙场的胡文杰也不免动容,他随即带领2营和师部特务连深入前沿阵地侦察,发现这里是敌人的主阵地,草丛里隐蔽着成批的碉堡群,碉堡周围又配置许多道鹿砦(zhài)和铁丝网,以及蜘蛛网式的交通壕。阵地外房屋、树叶也都被毁掉,射击视野开阔。胡文杰和营连干部研究了敌情地形,决定正面佯攻,其他部队侧面偷袭。
13日下午2时,259团对叶大村正面战场发起佯攻,6门山炮向碉堡枪眼平射,87师其他团的炮火也一齐开火。30分钟后,胡文杰命令号长秦发带司号员到佯攻阵地吹起冲锋号。一时间,喊杀声、爆炸声、机枪声响成一片,敌人慌了,将大炮及碉堡里的轻重机枪全打在我军佯攻方向。此时,2营突击连、突击排从侧面攻上,敌人还没来得及反应,火箭筒弹已经纷纷钻进各个碉堡的枪眼洞里,一个接一个地炸开了。这一战歼灭200多个顽敌,还有60多个头戴美式钢盔的敌兵,高举双手跪地投降。胡文杰派人把俘虏押下去,有几个俘虏听说这就是团长,不由得发出感慨:“怪不得解放军尽打胜仗,团长都挺身冲在前头!”
14日是87师攻占月浦镇的关键一天。师部准备组织第2次强攻,并向军指挥所汇报。军长胡炳云同意抽调259团2营和3营投入月浦攻坚战,1营和军直侦察营配合固守,并伺机夺取狮子林炮台。
胡文杰接到命令后,立即命令2营、3营做好战斗准备。随后与副团长李超、政治处主任方征带领2营和3营奔赴月浦前沿战场。胡文杰带领特务连深入月浦前沿阵地侦察敌情。这里地形开阔,河沟密布,战壕相连,碉堡纵横,火力交叉,宜守不宜攻,从未见过这样强大的火力防御阵地。
胡文杰实地侦察返回后,立即召开营连干部会议。他详细通报敌情,研究攻击方案,向各营布置作战任务,并规定步兵、炮兵协同的联络信号。会议结束时,胡文杰站起来,目光炯炯有神,紧握拳头振臂一呼:“全力以赴,血战月浦!”
是日晚6时40分,87师各团在山炮、榴弹炮及各团迫击炮的掩护下,向月浦镇发起第2次强攻。259团2营指战员浴血奋战,攻克了镇西北外侧的2座碉堡和右后侧的子母堡群。师部立即在这里建立前线指挥所。随后,在260团先遣突击队的配合下,259团3营和2营4连向月浦镇西街头发起猛烈冲锋。胡文杰背上卡宾枪,高声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要坚决地打!我们一定要攻下月浦,进击吴淞口!”然后率领突击部队率先进入月浦街道,各团先后冲进月浦街区,取得第二次强攻的胜利,占领月浦全镇,与敌人隔河对峙。
图:解放军指战员,攻入月浦街区,与敌人展开巷斗。
敌军眼看丢失了月浦阵地,威胁到吴淞口逃跑通道。从15日黎明起,就不顾一切代价,向我军阵地反扑,妄图夺回月浦阵地。他们出动几十架次飞机,10余艘军舰,集中炮火向我月浦阵地进行毁灭式打击。在炮火的掩映下,由坦克兵打头阵,整排整排的敌军向我阵地冲击过来。胡文杰和副团长李超、政治处主任方征,迅速赶到街区北弄的临时指挥所,部署阻击敌人,鼓励指战员们要做到“人在阵地在!”当胡文杰正在向刚来开会的3营副教导员薛竟成交代战斗任务时,突然一颗炮弹落在临时指挥所门口,胡文杰不幸身中多块弹片,7处负伤,血流不止,光荣牺牲。薛竟成也当场牺牲,李超身负重伤,方征被震晕。经过16天的激战,27日,第三野战军终于解放了我国当时的第一大城市——上海。
上海战役结束后,87师南下福建。胡文杰烈士灵柩由部队派员及其亲属专程护送至家乡安葬。1953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87师奉命为他立碑。胡文杰烈士的灵盒于1966年安放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正厅,他的遗像、遗物也在龙华烈士纪念馆陈列展出,供后人瞻仰纪念。胡文杰和无数革命先烈一样,以自己的满腔热血,使新中国的曙光普照神州大地,功绩彪炳千秋。胡文杰已经牺牲整整75年了,怀着无限敬仰的心情,寻访团一行在丹阳市烈士陵园胡文杰墓碑前,久久默哀、三鞠躬,以此缅怀这位钢铁战士。
图为胡文杰烈士参加上海战役出发前夕,与2岁儿子胡晓军的合影。1949年5月15日,胡文杰牺牲,没有看到这张照片。胡文杰牺牲22天后,他的小儿子胡继军出生,他也没能看到小儿子!
如今,胡文杰的牺牲地宝山,已经逐渐成为世界级沿江沿海发展带的重要支点,南大智慧城、邮轮滨江带、吴淞创新城“三箭齐发”,邮轮旅游、绿色低碳、生物医药及合成生物、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六大产业”齐头并进,正在加快建设成为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国际大都市主城区、全市绿色低碳转型样板区。我们相信,75年前那些牺牲的烈士,看到这样塔吊林立、桩基隆隆火热的建设场景一定也会感到欣慰!
值此宝山解放75周年之际,谨以此文献给胡文杰烈士和为解放上海英勇牺牲的所有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