辗转近十年寻访全国各地文史档案馆,他只为了这桩事……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朽。
今天是“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87周年纪念日。上午9点,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胜利广场,纪念仪式开始。伴随着庄严肃穆的国歌声,人们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并向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抗战英烈敬献花篮。
人群中,有一抹熟悉的身影——年逾七旬的钟逸平。每年此时,他都会手持装裱好的泛黄照片和从全国各地搜罗来的历史资料前来悼念。他要悼念的人是爷爷钟铭以及一同牺牲在淞沪抗战中的英勇烈士。钟逸平没有见过爷爷,却对亲人的事迹耳熟于心。“他打仗总是英勇地冲在第一线”“身为连长很照顾小战士”……多年来,钟逸平辗转全国各地文史资料馆,只为追寻爷爷的足迹。
近十年的不懈寻访,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找到了一张重要照片。这张照片并非单人照,而是源于钟铭烈士在校期间的大合影。彼时,为躲避敌人的地毯式搜查,钟逸平的奶奶特意用包装纸包好后再埋到地下,打算为后辈们留个念想。没想到,等抗日战争胜利后再翻出这张照片,却发现,岁月磨砺下的它已被侵蚀得面目全非。好在,钟逸平在湖南省的一家档案馆找到了这张照片。在征得馆方同意后,他翻拍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
翻拍后的照片不再蒙尘。钟逸平每年坚持带着他们来悼念,并不厌其烦地为年轻后辈们一遍遍诉说那场战役的艰苦卓绝。真实的细节、充沛的情感,让这个关乎“家与国”的英烈故事更能打动人心。
多年来,许多烈士家属及后人为淞沪抗战纪念馆捐赠了珍贵的文物史料,让一段段历史记忆更丰富完整。比如,爱国实业家方液仙家族后人、族亲曾无偿捐赠“中国红十字会上海市救护委员会第一救护医院申园附属医院全体合影照”等文物。由此,进一步印证了一批爱国工商界人士在淞沪抗战中积极支援抗日,在组织救护伤员、保护和救济难民等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
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馆长孔祥俊看来,讲好历史故事、传承英烈精神,不仅要保护利用好纪念场馆、文史资料,更要将一段段历史串联成青少年探究、理解、把握伟大抗战精神的载体和主线,更凝结起当下砥砺奋进的信心与底气。
当天,淞沪馆针对青少年开展“八一三纪念日”专场研学活动。学生可通过参与馆内答题、盖章、探寻文物等形式,以及观看经典抗战电影《捍卫者》,深入了解上海抗战史,感受先烈们英勇事迹,坚定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