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上海努力创造无愧于党诞生地的新业绩

来源:上观新闻  发布时间:2023-11-30

23.jpg

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国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征程从这里出发。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体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重温入党誓词。他感慨地说:“建党时的每件文物都十分珍贵、每个情景都耐人寻味,我们要经常回忆、深入思索,从中解读我们党的初心。”

作为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上海牢记总书记嘱托,挖掘好、保护好、利用好红色资源,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用红色资源滋养精神、锤炼品格,以实际行动践行总书记对上海的厚望——“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海这座红色之城正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党的诞生地的新业绩。

赓续红色血脉

不久前,阿根廷总统阿尔韦托·费尔南德斯来到中共一大纪念馆参观,探寻这个百年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世界第一大党的成功密码。

2021年6月3日,中共一大纪念馆建成开放,展品数量从原先278件增至1168件,通过文物实物、动态视频、实景还原等方式,生动讲述“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近年来,上海全力以赴建设好赓续精神血脉的红色地标,着力打造建党历史资源高地、建党精神研究高地、建党故事传播高地。2016年,上海全面启动实施“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2021年5月,上海市人大在全国率先通过《上海市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条例》;2022年,首批《上海市红色资源名录》公布,相关部门梳理出612处重点旧址、遗址、纪念设施类红色资源。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中共四大纪念馆、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1928年—1931年)、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阅文处)旧址、中共中央特科机关旧址等,都陆续完成修缮、建设、布展。几年时间,遍布全市的600多处红色旧址、遗迹、地标得到妥善挖掘、保护、利用。

在保护修缮红色资源的同时,上海不断传承红色精神。曾收到总书记回信的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服务学校及社会各界参观者5万多人次,年均讲解700多场;“上海市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和“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先后成立,推进红色资源基础研究。此外,上海通过创新传播方式激活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推进红色题材、爱国主义题材、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作品创作研发,“红色文化”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锚定奋斗坐标

新时代的大考接踵而来,我们该以怎样的精神状态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续写这座红色之城的新奇迹?这是上海每位党员干部必须回答的问题。

今年3月,市委书记陈吉宁在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时指出,上海干部应当“知方向、知动向、知趋势、知难题”,尤其是把握上海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所要承担的特殊使命,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和更强的战略把握能力、学习能力、落实能力,担纲起“尖兵”“标兵”。

在今年8月召开的市组织工作会议上,上海干部需要锻造提升的能力,被提炼为三个方面——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市委领导指出,要学习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立足上海实际、立足岗位实际,不折不扣抓执行,创造性地抓落实”,从而把宏伟蓝图持之以恒细化为施工图、高质量转化为实景画。

“挑最重担子、啃最难啃骨头”。上海的特殊身位,决定了这里的党员干部要承受更高要求与期许。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上海党员干部锚定奋斗坐标,锤炼扎实、过硬、出色的能力本领,以实际行动成为一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起来、敢闯敢试、善作善成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继续当好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

共产党员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不断开展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也意味着每个党员个体在一次次选择、磨砺中,保持纯洁性、先进性。

在不久前召开的上海全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检视整治工作推进会上,市纪委监委提出,要在抓紧检视整治上下更大功夫,查摆问题必须动真碰硬,问题整改必须盯紧抓牢,处置线索必须严实深细,查办案件必须真刀真枪,进一步把问题找准查实,切实推动解决。

解决一批裉节难题、推进一批发展项目、回应一批民生关切、出台一批制度机制、化解一批风险隐患、选树一批典型案例,上海紧盯“关键少数”,通过狠抓整改,推动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筑牢信仰之基

从红色资源中汲取干事力量,上海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用实践树立起共产党员“忠诚、干净、担当”群像。

他们中,有猝然倒下的“燃灯者”邹碧华、“善梦者”钟扬,有工作直至生命最后时刻的钱海军、王友农,有为党和人民奋斗终生的苍生大医吴孟超;也有83岁宣誓入党的牛犇,不忘三尺杏坛的九旬老教师于漪;还有许许多多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普通党员……

践行初心使命,近年来,上海各级党员干部用“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以“本领高强”换来群众的“生活高质”——积极落实新一轮民心工程三年行动计划,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级提升、无障碍环境提升工程、义务教育学生身心呵护,让市民能感受到身边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面对“天下第一难”的旧改拆迁,上海以党建为引领,持续推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助力市民早日离开蜗居、住入新家。

践行初心使命,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交给上海的重大任务,上海干部正以昂扬精神状态跑出加速度。这座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在服务国家战略、提升城市功能、发挥引领作用中正展现应有作为、更大作为。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是上海这座城市的无上荣光,也是极大的激励和鞭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是对红色历史最好的缅怀,也是对党初心使命最好的践行。”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曾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