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在上海”巴士研学·中共一大“初心号”首体验
“原来毛泽东参加一大期间,是住在这间屋子的。”
“中共中央在上海的12年间,从地上转入地下,中间的斗争竟然这么严酷!”
“逸夫舞台的后面原来隐藏着中共中央的机关部!”
2024年5月24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上海市光明中学师生与中共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党校,开展了一堂生动的巴士研学思政课。
这堂思政课的主题是,“结合党纪学习教育,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回顾中共中央在上海,践行总书记嘱托,牢记使命。”课程以中共一大“初心号”巴士在上海城区穿梭的形式展开,路线覆盖了从1920年到1931年间,中共中央在上海的数个办公旧址及纪念馆。
这门课程的名称为《中共中央在上海(1920—1931)》,是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中共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党校合作开发的首条串联起中共中央在上海的旧址的巴士党课。课程带领师生们重温入党誓词,回顾建党初期的峥嵘岁月。帮助中学生了解上海的经典红色路线,也帮助大学生懂得了担负起传播红色价值的社会责任,感悟中国式现代化的初心源头。
回顾中共中央在上海的历史
下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光明中学的师生们在太仓路127号原博文女校前集合。“这是中共一大开会前代表们的宿舍,所以我们把宿舍作为第一站。”
这是本堂巴士党课的第一站,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薛峰向师生们介绍了博文女校的前前后后。中共一大的会务是由李达的妻子王会悟一手操办的,开会的地址与代表的住地,也都是王会悟选定的。因为博文女校距离一大会址只有百米之遥,非常方便,所以王会悟向当时博文女校的负责人提出了借宿的请求,理由是北京和广东的几位老师要来上海开会。校方觉得没什么问题,于是同意了。
“一大之后,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设在上海,但因为一大会址在开会时已经暴露,所以那之后,中央就设在了老渔阳里,陈独秀的家里。”青年教师薛峰继续向师生们介绍。
“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这次选在了公共租界中李汉俊的家里。”光明中学的学生说,“这次代表大会,毛泽东没有参加。”
随后,师生们乘坐“初心号”巴士,继续游历了中共三大后中央所在地纪念馆、中共四大纪念馆,以及中共六大后政治局机关所在地旧址(上海福州路天蟾舞台裙楼南侧)。
半天的行程很辛苦,但师生们参与的热情高涨。最终,大家对中共中央在上海留下的印记有了系统的回顾与学习,感悟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初心源头。
重温入党誓词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中共一大旧址宣誓厅,全体师生党员们面对党旗,再次庄严宣誓。
重温入党誓词,是本次巴士研学课堂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督促党员师生们进一步强化党员意识,增强党性观念,筑牢政治忠诚,坚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永葆共产党员初心使命。也通过重温誓词的活动,让师生党员们更好地感悟中共中央在上海坚守的十多年间,背后初心力量的伟大。
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
近年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坚持贯彻大思政课的理念。为了有效利用红色资源,超越单纯的抽象概念的知识传授,带领学生深入历史,深入现实,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智慧,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发了这堂《中共中央在上海(1920—1931)》巴士研学课堂。
《中共中央在上海(1920—1931)》巴士研学课堂,以中共中央在上海的历史为线索,以巴士形式将上海的中共中央旧址串联起来,生动勾勒出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在上海的奋斗历程,有效地将原本零散的红色资源,以主题的形式进行谱系化,并向大中小学推广。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这次“‘中共中央在上海’巴士研学·中共一大‘初心号’首体验”活动,丰富了大中小思政一体化课堂,绕开了高头讲章式的授课,让大学生与中学生在亲历鲜活的历史旧址中,感悟厚重的历史存在。
光明中学周乐茗同学表示,巴士课堂既生动又新颖,是一堂颠覆传统方式的思政课,这堂课让他对革命时代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刘浩存同学表示,现在知道了思政课还能这么生动,原来早期的中共中央都隐蔽在城市的深处,尤其是六大后的中央局所在地。通过这次学习,深刻认识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意义,也认识到大学生传播红色价值的社会责任非常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