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声潮涌 生生不息——中国共产党红色出版业历程展”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开幕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中国红色出版事业的发源地。11月8日,由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共同举办的“新声潮涌生生不息——中国共产党红色出版业历程展”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东楼二楼正式开幕。

展览以历史线索为脉络,分为“信仰之光——中国共产党在创建和大革命时期的出版活动”“真理燎原——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的出版活动”“精神脊梁——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时期的出版活动”“旗帜高扬——中国共产党在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时期的出版活动”四个部分,呈现党以铅字为枪炮、以纸张为阵地,完成从“思想火种”到“文明灯塔”历史跨越的红色出版历程,以数十件展品带领观众走进一段用真理之光照亮民族复兴道路的壮阔征程。

随着五四运动拉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进步思想界的主流。第一部分聚焦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及成立初期的出版活动,以及上海各出版、印刷机构所发挥的作用。

《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
第二部分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出版活动在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左翼文化运动的蓬勃开展以及在反文化“围剿”中所展现出的惊人生命力。

1934年上海生活书店与鲁迅签订《小约翰》出版权授与契约
1937年,党领导中国人民进入了全民族抗日战争阶段。以延安为出版中心,党创办的新闻出版机构遍地开花。在日军占领上海后,党的出版机构团结爱国进步同业,使“孤岛”上海继续成为抗日进步图书出版高地。而由上海迁至后方的生活书店、读书生活出版社、新知书店等党领导的出版机关也持续发挥着宣传思想文化的作用。

《资本论》第一卷内政部著作权注册执照
最后一部分讲述1946年6月至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出版活动的概况。这一时期,各解放区以新华书店为实体依托,建成编辑、出版、印刷、发行相配套的体系;而全面内战爆发后出现了重庆《挺进报》案、上海《文萃》三烈士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南下的华东新华书店接管了国民党官僚资本在上海经营的33个单位,积极创建人民的出版事业。

《新民主主义论》
“新声潮涌生生不息”特展不仅是对红色出版历史的梳理与回顾,以铅字为枪炮、以纸张为阵地的历程更是对当代筑牢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激励。
展期持续至2026年1月18日。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28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