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习近平在上海 > 正文

从“加快建设”到“加快建成”:一字之变蕴含三重深意

2023-12-08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卜新兵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上海要勇于开拓、积极作为,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从原来的“加快建设”变成“加快建成”,虽一字之差,但蕴含深意、影响深远。

“建设”侧重过程,“建成”强调结果;“建设”是量的积累,“建成”是质的飞跃;“建设”是“建成”的准备和基础,而“建成”则是对“建设”的检验、肯定与提升。一字之变,微言大义,体现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给予上海的战略新定位、对于上海的发展新要求,展现的是上海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等各项工作上取得的新成效、开创的新局面,彰显的是上海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承担的新使命、发挥的新作用,在上海的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同寻常的里程碑意义。

一字之变,蕴含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工作的新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注、牵挂着上海的发展。他曾深情地说:“我与上海人民同甘共苦、同舟共济,对上海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感情。”

这份感情,源于党中央对上海工作的高度信任。作为全国最大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在国家现代化发展战略中始终秉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从以纺织工业为主的工业城市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从改革开放的“后卫”到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前锋”,从做到“四个率先”到建设“五个中心”,在共和国发展的每个阶段,上海都会根据中央的要求和时代的需求及时调整角色、精准转换功能,进而在服务和支持全国中体现自身在国家战略中的作用和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陆续将建设自贸试验区、举办进口博览会、增设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设立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以及浦东新区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等一系列重大改革试点任务交给上海,希望上海先吃“螃蟹”,为全国创造经验。面对这些重大改革试点,上海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勇当开路先锋,善于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任务。

这份感情,寓于总书记对上海发展的殷殷重托。“大棋局中,上海怎么摆”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上海城市战略定位的深沉思考。2007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在主持起草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目标。2008年到2012年,在参加全国“两会”上海代表团讨论时,他多次提出上海要“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努力建设‘四个中心’,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新局面”。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海时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前面加了关键定语“具有世界影响力”。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来上海出席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时,提出支持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期望上海“展现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气象”。党的二十大发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号召。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面对艰难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探索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彰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超大城市发展之路,“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必然成为中央对上海新的嘱托。

一字之变,凸显上海在强国建设新征程上的新定位

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我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个缩影。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战略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步是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报告还特别强调“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对照这一时间表,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将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分为三步:第一步,经过五年奋斗,完成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任务;第二步,到2035年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第三步,到2050年全面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因而,如果说“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城市定位是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高度契合的,那么“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定位,就必然是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相契合的。

将“加快建设”改为“加快建成”,首先意味着经过评估原来设定用五年时间“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任务实际上已经完成或接近完成,上海已具备向“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冲刺的条件。将“加快建设”改为“加快建成”,还意味着上海原来设定与全国同步实现现代化的目标需要大幅度提前,从而在率先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将“加快建设”改为“加快建成”,更意味着中央希望上海不仅要立足自身、奋发作为,一步一个脚印朝着既定目标迈进,而且要着眼全局、敢为先锋、勇于探路,先行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路径和规律,率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和挑战,生动演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特征,并在此过程中努力贡献更多的上海智慧和上海方案。简言之,“加快”建成,意味着等不得;加快“建成”,意味着必须赢。这是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更是上海必须承担的重大责任。

一字之变,彰显上海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的新担当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上海是第一个被要求“加快建成”现代化的城市。在这个意义上,“加快建成”就意味着要“成为标杆”,更好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要带头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今年正值改革开放45周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十周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深度链接全球的国际大都市,必须带头以实际行动向世界表明中国改革开放的态度与决心。浦区新区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全方位大力度推进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扎实推进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推进首批授权清单事项落地实施,在人民币离岸交易、跨境数据流动、增值电信、医疗、国际人才集聚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临港新片区要率先开展压力测试,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奋力打造开放新高地。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要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扩大制度型开放,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增强对国际商品和资源要素的吸引力,加快建设国际经济组织集聚区,建立健全国际化的经贸交流网络,进一步提升国际开放枢纽能级。

二是要在长三角一体化中更好发挥龙头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期间,专门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充分说明总书记十分重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以及上海在长三角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上海作为长三角的龙头,要不断增强对于长三角腹地、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的辐射带动能力。特别是要充分发挥上海在科技创新上的优势,着力提升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共同体,推动更多“从0到1”的突破和“从1到100”的转化,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另外,还要充分发挥上海的产业优势,带动长三角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抢占全球产业制高点,共同打造更具有竞争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苏浙皖各自在科技创新、实体产业、交通区位、生态环境、空间腹地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因地制宜塑造细分领域核心功能,与上海一道形成长三角的功能有机体。

三是要率先探索中国特色城市治理现代化新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最基本的是要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度和可及性,把民心工程办得更实更细更可持续,让新时代的城市建设者管理者“进得来、安得下”,让各类群体安居乐业。最关键的是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治理现代化,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总之,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