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时政要闻 > 正文

珍稀文献重现烽火岁月——国家图书馆抗战文献整理成果展启幕

2025-08-14  来源:文汇报 作者:李扬

“让历史说话 用史实发言——国家图书馆抗战文献整理成果展”8月13日在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二层大厅正式启幕。展览系统呈现了自2012年国家图书馆启动“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以来,在抗战文献抢救、整理与研究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

展厅内,《中国共产党党报党刊史料丛编》以原始报刊为载体,生动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关头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太行一分区敌我斗争形势图》凭借精准的标注,将封锁沟、敌占区、游击区等复杂态势清晰定格于方寸之间;《中国远征军作战报告》里,松山战役的血色记忆与战后对日军工事的冷峻剖析相互交织……丰富且珍贵的文献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参观。展览还联动河北、江苏、浙江、湖北四省七馆开展联展,并同步上线线上平台,让更多人得以触摸那段血火交织的民族记忆。

珍稀文献还原战争真相

步入展厅,一部部厚重的文献汇编构成抗战历史的立体拼图。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系统编纂的《中国共产党党报党刊史料丛编(1920-1949)》(第一辑),收录了建党前后至解放战争时期的党报党刊,为中国共产党党史等相关研究提供详实文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藏珍稀抗战文献汇刊》中,晋中特委组织部部长王孝慈致弟亲笔信,尽显投身民族解放的赤诚与八路军战士的担当。

最令人震撼的,是那些被刻意掩盖却最终被顽强守护的真相。日本外务省曾企图销毁记录强掳中国劳工罪行的《华人劳务者就劳事情调查报告书》,幸得有心人秘密转移至东京华侨总会。2013年,这份包含373份企业报告、32份政府公文的铁证终归祖国。泛黄的诊断书上,企业将劳工之死归咎于“疾病”的虚伪记录,成为日本推卸战争责任的无声控诉。

侵华日军的私人记录,则成为其暴行的“自供状”。在一块展板上,呈现了新四军战士从日军士兵尸体上缴获的《一个日本士兵的阵中日记》,赤裸裸记载了奸淫杀戮的暴行。士兵新罗实藏的日记坦承“每天杀人,没有可以慰藉的事”。冰冷的字迹背后,是无数同胞的血泪。

文脉背后的顽强守护

文献存续的背后,是有识之士在烽火中的顽强守护。1937年国立北平图书馆副馆长袁同礼率馆员南迁至西南大后方,收集战斗报告、民间传单等12大类数万件档案,出版《征求海外抗战史料说明》;1942年八路军夜奔广胜寺抢救《赵城金藏》;合众图书馆与郑振铎的“孤本保卫战”等,在烽火岁月中为中华文脉筑起坚固堡垒。

从战时南迁护藏到如今推进“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截至2025年7月底,国家图书馆已完成抗战文献整理出版成果60种,合计2714册。其中,国家图书馆面向全球征集逾百万页多语种二战罪行档案,整理出版“对日战犯审判文献丛刊”,建成“东京审判资源库”,“日本细菌战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