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的红色记忆:吴淞口畔的明灯——中共吴淞独立支部书记佘立亚
佘立亚
佘立亚(1897—1927)湖南长沙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在巴黎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即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在莫斯科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二年奉调回国,先后任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书记、郑州地方党团书记等职。1926年4月调上海担任中共吴淞独立支部书记,兼顾沪宁、沪杭铁路的工人运动。
吴淞是上海的门户和屏障,也是上海新兴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早在20世纪初期,吴淞机厂、大中华纱厂、中国铁工厂等一批现代企业相继建成,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还有同济医工专门学校、中国公学等高等大专学校也相继在吴淞创建,革命思想异常活跃,反帝爱国运动、反剥削争生存的斗争日益开展,吴淞成了上海地区党组织开展工人运动的一个重点地区。早在1923年9月,这里已经有了党的组织。1925年5月,党组织还领导吴淞人民参加了伟大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并作出了重要贡献。同年下半年,吴淞机厂、永安二厂(1925年1月由大中华纱厂改名)和中国公学先后建立了党的组织。1926年初,建立了吴淞独立支部,直属中共上海区委领导。
创建于1907年的吴淞机厂,是沪宁和沪杭两条铁路车辆修配的基地。中国工人运动早期领导人王荷波、彭干臣、王警东等都曾在这个工厂组织过工人夜校和工人俱乐部,向工人宣传马列主义,宣传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后因缺乏教员和经费等原因一度停办。佘立亚来到吴淞之后,便以吴淞机厂为重点,与该厂工人党员孙津川一起,决心先把工人夜校恢复起来,从教育着手,点亮工人兄弟的心。为筹集经费,他便写信给妻子,让她将家中积余的钱寄来。他在信中说:“为了明天的生活,我们苦点不要紧。”他还到处奔波,多方筹款,动员工人上学,夜校很快就办了起来。一位素有号召力的工人,看到佘立亚不辞辛劳到处奔波的情景,深受感动,也自愿地做起了工人的思想工作,他逢人便说:“佘老师为我们工人能上夜校,连自己家里的钱都拿出来了,我们再不去上学,怎么对得起他?”夜校学生的队伍渐渐壮大起来了,佘立亚自任校长,与孙津川、王超兰(女大学生,暴露身份后调走)、顾余发等一起为学员上课。课程设中文、英文、社会发展史、铁路发展史等。佘立亚认为,学校首先应教育工人懂得中国的政治和经济状况,同时要学好中文,然后才是学点英文。由于办学有方,吸引了许多工人群众,学员从最初的六七十人发展到200多人。附近永安二厂等工人也来参加,最多时达500多人。佘立亚通过夜校对工人进行革命启蒙教育,培养了不少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
吴淞机厂照片
夜校办起来后,为进一步组织工人,佘立亚等又办起了工人俱乐部,名为“友谊社”,开展阅读、唱歌、演戏、打乒乓球等文艺活动,吸引众多工人参加,使他们在娱乐中受到教育。他们编排的一个名叫《鸣不平》的新戏,反映一个汽车工人与资本家斗争的故事,启发工人们的阶级觉悟。佘立亚也经常与工友们打乒乓、聊天、排演文明戏,深受工友们爱戴,成了知心朋友。
1926年5月底,为纪念五卅惨案一周年,友谊社举行了较大规模的游艺会,会上演出了反帝爱国内容的节目,揭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和压迫工人的罪行,同时发动工友参加友谊社组织。突然一群警察闯入会场,又打又砸,还要逮捕演员。在这紧急关头,佘立亚挺身而出,大声说道:“你们凭什么抓人,放开他们,有什么事冲我来好了!”警察将他抓走时,他对工人们说:“放心吧,我会回来的。”工友们看着他坚定的背影,不禁也挺起了胸膛。经过党组织营救,佘立亚不久就回到了吴淞。在大家的努力下,“友谊社”又恢复了活动,而且战斗力更强了。他又与孙津川等一起办了《工人周报》,每期发行500份,有揭露帝国主义侵略与压迫工人的罪行等内容;还印刷传单,号召工人向不合理的工资制度开展斗争,迫使英国老板将各种工资一律增长二成半。在短短的两三个月时间里,佘立亚利用工人夜校和友谊社这块阵地,与反动势力进行明争暗斗,锻炼了干部,教育了群众,壮大了工人阶级队伍。
佘立亚与吴淞机厂党支部一起还组织了一次取消“头目钱”的罢工斗争。工人进机厂做工时大多数由工头介绍,而工人每月要按“规矩”向工头送钱,这就叫“头目钱”。但大多数工人工资低,连自己的生活也难以维持,再也无法交“头目钱”,因此常常发生冲突。看到这一情况,吴淞机厂党支部在佘立亚的支持下,决定通过友谊社发动群众,开展取消“头目钱”的罢工斗争。在友谊社社员的带头和鼓动下,吴淞机厂开始全厂罢工。厂长和工头们像热锅上的蚂蚁,只好和工人代表谈判,最后被迫答应要求,废除了多年来套在工人脖子上的一根绞索——“头目钱”制度。
斗争的胜利,使工人们与佘立亚的心贴得更紧了。在他的启发培养下,一大批工人骨干纷纷提出了入党要求。据统计,1926年2月,吴淞地区党的组织只有4个支部,15名党员,而到年底发展到7个支部,80名党员了。一年之内党员增加5倍,这是大革命时期吴淞地区党的力量发展的一个高潮。为了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佘立亚还根据中共上海区委1926年枢字第56号《通知》精神,针对吴淞党组织的具体情况,亲自制定了吴淞独立支部整党计划,开展了组织整顿工作。这是吴淞地区党组织历史上的第一次整党。在组织整顿的同时,佘立亚加强对党员的教育,使党员的素质大大提高。党组织的强盛,犹如一盏明灯照耀吴淞口畔,为后来吴淞地区工人参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提供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保证。佘立亚为吴淞地区党组织的发展壮大,没日没夜地工作,几乎跑遍了所有的工厂和学校,真是呕心沥血!
1926年9月,佘立亚调上海任中共小沙渡部委员会(相当于区委)书记,仍兼管吴淞独支和沪宁、沪杭两路的工人运动工作。1927年3月小沙渡部委和曹家渡部委合并为沪西部委,佘立亚任沪西部委书记。3月21日,他领导沪西工人纠察队参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并取得了胜利。3月29日他以上海总工会代表的身份参加了上海特别市政府委员就职典礼,并在会上发表了讲话。
1927年4月12日,在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佘立亚不幸被捕惨遭杀害,年仅30岁。他为党的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