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个纪念,也是一个抗议”——鲁迅用余生编辑瞿秋白遗稿

来源:党史镜报  发布时间:2023-10-20

鲁迅曾被毛泽东誉为“现代中国的圣人”

他是近代独领风骚的文豪

他于1936年10月19日

在上海猝然离世

距今已87年

但他没有丝毫奴颜媚骨的伟大人格

始终是中华民族最可贵的品质

影响了一代代国人

谨以此文深表怀念

鲁迅与瞿秋白情谊深厚,曾书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相赠。

1_副本.jpg

鲁迅书赠瞿秋白

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在福建长汀罗汉岭英勇就义,鲁迅获悉后悲痛不已。为了缅怀和纪念挚友,鲁迅决定集资编印瞿秋白的遗稿,并从他翻译的作品着手做起。

这年10月,鲁迅开始了搜集、编辑、校对工作。他先是花了200元,从现代书局赎回瞿秋白的《高尔基论文艺集》《现实——马克思主义文艺论文集》两部译作,以求尽可能收齐亡友的译稿。

2_副本.jpg

素描《鲁迅与瞿秋白》(徐悲鸿画)

一个月后,30余万字的《海上述林》上卷《辨林》编辑完成,主要收录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普列汉诺夫、拉法格、高尔基等人关于文学的论文译文,并插入恩格斯、列宁、普列汉诺夫、拉法格、高尔基、哥德等人的照片和画像。

3。_副本.png

1927年11月16日,鲁迅去往上海光华大学讲演

鲁迅苦心孤诣,作者的署名用了3个英文字母“STR”,由瞿秋白笔名“史铁儿”拼音的3个字母组成;出版者则托名“诸夏怀霜社”,一是瞿秋白幼年曾以“瞿霜”名,故蕴含“华夏人民怀念瞿秋白”的深意,二是因为这个出版社从未存在过,也就无从查起。随后,鲁迅将《海上述林》上卷委托开明书店的章锡琛在其管辖的美成印刷所秘密排版。

4_副本.jpg

《海上述林》上卷《辨林》

1936年春,由于忘我工作,鲁迅的病情愈益加重,因肺病导致不时咳嗽、气喘和发低烧,体重仅30多公斤,但他仍强支病体,抱病编辑校对、设计封面、选择插图、挑选纸张。3月下旬,鲁迅写完《<海上述林>上卷序言》,又亲自将印刷厂打好的纸型送到内山书店,再寄往东京印刷。

鲁迅不无悲愤地说:“我把他的作品出版,是一个纪念,也是一个抗议,一个示威……人给杀掉了,作品是不能杀掉的,也是杀不掉的。”

5_副本.png

木刻画《鲁迅与瞿秋白》展现他们之间的情谊

与此同时,他又着手编校《海上述林》下卷《藻林》,主要收录诗、剧本和小说的译文,包括高尔基的《海燕》《市侩颂》《二十六个和一个》《不平常的故事》《克里慕·萨慕京的生活》等作品、卢那察尔斯基的《解放了的董·吉诃德》等,以及这些作品的插图,并于4月底完成了《<海上述林>下卷序言》。

10月2日,鲁迅收到日本印刷的《海上述林》上卷,其中,精装本100部,以麻布作封面,皮作书脊,字体金色,样式典雅;平装本400部,以天鹅绒做封面,皆用重磅道林纸精印。

鲁迅在病榻上看着装帧考究、印刷精美的《海上述林》上卷,欣慰地对许广平说:“这一本书,中国没有这样讲究的出过,虽然是纪念‘何苦’(瞿秋白笔名),其实也是纪念我。”

当天,鲁迅在日记中写道:“下午《海上述林》上卷印成寄至,即开始分送诸相关者。”而受赠者名单中,有远在陕北的毛泽东、周恩来和张闻天。《海上述林》上卷由内山书店代销,鲁迅以毛笔亲自书写了一份广告,贴在书店门口醒目处。

6_副本.jpg

内山书店旧照

7_副本.jpg

鲁迅在内山书店内

10月9日,鲁迅还写了一则广告《绍介<海上述林>上卷》,交《中流》杂志刊登,对该书评价至高:“作者既系大家,译者又是高手,信而且达,并世无两……足以益人,足以传世。”

8_副本.png

《海上述林》上下卷

10月19日凌晨,还未等到《海上述林》下卷出版(1936年底才在日本印制完成),鲁迅因病辞世。凝聚着鲁迅浓浓深情的瞿秋白译著《海上述林》,成为他生命中编辑的最后一部书。

9_副本.png

鲁迅的丧葬持续了三天,前来为他送行的民众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