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中,他与周恩来并肩指挥
牺牲的上海总工会委员长
汪寿华,1901年出生于浙江诸暨,1917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0年8月在上海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在外国语学社学习,1921年与罗亦农、任作民、华林等去苏联留学。后汪寿华赴黑河主持工会工作。
1923年春,汪寿华到海参崴做华工教育与组织工作,创办五一俱乐部,先后以“今亮”和“梦醒”为笔名在海参崴中文版《工人之路》上发表大量党建和工人运动文章。
五卅运动爆发后,汪寿华担任应邀来华的苏俄职工会考察团翻译,于1925年7月底到达北京,8月1日从北京到上海,8月11日担任上海总工会宣传科主任。8月15日,中共中央决定汪寿华任上海(江浙)区委委员、区委主任(近于后来的区委主席团成员),后陆续担任区委工农部主任、区职工运动委员会主任;上海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主席、主席团主任、委员长;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常务委员、劳动局长等重要职务,直至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牺牲,年仅26岁。
全程参与指挥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汪寿华的名字与工人运动密不可分。
1926-1927年,他全程参与指挥三次武装起义,是第一、第二次起义主要领导成员,是第三次工人起义时指导武装起义的“特别委员会”成员、紧急状态下具有最终决策权四人小组成员。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老照片
第三次工人起义开始前,汪寿华组织召开了上海各工会代表大会,进行起义的政治宣传和动员工作,并根据区委安排,频繁和社会各界接洽争取支持。1927年3月21日,汪寿华代表上海总工会发布罢工令,上海80万工人响应总工会号召,实行总同盟罢工,并立即转入武装起义。各区战斗打响后,汪寿华亲临战斗最激烈的闸北,与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等并肩指挥。英勇的上海工人阶级在广大市民的支持下,经过30小时的激烈战斗,取得了武装起义的胜利,占领了除租界外的上海地区。
汪寿华曾用名知多少
当年由于在不同会议的记录中显示不同的名字,造成今天对汪寿华人物研究的困扰。笔者通过系统整理历史档案,并借助相关党史资料、回忆录等,对汪寿华的名字进行了认真考证,得以还原汪寿华在上海革命工作的“实景图”。
汪寿华,出生时按族谱起名何继元(兄继堂、弟继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改名何今亮,其于上海地方党史记录中曾用名何今亮、何晋亮、何松林、宋林、汪寿华等,会议记录中经常简记作“今亮”“晋亮”“宋”“松林”“松”“寿华”“寿”等。当年媒体和相关传记还曾使用过何松龄、何景亮、何景良、何金亮、何俊良、何绍元、何纪元、林生甫等。为表述便利起见,这里统一用名汪寿华,并兼顾时名。
纪(寄)元、今(晋)亮、松(宋)林……
汪寿华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写的《修身》《求知录》两本日记
汪寿华1919年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求学时,撰写的日记《求知录》署名为“寄元”。19岁时撰写的日记第一集《修身》则署名为“介尘”。在拍摄于1924年5月15日的原始照片上,汪寿华又亲笔题写“纪元在海参崴”。1925年8月21日一份上海党史会议记录中首次出现“何今亮”这个名字,并且后来一直延续使用,但是1925年8月22日上海区委文件中则记作“何晋亮”。1926年1月1日有文件署名为“上总主任松林”,3月使用化名“汪寿华”,10月又化名为“宋林”。
何今亮、何松林(宋林)、汪寿华三个使用频率最高的名字,见证了上海总工会从初创到成为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骨干力量的波澜历程。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前后,“汪寿华”在上海已经广为人知,并与上海总工会密不可分。1927年3月27日,上海总工会召开执委会紧要会议,汪寿华(即何松林)当选委员长。1927年4月7日,汪寿华出席上海丝厂工会成立大会,并报告上海最近政治问题;4月9日出席上海市政总工会升旗典礼并致训词,当时媒体报道中偶尔也将其名字写作:汪守华、王寿华。
1924年5月15日,汪寿华在海参崴拍的全身照及背面
与汪寿华同时期在上海区委任职、时任上海区委书记兼宣传部主任的王一飞说,“区委本身,工会是松林(今亮)包办”。1927年2月18日发布的《上海总工会为总同盟罢工的通告》(第二号)即署名“代理委员长宋林”。
1927年10月24日创刊的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布尔塞维克》第一期扉页,《悼赵世炎陈延年二同志及其他死于国民党刽子手的同志!》一文中指出:在赵世炎、陈延年牺牲前后,有无数革命领袖、党的忠实战士先后就义,其中最著名的有“何今亮(汪寿华)”等。
1929年中国济难会编著的《牺牲》中,则收录了《汪寿华小传》,记载汪寿华原名何绍元,在俄罗斯赤塔以何今亮而闻名,到上海工作后又化名何松林,在上海工人第一次武装起义前化名为汪寿华。1950年12月20日,汪寿华夫人赵兰花、女儿何杏英在致中央人民政府的信中说:汪寿华,别名宋林,即何今亮,又名何继元。
汪寿华旧居
“孔伯生”是谁
至于“孔伯生”一名,外界曾认为是何松林的化名,实则是由上海总工会的化名转变而来。当时为了革命工作安全起见,上海区委要求各组织及主要负责人都取化名,如区委化名“江富生”、上海总工会化名“孔伯生”、罗亦农化名“林子谷”、何松林化名“汪寿华”。
1926年6月,淞沪警察厅侦探前往上海总工会,以申新厂主的名义要找上海总工会负责人谈话。工作人员回答说,上海总工会负责人孔伯生办公时间不定,约后再见。8月,淞沪警察厅侦探得知“何松林化名孔伯生,自称总工会代表”,到处演说,鼓动罢工,就发出通告予以通缉,以致时任区委书记罗亦农关切地指出,党内如汪寿华等领导人要特别注意安全,尽力做好保密工作。
综上所述,结合汪寿华不同时期的任职情况可以得出结论,现存上海党史记录中的何今亮、何晋亮、何松林、松林、宋林等,均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期间牺牲的汪寿华烈士的名字,这也为梳理汪寿华在上海党史、工运史上的革命事迹提供了相对清晰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