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国会运动再掀抗日救亡高潮

来源:党史镜报  发布时间:2025-09-15

★前言★

上海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不仅是抗战初期的重要战场、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前期中心和中国抗战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也是支援抗战大后方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重要基地,以及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重要枢纽,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救国会运动再掀抗日救亡高潮

1935年12月9日,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上海各界纷纷响应,成立抗日救亡组织——救国会,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救国会运动。一二·九运动爆发后,以上海为中心,以救国会为主要组织形式的抗日救亡运动进一步坚定了人民的抗日救国意志,促进了团结抗战局面的实现。

图片.jpg

图片 (7).jpg

在声援一二·九运动的浪潮中,上海各界以救国会为主要组织形式的抗日救亡团体不断涌现,并从上海向全国发展。1936年1月28日,由文化界救国会、大学教授救国会、妇女界救国会等团体联合发起,在上海市商会集会,成立了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左图为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后赴庙行一·二八烈士墓举行公祭活动;右图为创刊于1936年3月28日的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机关报《上海文化界救国会会刊》

图片 (5).jpg

随着上海救国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其影响很快遍布全国。1936年5月31日在上海召开了全国各界救国会代表大会,来自全国18个省市救国团体的5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决定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标志着以上海为中心的抗日救亡运动进入了新的阶段。图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机关报《救亡情报》

图片 (1).jpg

图片 (6).jpg

救国会运动以燎原之势扩及社会各界,上海各种纪念性集会与游行不断举行,救亡宣传高潮迭起。上图为1936年12月19日,上海各校学生在江湾市政府前跪地请愿,呼吁政府出兵抗日;下图为1936年8月9日,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在东方图书馆广场召开上海市民众缉私运动大会

图片 (2).jpg

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各界人士自觉地、团结一致地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以产业工人为例,1936年全市爱国性质的罢工运动达一百多起,其中仅11月就有26家日商纱厂4.5万工人参加反日大罢工,是五卅运动后上海纱厂工人规模最大并取得成功的一次斗争。图为日商纱厂工人联合罢工公开信

图片 (3).jpg

图片 (4).jpg

上海抗日救国运动在蓬勃兴起的同时亦遭到日本军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敌视。1936年11月23日,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领导人沈钧儒、章乃器、王造时、李公朴、邹韬奋、沙千里、史良等7人因抗日救国被捕,引起国内外哗然。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与全国各地救国会、救国团体和进步人士纷纷发表宣言和抗议,掀起全国性的“救国无罪”舆论运动和声援七君子运动。上图为“七君子”狱中合书条幅;下图为“七君子”与马相伯、杜重远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