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的红色记忆:上海铁路的第一个共产党员孙津川

来源:学习强国  发布时间:2025-02-19

6b486697e534485cafb47fafbc1f25b4.jpg

图为孙津川

孙津川(1895-1928),安徽寿县人。1917年起先后在吴淞大中华纱厂、兴发机器厂和吴淞机厂做工,192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吴淞机厂入党第一人,也是上海铁路工人入党第一人。不久,孙津川任中共上海铁路支部书记,并成为大革命风暴中沪宁、沪杭甬铁路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

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中,孙津川始终站在斗争最前列,尤其是在第三次武装起义中,他领导的吴淞铁路工人起到了先锋队和突击队的作用。

1926年10月17日,中共上海区委决定举行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孙津川遵照区委关于铁路工人要“破坏沪宁铁路,断绝行车3天,以创造上海工人起义的条件”的指示,于当天召开了党支部紧急会议,决定组织两个行动小组:一个小组赶往镇江破坏龙潭路段铁轨;另一个小组破坏淞沪铁路张华浜路轨,以阻滞吴淞机厂36吨大吊车出厂支援镇江抢修。10月21日傍晚,孙津川亲率一个小组携带撬棒等工具到镇江裕桥西堍,先切断了电话、电报、电气线路,然后用镐撬拔道钉。可是用力重了,镐击钢轨发出响声要惊动巡警;用力太轻,道钉又拔不出来。正当焦急万分之际,一位工人偶然踏上钢轨,镐击声响变小了,孙津川高兴地说:“有办法了。”他当即安排几名工人坐在钢轨两端,再撬拔道钉。经过2个多小时的紧张战斗,两根钢轨的道钉全部被拔除,接轨板被卸下,而钢轨仍浮设在原处。22日零点45分,军阀孙传芳的一列从南京开来的满载军用物资的列车出轨颠覆。与此同时,淞沪线张华浜附近的毁路任务也已完成。拂晓,吴淞机厂英国厂长毛尔维接到要他急往镇江救援的电报。他连忙乘牵引车出动,刚到张华浜附近就翻了车。毛尔维从车厢中爬出来后,气急败坏地叫喊:“快拉救命汽笛,叫工人修车!”但工人们都按照铁路党支部的布置,以怠工来配合破路斗争,直到23日晚,线路仍未能修复。第一次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最后虽未成功,但孙津川率领的铁路工人圆满地完成了党组织交给他们的任务,受到了起义指挥部领导的表彰。

c933e256fdb34d3d895a61228f466ff8.jpg

军阀的列车出轨

中共中央为了加强对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的领导,调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到上海,兼任中共上海区委军委书记。他特别重视发挥铁路工人在武装起义中的重要作用,到沪不久,就到张华浜赵家宅孙津川家里,了解吴淞机厂和铁路工人运动的历史与现状,对吴淞机厂工人运动和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做了重要指示。当时周恩来与孙津川等常在小木楼上商谈革命工作,孙的母亲就在楼下放哨。从此,周恩来与孙津川一家就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1927年3月初,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前夕,铁路党支部首先建立了沪宁铁路罢工委员会,组织了工人纠察队,孙津川任罢工委员会主任和纠察大队长。3月5日下午,根据中共特别军事委员会的指示,在孙津川的组织下,吴淞机厂工人率先两周举行全厂大罢工。紧接着,孙津川又率领共产党员和进步工人,分头前往各铁路部门宣传鼓动罢工。经过两个星期的努力,实现了上海地区铁路各部门的同盟总罢工。之后,孙津川奉命组织以吴淞机厂工人为主体的铁路工人分别去北站、新龙华等4处地段破坏铁路,迫使沪宁线运输全部停顿,北洋军阀上海警备司令部的3000名军士和2000名警察被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为夺取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月21日,上海80万产业工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武装起义。孙津川按起义指挥部部署,集结铁路工人纠察大队600余人于市区八仙桥,分三路参加战斗,他任纠察大队队长,亲自率领以吴淞机厂工人为主体的纠察大队参加南市的武装起义。下午1时半,战斗开始,孙津川等率领纠察大队首先向“淞沪警察厅”开火,他们以迅雷不及之势解除了门岗枪械,又迫使驻厅警察全部缴枪投降。随后即会同法商电车公司工人纠察队猛攻军阀孙传芳在沪的李宝章驻军司令部。铁路工人纠察队从吴淞炮台湾“请来”两名号兵吹响了冲锋号,并在火油桶内燃放鞭炮,发出乒乒乓乓的“枪炮声”,敌人以为北伐军真的到了,吓得魂不附体。孙津川即率工人纠察队蜂拥而上,一举攻占“司令部”。接着孙津川又指挥攻占了高昌庙兵工厂。最后,铁路工人纠察队向南火车站集结发动进攻。孙津川抢先占领了制高点——天桥。鲁军见大势已去纷纷溃退。在战斗进行中,孙津川身先士卒,顽强勇敢。突然,孙津川所戴的礼帽被敌人枪弹打了一个洞,但他毫无惧色,摘下帽子掸掸灰土,仍旧戴上,继续指挥战斗。经过4个小时的战斗,南市地区工人纠察队夺取了胜利。

2e4210a30cb0411f902165533e9fc06e.jpg

上海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

南市的敌人全部解除武装后,孙津川立即组织纠察队修复铁道,恢复了交通。下午4时半左右,缴获机车一辆,孙津川即率200余名纠察队员,分乘5节客车车厢,驰援闸北地区的起义战斗。

起义胜利后的第二天,上海总工会下达复工命令。孙津川领导铁路工人组成交通队,抢修铁路。工人们热情高涨,经过五昼夜奋战,淞沪铁路及沪宁、沪杭铁路全部恢复通车。

3月28日,两路工人代表80余人在闸北总工会集会,正式成立沪宁、沪杭甬两路总工会,孙津川当选为委员长。此前一天,他还被选为上海总工会第五届执行委员。

风云突变,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孙津川被捕释放后,受党组织委派,先在汉口、九江一带工作,1927年11月调往南京,翌年3月任中共南京地下市委书记。1928年6月至7月,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孙津川未能出席,但被大会选举为中央审查委员会正式委员。

2dcc6747d8434dc7a74c0e0e570f4321.jpg

孙津川在南京的住房

孙津川在白色恐怖条件下,积极整顿、恢复、发展南京党的各级组织,使由于国民党反动派残酷镇压而沉寂的群众斗争又活跃起来。1928年7月由于叛徒出卖,孙津川遭国民党特务逮捕,在狱中受尽严刑拷打,但他始终坚贞不屈。1928年10月6日清晨,一队持枪士兵闯进牢房,将他带赴刑场。孙津川镇静如常,和难友们告别后从容走出南京卫戍司令部牢房,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军阀!”“共产党万岁!”等口号,并怒斥敌人:“枪毙我一个,还有十个!枪毙十个,还有一百个!千千万万的革命者,你们是杀不完的!”在雨花台刑场上,年仅33岁的孙津川为革命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60ddf83bda034c7a95a8564c52c87420.jpg

孙津川在雨花台墓地的照片

(宝山烈士陵园供稿,原载于《用热血铸造明天——宝山烈士纪念馆烈士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