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解放上海战役 不忘红色初心丨上海战役最后的激战
上海外滩的苏州河外白渡桥内侧,有一座百年老桥——四川路桥,它是上海南北交通干道的主要桥梁之一,因外形上以白色为主,在《上海县自治志》中曾被称为“白大桥”。又因桥北有上海邮政总局大楼,因此也有着“邮政局桥”的别称。
1949年5月25日,解放上海的最后激战在苏州河两岸开战。四川路桥是国民党守军在苏州河北岸防线的重中之重。直接联结北岸的四川北路与汤恩伯的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和淞沪警备司令部,直线距离不过3000米。桥北堍西侧那幢有着巴洛克式风格的钟楼和古罗马式巨柱的邮政总局大楼是制高点,从大楼上发射的火力可以完全覆盖整个桥面,当年这里自然成了国民党守军——青年军第37军第204师第611团3营近千官兵的最佳防御据点。
一开始,攻打四川路桥的解放军严重受阻。子弹像流星雨一样在桥面上狂泻,解放军突击的勇士一批批倒下,其中包括最先突破长江天堑的赫赫有名的“渡江第一船”——第27军79师235团1营3连2班的12名战士。1营官兵实在按捺不住,擅自向邮政局大楼二层发射了两发炮弹,但是仅仅在大楼坚固的外墙上留下了两个不起眼的褐色“斑点”。四川路桥是整个市区之战中解放军唯一一次动用火炮的地方。
后来,时任27军235团3连副指导员的宋孔广回忆:5月21日,他突然接到上级通知,调离三连,去一连担任指导员,其他12位战士继续南进抵达上海。当他再次打听到战友的消息时,他们已全部牺牲。通过正面佯攻,侧面迂回包抄,解放军偷渡苏州河,攻占了四行仓库,迫降1000多名敌军以及劝降了国民党51军刘昌义部,守卫北岸的国民党军队相继投降。5月27日,上海全境解放。陈毅任第一任市长,这场战斗因此被陈毅形象地比喻为“在瓷器店里打老鼠”。
1994年2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四川路桥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如今四川路桥和上海邮政博物馆一起矗立在苏州河虹口区域段,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