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初沪上体育组织在历史浪潮下不断更迭

来源:上海体育  发布时间:2025-02-18

华东大学体育联合会的缘起及其活动

华东大学体育联合会成立于1914年5月,是沪、宁、苏、杭各大学的校际体育组织,主要以上海的大学为主,并有邻近城市的一些大学参加。

华东大学体育联合会的缘起要追溯到二十世纪初期,随着学校体育的开展,出现了校际体育比赛。1901年,上海青年会创办的华东校际运动会(教会学校),开启了上海地区校际体育比赛的序幕。1902年,圣约翰书院和南洋公学发起两校间一年一度的足球对抗赛。1904年又在上海青年会推动下,创办了上海学校联合运动会(田径联赛),参加的有圣约翰书院、南洋公学、中国公学、上海中西书院等校。举办联合运动会比校际单项比赛要复杂得多,需要有专门的联合组织,于是便成立了“中国大学体育联合会”,这就是华东大学体育联合会的前身。但在当时,这一校际组织比较松散,之后陆续有些学校宣布退出,便在1909年无形解体了。

在1910年召开的旧中国第一届全运会和1913年开始的远东运动会的推动下,校际体育运动比赛又活跃起来。1914年5月,沪、宁、苏、杭的南洋公学、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金陵大学、东吴大学、之江大学六校联合在苏州举行田径运动会,赛后由东吴大学体育科主任许民辉和美籍教师聂显发起成立了华东大学体育联合会(以下简称“华大体联”)。此后,复旦大学和东南大学也先后加入,因而又有着“华东八大学体育联合会”之称。

6.jpg

珍藏于上海体育博物馆的六大学足球锦标赛南洋与圣约翰决赛照片

该会宗旨为“促进及鼓励华东各大学之体育;提倡运动员仁侠之精神及有益身心之运动竞技;集合华东区各大学运动团体,举行各项运动比赛。”该会历届主要负责人都是外国人,东吴大学的司马德(美)、聂显(美)、南洋大学的莱恩礼(英)、东南大学的麦克乐(美)先后任书记,操纵该会的活动。

华大体联“比赛细则”规定每年定期举办各项运动比赛。有棒球(5-10月)、篮球(1-3月)、足球(11-12月)、网球(5-10月)、田径(3-5月)、越野赛跑(11-12月)等。从1914年到1925年,华大体联共举办了十一届各项运动比赛。初期各项锦标多为圣约翰大学和南洋公学分获,后来各校体育活动相继崛起,竞争激烈,各项锦标也不断迭易。

江南大学体育协会在历史的浪潮下诞生

1919年,“五四”运动掀起反帝浪潮,到1925年的“五卅”运动达到了高潮,反帝运动从工农运动深入到学生运动,出现了回收教育权、体育权的斗争,华东大学体育联合会的解体和江南大学体育协会的产生便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1919年发生的“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在全国掀起了一个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浪潮,这个浪潮也波及到上海乃至全国体育界。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上海体育界陆续产生了一些抵制基督教青年会和教会学校体育活动的事件,教会学校的外籍教师控制华东大学体育联合会实权的现实逐渐引起了各校师生的强烈不满。1924年,全国体育界没有选择加入由洋人控制的“中华业余运动会联盟”,而是另组了没有洋人参加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这也播下了两个大学体育联合会交替的“种子”。

更直接的原因则是1925年上海掀起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五卅惨案”发生后,上海全市学生罢课,声援工人群众的斗争。圣约翰大学学生准备在校园内升半旗,悼念“五卅”蒙难的同胞,但此时圣约翰大学美籍校长卜舫济借口学校已经停课,不准升旗,并勒令学生即日离校,不准在校内进行政治活动,甚至公开撕毁中国国旗。卜舫济的蛮横行径,激起全校师生的愤慨。爱国师生相继离校,并组织“离校委员会”,并在社会的支持下创立了“光华大学”。与此同时,由美国基督教浸礼会创办的沪江大学的爱国师生亦离校另组“持志大学”。复旦大学、南洋大学等校也为声援各教会学校爱国师生的斗争宣布退出由外籍人控制的华东大学体育联合会。

1925年下半年,由光华大学教务长容启兆和体育教师周家骐、蒋湘青等发起成立了不准圣约翰大学参加的江南大学体育协会(以下简称“江大体协”),最初只有光华、复旦、南洋三校参加,后来持志、大夏、暨南、同济、中国公学和东南大学也先后参加,沪江、金陵、东吴、之江四所教会大学仍留在华东大学体育联合会内比赛,形成“江大体协”与“华大体联”相抗衡的局面,但华大体联渐形松散,活动较少,不久便趋于停顿。而江大体协作为反帝斗争的产物,却日益巩固和壮大,成为上海地区及周围城市大学校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

江南大学体育协会的活动

江南大学体育协会以上海的公、私立大学为主体,吸收宁、杭的一些公、私立大学参加,排除了教会学校,摆脱了外国人的控制,由每个学校派教师及学生各一人组成执委会,设会长、副会长、书记、会计等职。中大校长罗家伦等任名誉会长,光华大学教务长容启兆任会长,蒋湘青、周家骐等先后任书记。

江大体协宗旨为“提倡和发展江南各大学之体育;增进运动上仁侠精神,举行有益身心之运动比赛;主持江南各大学互相之间的各种运动比赛。”根据这一宗旨,其每年定期举办各项比赛。比赛分主要运动和次要运动。主要运动项目有:棒球(5-10月)、篮球(1-3月)、足球(11-12月)、网球(5-10月)、田径(3-5月);非主要运动有越野赛跑(11-12月)、队球(即排球)(5-10月)。

各种球类比赛采用分区联赛的方式进行,上海各校为一区,宁、苏、杭各校为一区,先分区淘汰,再由两区的第一名决出冠亚军。足球比赛锦标由复旦夺得一届,其余各届均为暨南收入囊中;篮球锦标最初由复旦占有,之后暨南蝉联了五届冠军;棒球冠军多为交大夺得,网球锦标则多属光华,复旦蝉联了历届排球锦标。田径比赛以联合运动会形式,每年轮流在各校举行,从1926年到1936年,共举行了九届“江大”运动会,复旦夺得第一届联合运动会总锦标,此后暨南、中大、光华都曾获田径总锦标。

7.jpg

1936年复旦大学排球队部分队员合影

江南大学体育协会从1925年成立到抗战时停止活动,前后共存在十二年,在这期间定期举办各种校际体育竞赛,对各校体育运动有重大的促进作用。江大体协的产生及其活动也表明了国人独立自主开展学校体育的态度和能力。

抗战爆发后,各公、私立学校分别转移或内迁,江南大学体育协会也就此停止活动。华东大学体育联合会和江南大学体育协会这两个体育组织从产生、活动到解体,可以说与整个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既反映了旧体育的半殖民地文化的特征,也体现出旧中国体育界中反帝爱国的坚定立场和奋斗自强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