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篮桥监狱往事:策反典狱长

来源:党史镜报  发布时间:2024-09-20

今年7月,提篮桥监狱完成整体搬迁,迁往青浦青东农场监狱片区。这座曾经的“远东第一监狱”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1949年春,上海解放在即的时候,提篮桥监狱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中共上海地方组织为免不测,决定策反其典狱长,营救“政治犯”。当时狱中在押犯人约650名,其中“政治犯”50人,多为共产党人和民主人士。

640 (5).jpg

提篮桥监狱鸟瞰

锁定策反对象开展政策攻心

1949年4月24日,国民党司法行政部新委任一名军统特务担任提篮桥代理典狱长。共产党负责上海策反工作的吴克坚,很快掌握了新任典狱长王慕曾的情况,判断此人具备有利于策反的条件。

640 (1).jpg

吴克坚

吴克坚先通过国民党官员郭春涛,同原淞沪警备司令杨虎建立联系。然后再通过杨联系王慕曾。吴克坚还通过党外人士王寄一做王慕曾的工作,最后把联系王慕曾、营救“政治犯”的具体任务,交给林亨元、祁式潜。

640 (2).jpg

林亨元(右一)

吴克坚又拿来一张杨虎写的条子。林亨元找到了他在福州闽江中学的同学翁正心,让翁正心拿着条子去提篮桥面见王慕曾。

翁正心见到王慕曾,开门见山地说:我是共产党派来的,与你谈谈时局和出路。现在解放军已控制上海外围,国民党达官贵人早已溜之大吉,你何苦死守牢笼。只要你保证“政治犯”安全,就立了大功。混迹官场多年的王慕曾表示愿意同共产党合作,但马上放人一下难以办到。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党组织向王慕曾提出:凡是关押在这里的“政治犯”,一是一个都不能杀害;二是不能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三是如有机会就放他们走。王慕曾说放他们走还是有困难,因为监狱里还有一些不听他指挥的警察、警官等,但他可以尽力保护。

王慕曾告诉林亨元等人: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已有命令,要把“政治犯”全部押解到舟山,他正以各种借口拖延,如一是提篮桥监狱属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直辖领导,与淞沪警备司令部为两个系统,两者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二是押解犯人需要经费、轮船和警卫部队,但目前经费奇缺,轮船没有落实,警卫部队不足戒备,为确保“政治犯”安全押解到舟山,这些具体问题必须考虑;三是在押的“政治犯”年轻幼稚,政治上不成熟,无足轻重,且在监内均已悔悟前非,所以对此不必大动干戈。他向中共表示一定做到不执行淞沪警备司令部的命令,尽力保护“政治犯”的人身安全。

同时,王慕曾也提出上海解放后,他和他的家属、亲信等人身安全须请共产党负责。“我们保证你们的安全,我们共产党人说话是算数的!”林亨元将吴克坚的话告诉王慕曾。

策反初见成效狱友夺枪“护监”

很快,王慕曾派其妹夫、提篮桥监狱卫生课课长赵伯勋到“和”字监巡查。赵伯勋到监舍一会儿看看楼面卫生,一会儿又检查各囚室的清洁;甚至还找了几个犯人,询问囚室内有否臭虫、跳蚤,名义上是检查卫生,实际是和“政治犯”照面,进行摸底。事后赵伯勋马上派医生到监房为病号看病,发给灭臭虫的药水,在监房进行消毒,狱中生活条件有了改善。王慕曾也亲自到监房询问“政治犯”案情,并极力施展手段,希望给“政治犯”留一个好印象。

640_副本.jpg

提篮桥监舍

5月23日,解放军开始向上海外围发起进攻。24日清晨,为了防止敌人加害“政治犯”,监狱党组织根据“警委”的布置,开展武装护监斗争。其实早在1941年,中共党员刘继霖就在狱中发展了第一位党员赵英盛。1943年,监狱建立秘密党支部,赵英盛任书记。吴克坚策反王慕曾,当时监狱党组织并不清楚,因为两者分属不同系统。

640 (3).jpg

赵英盛

上海解放前夜,赵英盛把20多名党员和几十名外围积极分子组织起来,在枪库门口集合,并要看守打开枪库。看守不敢作主,请示警卫课长。课长开始不答应,说要典狱长下令。赵英盛等一面宣传政策,一面施加压力,警卫课长最终打开枪库,大家拿起枪支,按照事先分工,迅速占领关键部门。赵英盛等又直奔典狱长室,要求王慕曾配合行动,并决定紧闭监狱大门,禁止人员和车辆进出,护监人员佩枪在狱内武装巡逻警戒,严防外面敌人冲入监狱杀害或押解“政治犯”,同时也防止狱内敌人暗中破坏。监狱党支部的这些活动,王慕曾不加干涉。因此护监工作进展顺利。这时,关押政治犯的各个监房已不上锁,大家可以在监楼的范围内自由活动。

上海胜利解放囹圄迎来自由

5月25日,上海苏州河南岸已经解放。吴克坚让林亨元亲自打电话给王慕曾要他释放“政治犯”。王慕曾说:“外面还有枪声,放出去恐怕不安全。”他再次表示,要林亨元尽管放心,一定保护好“政治犯”的安全。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市委和军事管制委员会的领导对尚未释放出狱的同志十分关心。5月28日晚,华东局和市委的领导开会。会上刘长胜提出,提篮桥监狱里还关押着一部分被国民党逮捕的共产党员,要释放出来。陈毅提出立即释放。刘长胜指定张祺去执行,张承宗指示“警委”系统的苗雁群陪同张祺一起去监狱。

640 (4).jpg

上海解放后,原先被监禁在提篮桥监狱的革命同志出狱

5月28日上午,上海军管会法院接管处第三组——监狱接管组,由接收专员毛荣光、接收副专员王正福率领,进驻提篮桥监狱正式宣布接管。次日清晨,张祺和苗雁群赶到监狱,传达华东局的指示。最后确定45名中共党员当天释放,另有许士林等5人,因系农工民主党成员,需取得他们市级组织证明以后再释放。

640 (6).jpg

1949年5月31日《解放日报》上刊发的两篇报道

29日上午,监狱召开“慰问与欢送政治犯恢复自由大会”。会后,在一片欢呼声中,“政治犯”们与欢迎代表、陪同亲友分乘7辆大客车到市区游行,至静安寺结束。上海有家的各自回家,无家的由组织临时安排在西藏路一家旅馆住宿。1949年5月31日,《解放日报》刊发了《军管会接收伪上海监狱,被迫害的“政治犯”当即获释恢复自由》《受难的兄弟自由了》两篇报道,这是解放后新闻媒体对上海监狱的首次报道。在提篮桥监狱饱受折磨的共产党员,终于迎来了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