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海抗疫往事 > 正文

上海历史上的抗疫故事:三十年代上海卫生防疫一瞥

2020-03-05  来源:澎湃新闻

  1932年“一·二八”淞沪战争期间,上海闸北、江湾地区沦为战场。战后,霍乱、天花、白喉、鼠疫等传染病在上述地区流行,造成大量平民死亡。于是上海市政府派出巡回诊疗车为市民免费治疗,另开设传染病医院收治病人。后又在华界各区具建立卫生事务所,从事免费接种疫苗、捕捉野犬、督促地方加紧掩埋浮厝露尸、开展卫生清洁运动等工作,以阻遏疫病流行,收到了一定的成效。迨至1937年“八ー三”战后,瘟疫又起,尤以疟疾为甚,并蔓延到租界。公共租界卫生处专门成立疟疾防治科(MPU)及灭蚊队,研制灭蚊药剂,对河塘、洼地实施喷雾消毒,清除蚊蝇孳生地,断绝传染源。

  今刊登的这组照片,就是当年卫生防疫活动的真实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