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改善城乡环境,提高市民文明卫生素质,助力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从今年3月1日起,市爱卫会、市新冠肺炎防控环境整治组在全市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春季爱国卫生运动。这使我想起了小时候开展的爱国卫生运动中的一些做法。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每逢星期四,是里弄大扫除的日子。每家每户不但要出人,还从自己家拎水出来,参加大扫除,这是当时上海里弄爱国卫生运动的“标配”。
小时候我居住在现今北外滩地区的余杭路上,前门是马路,后门则在余杭路27弄弄堂里,属典型的旧式里弄房屋。每逢星期四早上,居委会的干部便会在里弄里吆喝:大扫除了,大扫除了。于是,人们便自觉地拿着扫帚,穿上雨鞋,拎提着盛有自来水或井水的铅桶或脸盆,对里弄里的角角落落进行清扫。
我们里弄后门旁转角处,放了一只专门供居民倒湿垃圾的泔脚缸,虽然每天傍晚有专人来收运这些湿垃圾,但居民在倾倒时,往往有剩菜、烂菜掉落在外面,转角处特别脏。特别是夏季,泔脚缸里的剩菜、烂菜等会发酵,散发异味,还会引来蚊虫。我家长辈便主动承包了打扫任务。每次里弄的“星期四大扫除”,长辈们不但将里弄里的道路打扫得一尘不染,还将泔脚缸四周冲刷得干干净净。
当时里弄有一个卫生站,有专门的卫生员。这些经过培训的卫生员,承担着居民们的一般小毛小病的诊治工作,如测量体温、血压等,且配有红药水、紫药水、碘酒、纱布等,能帮助处理居民的小伤口,还帮助居民打针、输液。除了这些工作以外,卫生员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负责里弄每次“星期四大扫除”的组织发动工作并及时向居民普及卫生防疫知识。
记得里弄卫生站的卫生员姓俞,大家都叫她俞医生。小时候,我经常生病,有一次生病,我实在没力气去卫生站输液,父母便请俞医生来家里帮我输液,一边输液,她还一边跟父母讲解防病知识,至今我都记得她的话:春秋天,小孩子不要捂(穿太多),要多锻炼。正因为俞医生的这句话,父母把我送去打篮球,后来我还成了一名少体校篮球运动员。
当年爱国卫生运动在各地相当普及,居民大会、向阳院、小小班、纳凉晚会上等都会有宣讲爱国卫生运动的内容,批评不守卫生的习惯与现象。居委会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出一期黑板报,宣传爱国卫生运动的好处,普及除四害的知识,表扬爱国卫生运动中的好人好事。有一次,家里的长辈上了居委会黑板报好人好事榜,他们乐得像小孩似的,一连几天都去看黑板报,直到黑板报换了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