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如今泰兴路康定东路东南转角处的李鸿章宅
泰兴大楼本版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1938年2月,《红星照耀中国》的中译本《西行漫记》一经问世便在当时进步人士与知识分子群体中产生深远影响,延安成了令人心驰神往的圣地。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就是在阅读此书后,毅然放弃了在银行工作的“金饭碗”,并经过长途跋涉后到达延安,对此他后来回忆说:“这都是《西行漫记》给了我力量。”
■邱力立
1
1937年11月的一天,在位于当时麦特赫司脱路(现泰兴路)的一幢公寓内,记者埃德加·斯诺正向好友、社会活动家胡愈之介绍着一本他刚出版的新作。当胡愈之翻开书的一刻,一个充满希望的新世界呈现在他的面前。
始筑于1913年的泰兴路,旧称麦特赫司脱路,原南起静安寺路(现南京西路)张园、北抵康脑脱路(现康定路),1943年改名泰兴路至今,1959年又将康定路至苏州河的淮安路段也归入其中。
“麦特赫司脱”是Medhurst的汉译,路名来源于近代上海一对知名父子“麦都思”与“麦华陀”。麦都思曾创办被誉为中国最早编译出版机构之一的“墨海书馆”,现山东中路(福州路至广东路一段)曾因他的居住而得名为“麦家圈”;麦华陀则是现格致中学前身“格致书院”的创始人之一。父子俩在近代上海“西学东渐”的进程中都留下过重要一笔。
早在麦特赫司脱路筑路之前,已有住户在这片土地上置地兴业。20世纪初,在位于如今泰兴路康定东路东南转角处的地块上,一幢由爱尔德洋行设计建造的宅第在这里拔地而起,而它的主人是晚清重臣李鸿章。据薛理勇《李鸿章信函中提到的康定东路住宅》一文中所述:“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李鸿章全集》收录了大量李鸿章信件,有几封信涉及这幢房子。”从此文中引用到几封信件的时间来看,此宅的建成时间应在1901年或之后。1901年9月上旬,李鸿章在清政府与列强签订屈辱的《辛丑条约》两个月后就在北京病逝,由此可推断李鸿章本人应该没有在此宅居住过。李鸿章之婿张佩纶的后人们成了这里的住户,作家张爱玲就出生于此。现此宅已成为石门二路社区文化中心。
2
李鸿章以淮军起家,在当年的淮军队伍中,出身寒微的安徽歙县人程谨轩并不出众,然而有着一身木匠手艺的他却在之后的“营造生意”中异军突起,并凭借着自身敏锐的洞察力在数十年后一跃跻身沪上地产富商之列,曾被冠以“中国哈同”的美誉,地产也一度遍及现南京西路、北京西路、泰兴路、石门二路等地。
行走在泰兴路上或许会发现这样一个奇特的路况,当由南向北行至北京西路时道路戛然而止,需向西再步行一小段后,才能找到继续向北的其余路段,其中的原委据说就与程谨轩家族有关。
传闻当年工部局筑路至现泰兴路北京西路东北角时,原本计划在征得该片土地业主同意后继续向北拓展,却不料此举遭到当时土地主人程谨轩之子程霖生的拒绝,于是只得改道。后来该片曾成为上海知名游乐场所“丽都花园”。
程霖生为人喜欢交友,乐善好施。1931年春天,陶行知秘密从日本回上海,就在同乡程霖生公馆内隐藏起来。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也是安徽人,也曾在程公馆里住过。上海“一·二八”淞沪抗战,程霖生作过捐助,并慷慨捐金给东北义勇军,支持东北人民抗日斗争。上海肇嘉浜河道上曾有一座谨记桥,也是程霖生捐资修造的。(章正元编著《静安文博钩沉》)
3
位于现泰兴路新闸路西北转角处的中华新邨地块在晚清时曾是辛家花园,也称“松柏园”,原为富商辛仲卿产业。
据陈无我著《老上海三十年见闻录·辛家花园之沧桑》中所述:“王家厍辛氏松柏园主人辛君仲卿,以金陵名士,作沪海寓公。往年经商东瀛,慷慨好施,豁达大度,声华籍籍,彼都人士皆愿与订交。自倦游返华,就王家厍购地若干亩,小筑园林,杂莳名卉。历年春秋佳日,西人设赛花会,辛君恒为此邦之冠。”
20世纪初辛仲卿因经商失败被迫出让辛园,后被洋务派官员盛宣怀购得。1914年,曾主持过“戊戌变法”的维新派人士康有为携家眷来到上海后,租赁下原辛园南半部用以自住。1917年,康有为的六十寿辰在此度过,他的书法名著《广艺舟双楫》也是在这里完成的。1921年,康有为在愚园路购得土地后仿辛园内景致建造“游存庐”并乔迁新居,其所居住过的辛园南部后来建造起了新式里弄住宅中华新邨,据说现在弄内几株约有百年树龄的广玉兰,就是当年康有为所植。
约同时期,在位于麦特赫司脱路南端的张园内也曾留下过孙中山先生的身影。1912年4月17日,中华实业联合会假借张园安垲第欢迎孙中山来沪,到会者500余人,孙先生登台发表演说历陈其“实业救国”的理想。1916年7月17日,孙中山再度莅临张园并发表关于国内形势的演说。值得注意的是,在1919年张园地块被分割出售后,在这片建起的各式建筑也多使用过麦特赫司脱路及泰兴路的门牌号。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著名外交家顾维钧自1919年巴黎和会后,又一次走到了对日外交的前沿。他加入“国联”组织的“李顿调查团”,赴日军侵占下的东北参与调查取证侵略者的各种罪行,后又在“国联”大会上慷慨陈词,舌战日本外交官松冈洋右,揭露日军在东北的暴行。1932年9月3日晚间,一场对于顾维钧的采访在位于原李鸿章住宅东北侧不远处的麦根路230号顾维新(顾维钧兄长)寓所内进行着。据次日《申报》报道:“据顾氏谈话,国联调查团,现已将报告书编制完竣,本人将于明日与该团主席李顿爵士等同船赴欧……现东北情形、益形紧张,民众应一致努力,从事于挽救危局。”笔者经过对照1939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后发现,当时麦根路230号的位置就位于如今康定东路20号及南侧地块范围内,部分老建筑至今犹存。
4
1937年10月,纪实文学《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出版,轰动世界,此书的作者是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
斯诺结束陕北行程后,1937年11月从北平回上海,借寓于麦特赫司脱公寓,这幢公寓也就是如今位于泰兴路南京西路西北转角处的泰兴大楼。(“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公众号《宋庆龄在上海的印记:国际友人寓所篇》)斯诺租住于泰兴大楼期间,目睹大片中国国土落入敌手,他与路易·艾黎、胡愈之等开始考虑在未被侵占地区建立由民众自己管理的工业合作社,并以此发起“工业合作运动”。1938年5月,斯诺、路易·艾黎等携带这个计划到达汉口,受到周恩来、董必武等中共领导人的支持和鼓励。同年8月5日,“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于武汉正式成立,斯诺等又与宋庆龄一起推动“中国工业合作运动”在全国的推广,并积极为敌后抗日根据地争取各类国际援助。
当胡愈之在斯诺的住所内看到《红星照耀中国》的英文版后,便认为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于是决定与翻译界的朋友们一起把它汉译出来,为此胡愈之还特意在自己位于巨籁达路(现巨鹿路)174号的家中成立了一家名叫“复社”的出版社。
1938年2月,《红星照耀中国》的中译本《西行漫记》一经问世便在当时进步人士与知识分子群体中产生深远影响,延安成了令人心驰神往的圣地。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就是在阅读此书后,毅然放弃了在银行工作的“金饭碗”,并经过长途跋涉后到达延安,对此他后来回忆说:“这都是《西行漫记》给了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