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底,正是全国抗战相持阶段最困难的时期。新四军代军长陈毅给毛泽东发去电报:“明年敌寇有大‘扫荡’我区的计划,已在部署中。”
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发来电报,同意华中局与新四军军部的分散计划,明确指出:“整个抗战,尚需准备两年,只要骨干存在,即是胜利。”
01
1943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分散进驻了黄花塘周边十几个村庄,对外号称“黄河大队”。从此,黄花塘成为华中敌后抗日的指挥中心。
黄花塘,原名“黄昏塘”,是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六七十口人的小村庄。春天菜花黄,秋天稻谷香。部队首长张云逸、罗炳辉触景生情,将“黄昏塘”改为“黄花塘”,寓意新四军一来,黄昏就会过去,曙光即将来临。
李树泉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这一地区是敌伪顽管理的统治的真空地带,也为新四军的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环境。
移驻黄花塘后没多久,新四军就迎来了一场考验。
日军集结重兵,妄图一举摧毁华中抗日根据地党政领导机关,“歼灭”新四军主力。
3月中旬,日军第十七师团第五十四联队在刘老庄等地与新四军遭遇。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2营4连陷入重重围困之中。
日军第五十四联队的主力有1000多人,而4连只有82人。面对多于自己十倍的日军,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率领全连战士,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战斗。
4连被包围后,日军曾派出军官池田八郎和翻译申得瑞一起“举着白旗前进到距新四军50米处劝降,并喊话:‘放下武器自动站出来,投降的可保一命’。可是,回应的却是射击的枪声。”
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纪念馆的展柜里,珍藏着一把4连战士们当年使用过的步枪。锈迹斑斑、严重变形的枪身,仿佛依然在诉说着当年战斗的惨烈。战士们打光了子弹,和日军展开近距离的搏杀,弯折了枪管,82位新四军战士全部壮烈牺牲。
李爱云
李云鹏烈士妹妹
一位妇女告诉我,说她的父亲在八十二烈士牺牲的第二天早晨来到了战场,看到八十二烈士脸上的炮灰积得很厚,而且面目皆非,分不清谁是谁,再仔细一看,日本鬼子把每一个人,肚子里的肠子都用刺刀戳出来拉得满地都是。
刘老庄战斗结束以后,新四军3师7旅命名4连为“刘老庄连”。
80年过去了,在人民解放军的序列里,依然保留着“刘老庄连”这支英模部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三次讲话中,都高度赞扬刘老庄战斗八十二英烈的忠勇精神。
02
新四军军部移驻黄花塘后,日军给新四军军部以毁灭性打击的狂妄计划宣告失败,便集中兵力将苏北车桥、曹甸一带的国民党军韩德勤部打得溃不成军。
图:韩德勤
韩德勤希望必要时退到新四军第3师根据地暂避,新四军以民族大义为重,同意国民党军韩德勤部进入苏北根据地休整。然而,当日军转向新四军大举“扫荡”时,得到喘息的韩德勤却恩将仇报,侵占了淮北根据地中心区,并公然叫嚣要在洪泽湖畔建立新的“反共”基地。
1943年3月18日零时,新四军第4师第9旅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发起山子头战斗。仅四个小时就摧毁韩德勤指挥部卫队的防御,俘虏了1000多人。
在全面分析了抗日战争的形势和国民党顽固派内部的矛盾后,陈毅致电延安,建议释放韩德勤。中共中央书记处复示,同意陈毅所提办法处理韩问题。
陈毅严肃地批评了韩德勤破坏抗日团结的行径。在韩德勤表示今后一致抗日的承诺下,新四军将其释放,而蒋介石的“反共”大军也未敢东进。
徐焰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
就是不破坏统一战线的大局,但是坚持一点,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
尽管粉碎了蒋介石的“反共”计划,可是日军的追踪和“扫荡”还在继续。1943年3月30日,黄花塘军部开会时,敌机在密林上空盘旋数十次之多,但终无所获。
在华中敌后抗战最困难时期,分散隐蔽在黄花塘的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将历经怎样的艰难险阻?又如何变劣势为优势,创造在无山岳可凭、无险要可据的华中敌后安“家”,并战胜日军的奇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