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史海回眸 > 正文

从《北平无战事》到《破晓东方》,毛泽东因何改变和平解放上海的设想

2023-01-10  来源:政协头条

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破晓东方》正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这部红色大剧一如2014年电视剧《北平无战事》一样,受到广大观众的良好评价。历史翻至1949年,毛泽东在北平和平解放后曾一度考虑将“北平模式”运用于解放南方诸城市,其中也包括上海。在上海解放的过程中,毛泽东曾相继在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调整了相关部署,以期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但由于国民党反动派顽固坚持“划江而治”,和平解放上海的目标最终未能实现。根据时机尽快结束战斗成为毛泽东的战略选择。

1948年12月30日,新华社发表毛泽东写的一九四九年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其中指出:“要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针对中外反动派运用各种手段图谋破坏革命保存反动势力的伎俩,毛泽东充满信心地进一步指出:“已经有了充分经验的中国人民及其总参谋部中国共产党,一定会像粉碎敌人的军事进攻一样,粉碎敌人的政治阴谋,把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

1949年1月1日,蒋介石在内外交困中发表元旦文告,表示愿意与中共“商讨停止战事,恢复和平的具体办法”,并向李宗仁表态自己“当然不能再干下去了”。6日,华东野战军向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四天之中全歼邱清泉、李弥两兵团,生俘杜聿明,历时65天的淮海战役宣告结束。1月12日至25日,华东野战军旌旗南指,先后解放怀远、五河、蚌埠、合肥、扬州等14座城市,已然饮马长江。1月15日,华北野战军全歼天津守敌13万余人,截断傅作义计划从海上撤退的通道。19日,傅作义与中共签订《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21日,蒋介石发表“引退”文告,宣布由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自己则仍以国民党总裁身份退居幕后秘密指挥军队。

一、毛泽东曾考虑以“北平模式”解放上海

就在蒋介石宣布“下野”之前,毛泽东于1月6日至8日在西柏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面临的形势和任务。8日,会议通过了其起草的《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的决议。决议指出:在平津、淮海、太原、大同诸战役以后,就国民党的军事主力已经被歼这一点来说,国民党政权已经在基本上被我们打倒了。基本地打倒了国民党,不等于全部地打倒了国民党。“轻敌的观念无论何时是不应该有的,我们决不要使胜利冲昏自己的头脑。”

7.jpg

《破晓东方》剧照一

为了揭穿此时国民党的和平欺骗,1月14日,毛泽东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表示中国共产党愿意和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他任何国民党地方政府和军事集团,在八项条件基础之上进行和平谈判。声明要求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在国民党反动政府接受并实现真正的民主的和平以前,丝毫也不应当松懈自己的战斗努力。对于任何敢于反抗的反动派,必须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之。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此时亦在考虑“争取仿照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榜样去和平地解决南京等处的问题(假如有此可能的话)”。2月5日,他在给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的电报中进一步明确指出:“依整个形势看,武汉、京、沪、长沙、南昌、杭州、福州、广州均有按照北平方式解决的可能。虽然仍有再打几仗的可能,但是各地逐一和平解决的可能是很大的。”并表示:“只要李、白站在有利于人民事业的一方面,依照北平办法解决京、沪、汉等处问题,我们即会以对待傅的态度对待他们。”2月13日,他在复邓小平、陈毅并告饶漱石、康生、曾山、粟裕、谭震林的电文中作出判断:“敌人还是要挣扎的,我们还要打仗,不过往后的作战可能没有像辽西、淮海每次歼敌五六十万那样大的规模和局部和平解决的可能性业已增加罢了。”

二、“上海和平解决之可能性甚大”

为积极争取桂系武装反蒋,减轻战争造成的损失和人民痛苦,1949年2月24日,毛泽东同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颜惠庆、邵力子、章士钊、江庸等四人举行非正式会谈,达成八点协定,约定这个协定只交给李宗仁。毛泽东希望通过适当让步,换取桂系对南方诸城和平解放的配合。

不久,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毛泽东在会上明确指出:“在辽沈、淮海、平津三战役以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已被消灭,今后解决剩下的一百多万国民党军队的方式,不外天津、北平、绥远三种。”“用战斗去解决敌人。例如解决天津的敌人那样,仍然是我们首先必须注意和必须准备的。人民解放军的全体指挥员、战斗员绝对不可以稍微松懈自己的战斗意志,任何松懈战斗意志的思想和轻敌的思想,都是错误的。按照北平方式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是增加了,这就是迫使敌军用和平方法迅速地彻底地按照人民解放军的制度改编为人民解放军。这是一种斗争方式,是一种不流血的斗争方式,并不是不用斗争可以解决问题的。绥远方式,是有意地保存一部分国民党反动军队,让其原封不动,或者大体上不动,就是说向这一部分军队作暂时的让步,以利于争取这部分军队在政治上站在我们方面,或者保守中立,以便我们集中力量首先解决国民党残余力量中的主要部分,在一个相当的时间之后(例如在几个月,半年或者一年之后),再去按照人民解放军制度将这部分军队改编为吴化文、曾泽生式的人民解放军。”

由于主持南京政府的桂系反对局部和平要求“全面和平”,本质上是妄图实现“划江而治”,毛泽东不得不加快推进大军过江事宜。4月20日,南京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当晚,第三野战军第七、九兵团组成的中突击集团,率先于安徽枞阳至裕溪口段突破国民党军防线。次日,第二、第三野战军在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彻底击毁了蒋介石苦心经营了三个半月的“天堑”防线。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灭亡。

8.jpg

《破晓东方》剧照二

南京解放后,上海这座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进入毛泽东的战略视野,上海宜采何种方式解放?4月27日,毛泽东致电总前委,粟裕、张震并告刘伯承、张际春、李达,就关于做好接收上海的准备工作指示:“你们不但要部署攻击杭州,而且要准备接收上海,以便在上海敌军假如迅速退走,上海人民要求你们进驻的时候,不致毫无准备,仓促进去,陷于被动。”“如果美舰撤退,杭州又受威胁,国民党在沪军队有迅速撤走可能。加以上海资产阶级不赞成在上海打仗,故上海和平解决之可能性甚大。”“为着多有一些准备时间,不使国民党过早退出上海,我军仓卒进入上海,请粟、张注意不要使我军过于迫近上海。同时,争取在数日内完成进驻上海的准备工作”。“何时进驻上海,须得我们批准。”次日,毛泽东再电总前委,粟裕、张震并告刘伯承、张际春、李达:“为使汤恩伯在上海稳住一个时期,以利我军先取杭州,然后有准备地夺取上海,我们认为,你们暂时不要去占苏州、昆山、太仓、吴江、嘉兴诸点,让上述各点由汤恩伯守起来,使他在上海尚不感觉直接的威胁。”

三、毛泽东具体部署“战上海”

随着形势发展,和平解放上海的设想最终为顽抗到底的国民党反动派所破坏。4月28日,毛泽东在致林彪、罗荣桓、刘伯承、张际春、李达、萧劲光、陈伯钧并告中原局的电文中指出:“和谈破裂,桂系亦从来没有在具体行动上表示和我们妥协过,现在我们亦无和桂系进行妥协之必要。因此,我们的方针是消灭桂系及其他任何反动派。”次日,毛泽东复电粟裕、张震并告在南京的总前委,刘伯承、张际春、李达:“我军既已占领苏州,似宜在苏州停止,让昆山、太仓、嘉兴暂时留在敌手;我军应在常熟集中重兵,密切监视上海情况,防敌经海路逃跑。一经发现敌有从海上逃跑象征,立即攻占吴淞,控制浦江出口。”

4月30日,毛泽东两电粟裕、张震并告总前委,针对粟、张提出要作好接收上海的准备,嘉勉“部署甚妥,如你们能于一星期内完成此项部署并完成对于攻击上海的政治准备工作与军事准备工作,则你们可以立于主动地位”。“总前委除直接领导南京工作外,请迅速抓紧完成占领上海的准备工作,以便在一星期以后假如汤恩伯从海上逃跑时,你们能够主动地有秩序地接收上海。”总前委当日回电,提出:“根据进占南京的经验,我党我军未作适当准备就仓猝进入大城市,必然陷入非常被动的地位,建议推迟进占杭州、上海的时间。”

5月3日,毛泽东致电指出:“上海在辰灰(5月10日)以前确定不要去占,以便有十天时间作准备工作。”“何时占领上海,要等候我们的命令。”6日,毛泽东致电前线诸将领:“请粟、张即行部署,于辰灰(5月10日)以后,辰删(5月15日)以前数日内先行占领吴淞、嘉兴两点,封锁吴淞江口及乍浦海口,断绝上海敌人逃路,使上海物资不致大批从海上运走。”“在占领嘉兴以后,应继续占领嘉善、金山、平湖、乍浦、金山卫诸点,但青浦、松江、奉贤等地暂时不要去占。”“占领吴淞、嘉兴并不放弃推迟占领上海的计划。何时占领上海,仍须依照我方准备工作完成的程度来作决定,最好再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充分完成准备工作,但是你们仍须准备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早日去占领上海。你们的准备工作,愈快愈好。”

5月8日,毛泽东致电粟裕、张震并告总前委,刘伯承、张际春,李达,同意粟、张关于冻结上海物资、截敌逃路的部署。根据中央军委指示,粟裕、张震于5月10日下达了淞沪战役作战命令,上海外围战于12日开始。

5月14日晚,毛泽东接见自香港来北平并即将参加接管上海的潘汉年、夏衍、许涤新,要求尽可能完好地保存上海这个工业城市,不要让国民党实行焦土政策。两日后,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入城部队遵守城市纪律的指示》,对入城后的军队各项纪律再度明确提醒,要求各部队切实执行。

既然和平解放已无可能,最低限度的战争不能避免,那么根据时机尽快结束战斗便顺理成章成为解放上海的主基调。毛泽东5月19日致电总前委并告粟裕、张震,指出:“在上海已被我军包围后,攻城时间似不宜拖得太长。”决定上海命运的时刻终于到来。5月22日,毛泽东复电粟裕、张震,“同意二十一日来电所述之攻沪部署,望即照此执行。”第三野战军鉴于上海守敌大部已被吸引在上海外围,一部已被歼,同时获悉汤恩伯逃到吴淞口外军舰上,苏州河以南的市区仅有5个交通警察总队,遂提前于23日晚上发起总攻。25日拂晓,解放军占领苏州河以南的市区和浦东市区。27日,上海解放。

9.jpg

《破晓东方》剧照三

自5月12日发起的上海战役,经过16昼夜战斗胜利结束,此役共歼国民党军15万3000余人。30日,中共中央电贺上海解放,“中国和亚洲最大的城市,中国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上海”从此回到了人民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