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它是解决人心力量向背的问题,关系党的长期执政。
1949年前后在各地召开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党有效联系群众、实现民众大联合的成功实践。其中,以1949年9月30日至10月4日召开的松江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影响最大,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重视并加以推广。
松江县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探索与创新、实践和影响,作为“值得全国人民注意的一件大事”,永远载入了史册。回顾这次会议并发掘其体现出的大团结大联合精神的思想价值、历史意义,把握时势变化下统一战线的发展规律,对我们在新时代下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意义。
一、松江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
1947年,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解放区不断扩大,恢复生产、稳定秩序、保障治安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初期,党就提出了要在召开区村(乡)两级人民代表会议的基础上,召开县级和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会议,但受限于时势,各地并没有很好地执行此项工作。1948年,党在接管城市工作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于11月30日在《关于新解放城市中组织各级代表会的指示》中再次主张要在新解放的大、中城市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但收效甚微。
为此,1949年7月31日,中央在《关于迅速召开各界代表会议和人民代表会议给各中央局、分局的指示》中明确指示:“凡三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在解放两个月至迟三个月后,即应召开各界代表会议。”同年8月,党中央继续要求解放区不论新、老都需要尽快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9月,再次要求将小城市也纳入召开会议的范围;不久,又敦促新、老解放区的各县都要召开会议。可见,党自始至终高度重视紧密联系群众,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推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政策,而上海松江就在这其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1949年9月,新华社发表社论《迅速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来源:全国报刊索引)
彼时,上海刚于1949年5月27日迎来全面解放,百废待兴,尤其是工商界形势紧张、人心不稳。时任上海市长的陈毅兼任统战部长,登门拜访各界代表人士宣传党的政策,并推动党外人士积极参加政治活动,最终上海市人民政府成功于同年8月3日至5日召开了各界代表会议;7日,毛泽东收到了华东局关于上海市人民政府召开各界代表会议的情况报告,他十分满意并在复电中说:“此种会议有很大用,可以依靠它去联系群众,帮助我们克服困难。华东所属各城市均应举行,并应看重此种会议。”
为进一步探索县级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召开总结经验,根据中央及毛泽东的要求,华东局挑选刚解放4个月的松江县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松江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为此全力以赴,带头深入基层开展统战工作,走访知识界、工商界代表人士,深入了解松江群众生产、生活上急难愁盼的问题,最终率先成功召开县级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为在解放区召开县级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松江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概况
1949年9月30日至10月4日,松江县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松江县邱家湾耶稣圣心堂召开,来自各界各行各业共286名代表参加会议。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到会,并作《关于华东新解放区减租减息、合理负担及工商业政策问题》的报告。松江县委书记余克作关于松江县工作任务的报告,县长陆恂如报告关于解放以来4个月施政工作。经过分组讨论、大会集中讨论,根据代表提案,会议作出了关于征粮、减租减息等相关决议,并决定大会闭幕之后主席团改组为驻会委员会,领导提案研究处理等各项工作。
松江县城区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合影
大会代表的结构充分反映,松江县领导班子响应党中央号召,在基层实践中将紧密联系群众落到实处,从而最广泛地将基层各界群众团结联合到了一起。当时,松江是典型的农业重镇,结合生产生活实际,最后实现参会农民代表共计138人,占比高达48.3%;一线工人代表共35人,占12.2%;工商界代表30人,占10.5%;而党政军代表仅19人,占7.7%。其基层代表比例之高,覆盖范围之广,至今为人称道。
更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其他地区以协商推荐的形式产生代表,松江的农民、职工、学生等代表是由县农会、工会、学生会选举产生的,而工商界、开明士绅及自由职业者等代表则是经过审慎的征询推荐后,再由政府聘请。这不仅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更是党团结联合社会各界的典型实践。由各行各业各团体的小团结,推举出最可靠、最信服的代表,从而与其他界别团体的代表汇聚成一个大团结,让最基层的群众声音得以被传达,让最广泛的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
松江县第一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地邱家湾耶稣圣心堂
而在历时5天的会议中,分组讨论和大会讨论的时间多达4天半,工农士绅等各界围绕群众最关注的减租减息、秋收征粮等问题展开激烈讨论,最终形成统一意见。在热烈的讨论中,与会代表除肯定政府成绩,积极为后续恢复与发展建言献策外,都一致认为此次会议增强了社会各界人民对党民主建政工作的共识和信心,应持之以恒加强各界人民民主团结。
三、松江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社会影响
松江会议之所以是“一件大事”,是因为解放初期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加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正是团结、联系群众的关键抓手,然而会议的推进始终不是很顺利,就连市级层面召开会议的条件都一直不充分。
但松江不仅在刚解放的4个半月后举办了会议,还举办得相当成功。这在新解放区,乃至于全国的县级层面,都是一个新突破。因而,毛泽东看到后,即于10月13日亲自拟报并发给各中央局,要求“你们看了松江经验后,请即通令所属一律仿照办理。这是一件大事”,并于同日回电华东局说:“松江会议成功,极为欣慰……请你抓住松江经验,要华东各地省委、区党委、地委负责同志,亲自出席若干县,取得经验,以利推广。”
1949年10月13日,毛泽东对《松江县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报告》一文的批示
在西南地区的邓小平就是在收到毛泽东的来电后,立即着手推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制度,在西南地区的各少数民族聚居区成功实践并取得显著成效,之后还出席了重庆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更是在西南局第一次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在城市中“加强各方面的统一战线工作”,要做的工作很多,必须“用代表会议的方法去组织、团结和教育市民,参加城市的管理和建设工作”。
此外,《人民日报》《解放日报》《苏南日报》、新华社分别对松江会议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报道,总结推广会议经验。10月13日,《解放日报》报道松江会议胜利的消息,并发表《从松江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得到些什么经验》的社论;10月14日,新华社即向全国发表松江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基本情况;10月16日又为此发表社论,强调松江县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值得全国人民注意的一件大事”,“希望各地的读者特别是各级人民政府的负责人员加以注意”。此前的10月15日,《人民日报》还专门转发了《解放日报》的社论《从松江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得到些什么经验》。由此,在中央的要求以及毛泽东的批示下,松江会议成功的经验很快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明显带动了全国县级层面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召开。
四、松江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贡献与价值
其一,松江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统一战线成员之多、覆盖范围之广、各族各界之“全”,进一步诠释了大团结大联合精神“大”的内涵。松江首届各代会在安排代表结构比例上,既考虑到了各界各行各业,也高度重视农村、城市、集镇的名额分配,并将性别、年龄、宗教、政治倾向等各方面都照顾到,尽可能把会议圈子拉大,将代表的广泛代表性转化为会议能够充分反映各方面的意见的可行性,使得人民政府与各方面的联系与团结大大增强。受此启发,1953年松江县的人大工作也得以较为顺利地进行。至今,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0年的主要经验也基本符合松江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70年的经验。可见,实现大团结大联合,必须始终把大多数人的诉求与意见作为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政策才能得以顺利实施与运行。这也就要求党的统一战线工作要做到名副其实,必须争取到大多数人,人数越多,力量越大,革命事业成功的把握就越大。
1949年10月13日,《解放日报》刊登关于松江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社论文章
其二,松江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找到了解放初期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工作方法,准确把握了团结与斗争的关系,进一步证明了“团结”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的大团结。事实上,召开各界代表人民会议在提出之后,有长达半年多的空窗期,其原因在于从民众到干部,不少都认为这是一种形式主义。松江首届各代会打破了这种偏见,而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中共苏南区松江地委的直接领导。松江县委、县政府在大会中先是“敢说话”,作自身工作报告,认真解释各项政策与部署,坦然接受公众监督;再是“少说话”,让与会代表敢于发言、畅所欲言;然后“会说话”,在各阶层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凸显中发挥好居中调节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在党的领导下,各阶层、各界别学会以超出自身利益的视角、以更宏观的视野看待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问题,重新认识了自身的地位、力量与责任,开始理解各阶层团结的真正意义和重要性,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阶级觉悟。因此,只有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人民的团结才有主心骨,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形成全党上下齐动手、有关方面协同联动的工作局面。
其三,松江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实现了党和各界各业的联合,实现了以党为领导核心的各界各业之间的联合,进一步展现了党以“联合”汇聚的强大力量。会上,对当前紧迫的秋收征粮、减租减息和合理负担等问题作了详细解释,将困难、不足和打算坦诚相告,有效疏导了民众的不满,取得了民众的理解与支持,会议最终成功通过征粮、税收等相关决议。会后,松江又设立了不同领域的研究委员会,持续针对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开展工作,将“联合”常态化;与会代表则回去向所代表的团体、行业、界别对会议决议进行报告和解释,让各个条线都准确了解上情,达成理解和支持,将“联合”纵深化。由此,松江各项政策得以顺利实施,生产秩序迅速恢复,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检讨与意见也作为了以后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一项固定议程。可见,大团结大联合是党治国理政必须花大心思、下大气力解决好的重大战略问题,要持之以恒最大限度地团结和联合各界人民群众,广泛凝聚共识,汇聚磅礴力量。
1949年10月17日,《解放日报》刊登新华社社论
最后,松江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一次发挥基层首创精神的会议,是在大团结大联合精神引领下敢于探索、守正创新的创造经验的会议,是大团结大联合精神服务党的中心工作的生动样板。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统一战线因团结而生,靠团结而兴。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是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责任。松江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积累的宝贵经验,经过70多年仍历久弥新。在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我们要继续高举大团结大联合的旗帜,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凝聚共识、集聚智慧、汇聚力量,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广大统一战线成员要勇担时代使命与重任,紧跟党中央的战略部署,紧密团结联合在党的周围,以更强有力的统战工作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团结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