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首爆电视剧《繁花》热映,除了精彩的叙事、唯美的画面,让很多观众都津津乐道的就是20世纪90年代上海熟悉的味道。剧中,阿宝为了把第一代自主研发的火烧丝光棉做成全国知名品牌,选择在南京路上沪联商厦打响上市第一战。“全国时尚看上海,上海要看南京路。”剧中的沪联商厦,是全国百货零售业的龙头,它的原型,就是当年的华联商厦,现在的永安百货。
永安百货
白手起家 创立永安
1892年,一个名叫郭乐的青年怀揣淘金梦,漂洋过海,从中国来到澳大利亚,在赚得第一桶金后,便把视线转移回了生养他的祖国。1907年,郭乐在香港成立第一家“永安”百货公司。两年后,他本人也回到国内,开始亲自主持永安的生意。又经过10年的经营,香港永安已经为郭乐和他的家族积攒了大量财富。这时,他的眼光投到了上海。
当时的上海已然是一座大都市了,而随着城市规模的提升,中心城区的土地价格也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其中又以南京路商业街为最甚。不过,收益往往与风险同在,郭乐看到了高地价背后蕴藏的巨大商业价值。依靠着香港永安的强大实力,郭乐毅然决定向犹太商人哈同租借南京路上的一处地皮。这块只有8亩多点的地皮,每年的租金却高达5万两白银。
1918年,在这块价值连城的地皮上,一幢6层楼高的英式建筑拔地而起。这便是后来上海滩赫赫有名的“永安百货公司”。
事实证明,郭乐的判断是正确的,加上经营有方,上海的永安百货开张伊始就吸引来众多顾客。开张才20天,就把原先准备卖两个月的备货给卖光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永安与同在南京路的先施、新新、大新一同被称为“四大公司”,它们就是上海滩高档和时髦的代名词。能拥有一件从“公司”里,特别是永安里买来的衣服,对于当时的上海女孩来说,是一件特别“扎台型”(沪语,意指有面子)的事情。虽然并没有明确排名,但在这四大公司里,永安却总是隐隐地占据着领先位置。
永安公司历史橱窗
提倡国货 留守上海
在“永安”创建的那个年代,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市面上好一点的商品都是洋货。所以,最初以“环球百货”为特色的永安百货公司里,卖的几乎都是舶来品。
但是,随着民族的觉醒,越来越多国人意识到,支持国货是振兴民族经济的重要手段。一部分爱国商人开始探索“实业救国”。他们投入大量资本和心血开办工厂,制造可以与洋货相媲美的国货产品。另一部分商人则以商业救国,宁愿亏一点,也要多卖一些国货。经营“永安”的郭氏家族横跨实业和商业两大领域。在上海,郭氏家族的永安百货是国货的积极倡导者,同时,他们投资建设的永安纺织公司,也在行业中大有名声。
1925年5月,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又一次点燃了上海以及全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在随后汹涌而起的反帝爱国运动中,“抵制洋货”成为运动的重要口号和举措。为响应这一运动,永安百货不仅参与到罢市活动中,还积极组织国货货源,尽可能取代洋货。进入30年代,永安百货里的国货比例日益提高。1937年,永安百货的第二代经营者郭琳爽更是在商场内开辟“国货商场”专卖国货。然而时运不济,随着全国抗战的爆发,永安百货也不可避免遭遇战乱之灾。但即便如此,郭氏家族依然慷慨解囊,捐资捐物支持抗战。
旧上海南京路上的永安公司
抗战胜利不久,郭琳爽就回到上海找到哈同的后人。因为永安百货的土地租约就快到期,根据最初的约定,30年租期满时,永安百货所在的楼房也将无偿交付给哈同。为继续经营永安百货,郭氏家族斥巨资从哈同后人手中买断了这一块地皮。
1949年,永安又面临抉择。其时,解放战争已经进入尾声,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胜利已经无法阻挡。这期间,一些商家选择了离开大陆。郭氏家族因为有很大一部分产业在香港和海外,所以,要放弃上海的生意并非难事。但是,郭琳爽毅然决定,要留下来!
南京路上 红旗升起
1949年5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在陈毅、粟裕指挥下,以雷霆万钧之势发起解放上海战役。5月25日,苏州河以南上海市区获得解放。为迎接解放军的到来和欢庆上海解放,南京路上永安公司的地下党员赶制了一面色彩鲜艳的红旗,并冒着生命危险登上公司大楼最高处,将红旗插上绮云阁,从而成为上海解放时南京路上升起的第一面红旗。
几经易名 回归永安
解放后,上海永安百货公司一如既往地开张营业,为市民服务。1955年,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刚刚起步,已经认识到大势所趋的郭琳爽做出决定:永安百货要成为上海百货行业第一个公私合营的。第二年,永安百货便正式完成公私合营,郭琳爽则继续担任公司的总经理。
10年后的1966年,永安百货的定息期满,按照公私合营最初的规定,永安百货公司正式成为了全民所有制企业。而就在这一年,在极左的思潮下,全国上下掀起了一阵“改名风”。上海的“大世界”游乐场改成了“东方红”剧场,与永安同在南京路的“新世界”百货商店改成了“全球红百货店”。在这场改名风潮中,永安百货也没能幸免。“国营东方红百货商店”这个颇具时代特色的名字,成为了永安更改的第一个名字。
公私合营后的永安百货
不过,“东方红”的店名用的时间并不长。1969年时,永安再度更名为“上海第十百货商店”。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改革开放后。1988年,永安第三度改名。“华联商厦”的名字,为很多70、80后上海人所熟悉。当年,逛南京路,市百一店(即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和华联商厦是必不可少的两站。“穿在华联”是人人皆知的广告词,也承载了诸多90年代上海人的记忆。
2005年,经历三次改名的“永安百货”,又用回了最初的名称,仍然屹立在南京路上迎接八方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