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有许多感人肺腑的动人故事,如聂耳和国歌的故事;西南联大教育救国的故事;闻一多最后的演讲、舍生取义的故事;扎西会议改组党中央的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使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新阶段的故事;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故事。1935年5月,中央红军3万多人在当地船工的帮助下,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分别从禄劝皎平渡、洪门渡、鲁车渡和东川树桔渡,巧妙渡过了江面宽阔、江水曲折、水势急湍汹涌、令人望而生畏的金沙江天险,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4月29日,中革军委在寻甸鲁口哨发布《关于我军速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后,为了迷惑敌人,兵分三路直插金沙江。红一军团为左路攻占元谋龙街渡,红三军团为右路急进禄劝洪门渡,军委纵队居中路抢占皎平渡,红五军团殿后掩护。同日,红一、三军团分别攻克嵩明、寻甸县城及杨林兵站,摆出进攻昆明的姿态。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大为恐慌,一面电催尚在曲靖以东的滇军孙渡纵队取捷径直扑昆明,一面调集云南各地民团加强昆明的防守。削弱了滇北地区和金沙江南岸的防御力量,为红军渡江创造了有利条件。4月30日晚,中革军委总部驻扎寻甸柯渡镇丹桂村,研究抢渡金沙江。毛泽东看望了林伯渠、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四老”和伤病员,动员他们准备急行军抢渡金沙江。
渡江前
占据先机,夺取皎平渡
193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进驻寻甸县柯渡镇丹桂村后,当晚就召开会议,对抢渡金沙江作周密的战略部署。会后,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几乎一夜未眠,尽快考虑出一个具体的方案组织实施渡江。半夜,负责首长安全的干部团二营五连连长肖应棠查哨时,遇到仍在办公的周恩来。周恩来把他叫到办公室,详细了解了连队的人员、枪支和战斗力等情况。经过缜密思考,第二天凌晨,周恩来就来到毛泽东的北屋,把他直到昨夜才考虑成熟的渡江方案与毛泽东交换了意见。
毛泽东听后连连点头说:“这个方案很好,为了保证中央纵队(军委纵队及五军团为中央纵队)顺利渡江,一定要派最得力的干部和最好的连队。”
5月1日,周恩来在禄劝小仓街向干部团布置任务,要求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夺取皎平渡。干部团三营附一个工兵连、外加中央保卫局局长李克农带领的中央工作组,组成渡江先遣支队,直取皎平渡口。
5月2日,军委纵队在禄劝团街召开总部动员大会,成立了以刘伯承为总指挥、陈云为政委的渡江总指挥部,并颁布《渡江守则》。当晚,肖应棠带领前卫连到达皎平渡,在张朝寿等船工帮助下找到2条船,顺利占领渡口。
5月3日拂晓,先遣营过江后在上游鲁车渡又找到了4条船。干部团过江后,奉命向北开进、夺取通安、阻击川敌。毛泽东等过江后,在北岸临江的山洞住下,继续指挥部队渡江。5月5日,军委纵队全部从皎平渡过江。
金沙江皎平渡口今貌(作者摄)
渡江时
据险阻敌,掩护主力过江
毛泽东在赴皎平渡途中经过石板河时,看到这里地形险要,森林茂密,是阻击追敌,掩护红军主力渡江的极好地方。当毛泽东得知干部团先头部队已经找到船只,并顺利渡过金沙江的消息后,他首先想到的是要使红军顺利实现渡江计划,就必须狠狠打击尾追的敌人,使之不能贸然前行。
中革军委把阻击敌人的任务交给向来都有打硬仗、恶仗传统的董振堂及其所率领的五军团。毛泽东亲自向董振堂布置说:“前面报告,刘伯承、宋任穷率领的干部已经在皎平渡夺得六只木船,顺利渡过金沙江并控制了两岸,为了保证中央红军顺利渡江,军委决定,五军团在石板一线构筑防御工事、阻击衔尾追赶红军的国民党中央军吴奇伟纵队,掩护主力过江,军委要求你们,至少要坚持三天三夜。”
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
毛泽东还特意交代说:“要告诉大家,这是党中央交给五军团的任务,3万红军能否安全渡江,就全看你们了,要抓紧时间搞好动员,同时还要选好位置,构筑好工事,要做到万无一失啊!”董振堂铿锵有力地回答:“决不辜负党中央的希望,保证人在阵地在,五军团只要还有一个人,敌人就别想跨过石板河。”
董振堂接受任务后,把军团部设在了地势险峻的小庙丫口的山梁上,并在此向团以上干部传达了毛泽东和中革军委交给的石板河阻击任务。会后,董振堂深知责任重大,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约上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等人,亲自查看地形地貌,确定阻击地点,构筑工事以及火力部署。特别是小庙丫口一带是一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然御敌屏障,利用好了还真能发挥毛泽东所说的“以一当十,以十当百”的效果。5月5日,党中央、毛泽东派已经渡江的红军总政治部代理主任李富春返回石板河,传达党中央对红五军团干部战士的慰问和赞扬,同时下达新的阻击任务。李富春转达了毛泽东的话,说:“中央相信五军团是能够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的!”全体指战员坚决表示:就是五军团打光了,也要掩护主力安全渡江。5月9日,红五军团成功完成掩护主力过江的任务后,才从皎平渡渡过金沙江。
渡江后
废寝忘食,工作最重要
5月3日拂晓,毛泽东渡过金沙江,在江北岸头一个岩洞内住宿办公。
红军长征巧渡金沙江皎平渡时毛泽东曾住过的山洞
根据毛泽东警卫员陈昌奉回忆:主席过江后就住在江边附近的山洞里,一到洞里,主席就出去和刘伯承他们研究布置渡江的事去了,我就找了块木板给主席铺了地铺,上面有块油布和被单。办公地方就不好办了,这里没人家,找不到桌子也找不到凳子,我这个任务完不成。想主席一天行军200里只吃了两顿饭,还没喝上水呢。我就去给主席烧水,用个有盖搪瓷缸烧的。这时主席进洞去了,办公的桌凳、文具都没弄好,见我不在就问另一个警卫员:“陈昌奉呢?叫他来!”那个警卫员找到我,我就请他转告主席说我正在给他烧开水哩。没隔一分钟,那个警卫员又来叫我,说主席叫我赶快去。我急忙赶去站在主席身边。主席问我:“陈昌奉,怎么办公的地方还没弄好?”我回答说:“这里没有人家,哪来的桌凳呀?”主席说:“你不会想办法吗?”我说:“想什么办法呢,没有人家哪里去找呀!”这时主席严肃地对我说:“你忙烧开水做饭干啥呀,这时工作最重要,江那边还有几万同志没过江,关系着几万同志的性命呀,吃饭、喝水、睡觉是小事,工作最重要!”
主席说完,就自己动手把装文件的铁皮箱提了一只过来,我赶快又把另一只提了过来。我同主席一边把箱内的文件和文具拿出来,把两只铁皮箱拿来并排起,铺上一张油布,就算是主席的办公桌了,又把背包提过来当凳子,于是主席马上开始办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