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史海回眸 > 正文

彰显爱国主义伟力——上海人民支援抗美援朝运动

2023-11-29  来源:党史镜报 作者:吴海勇 黄坚 沈洁

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11月23日,第10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由中国空军专机护送从韩国接回辽宁沈阳,25位志愿军烈士遗骸及相关遗物回到祖国。英魂归来,回望历史,73年前的10月,英勇的志愿军将士听党指挥,入朝作战,“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深刻阐发了以爱国主义为重要内容的抗美援朝精神,并多次强调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当时的上海人民,为支援这场立国之战、正义之战、胜利之战,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0.jpg

上海市工商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示威大游行

抗美援朝运动在上海开展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50年11月至1951年6月,以宣传动员、推广普及为主。这场运动是从时事宣传教育开始的,上海第一时间贯彻执行党中央有关指示精神,1950年11月2日发出《关于开展时事宣传的指示》,11月18日成立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上海分会(抗美援朝上海分会),形式多样的时事宣传教育随后有组织地展开。

1950年11月4日,《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在京发表。《宣言》揭露批判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者侵略朝鲜、威胁中国安全的侵略行径,表示抵抗的意志与决心。同年12月、翌年2月,上海两次召开上海各界人民抗美援朝代表会议,30个区也先后召开相关会议,分别成立抗美援朝上海分会各区支会。上海各界民众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先后有4万余名青年学生和青年工人报名参军参干上前线。7批14个大队共780余名医务工作者志愿参加抗美援朝医疗手术队,以及4300余名铁路员工、1000多名汽车司机等,分批奔赴前线参加战地服务。抗美援朝运动在上海轰轰烈烈开始。

0 (1).jpg

即将奔赴前线的参军参干上海青年

0 (2).jpg

上海抗美援朝志愿医疗队第四、第五大队开赴朝鲜

0 (3).jpg

上海铁路局青年团员要求上前线的决心书

0 (4).jpg

上海司机在朝鲜前线

第二阶段为1951年7月至1953年7月,上海抗美援朝运动走向深化和常态化。1951年7月10日起,朝鲜停战谈判开始。此前一个月,全国抗美援朝总会发出《关于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优待烈军属的号召》,7月召开的上海第三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积极响应,及时修订1951年2月通过的《上海市各界人民共同爱国公约》,制订全市捐献飞机大炮的计划。会后,工商业界捐献武器,产业工人投身增产节约运动,文艺界开展义卖义演活动,中小学生捐献零花钱。上海还向志愿军捐赠了大量慰问品,继续开展写慰问信和组织慰问团赴一线的活动;同时,上海通过提供就业、入学优惠,免费医疗、捐款帮扶等形式,广泛开展烈军属优抚工作。此外,上海在1951年、1952年开展打击反革命和贪腐分子斗争,确保抗美援朝运动取得实效。

0 (5).jpg

上海警察捐献“上海公安号”飞机

0 (6).jpg

上海捐献飞机的票据

0 (7).jpg

上海文艺院团在朝鲜慰问演出

0 (8).jpg

上海市玉兰剧团在朝鲜合影

1952年6月24日下午,抗美援朝上海分会邀请各界代表举行纪念朝鲜反侵略战争两周年座谈会。会后,上海继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以爱国增产节约运动为中心,在各行业普遍推行与巩固爱国公约。为了应对细菌战,上海成立了爱国卫生委员会,在全市里弄、学校迅速展开爱国卫生运动,随着1953年1月《关于本市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指示》的发布,爱国卫生运动在上海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为全力支援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上海将爱国主义宣传、爱国公约、爱国增产节约运动、爱国卫生运动作为长期开展的常态化手段,继续加强优抚工作,直到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完全胜利。

0 (9).jpg

上海市民政局关于烈军属冬令棉衣补助发放的意见

从历史中观照当今与未来

从组织上确保党对运动的领导。中共上海市委对上海抗美援朝运动的领导,主要通过上海抗美援朝分会召开上海市历次抗美援朝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实现。上海抗美援朝分会是党领导上海抗美援朝运动的专职机构,它上接全国抗美援朝总会、华东抗美援朝总分会,下联全市各区、各界分会支会,是沟通党与人民群众的桥梁。会议决议一般经由分会各支会通过召开相关会议,及时传达到各区、各界和各业。同时,组织会议代表向所属区、界和业的基层群众进行深入传达,推动基层单位开展抗美援朝运动。

0 (10).jpg

1950年11月10日,上海各界妇女举行抗美援朝卫国保家大会(图片来源于上海市档案馆)

提高时事宣教的有效性。实时传递朝鲜前线的捷报,召开飞机轰炸受害者控诉会,邀请志愿军归国代表、上海市赴朝慰问团和朝鲜人民军访华团向市民作报告,发表从朝鲜前线慰问回沪的作家撰写的通讯和纪实报道,如巴金的《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女作家菡子的《和黄继光班相处的日子》等,使市民了解到前线最真实的情况。为抵御美国电影文化的侵略,上海影视界积极开展去美国片化运动,同时举办“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电影宣传周,用国产电影和进口的苏联电影等替代美国影片。

0 (11).jpg

1951年3月,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来沪作抗美援朝报告

以爱国公约为重要抓手。1951年2月、7月,上海先后订立并修订《上海各界人民共同爱国公约》,成为各单位订立、补充、修订更具体的爱国公约的准绳。爱国公约由群众酝酿和民主讨论产生,内容与各单位实际、与群众的日常生产和生活有机结合。通过群众自我定期检查和领导重点抽查相结合的监督机制,推动公约内容落地生根。

0 (12).jpg

上海金融界职工举着“贯彻我们的爱国公约”横幅游行(图片来源于上海市档案馆)

做好对民族资产阶级的统战工作。积极扶植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民族工商业,使许多私营工商企业的经营情况大为好转,从而赢得民族工商业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信任和尊重。通过调整劳资关系实现劳资两利,进一步调动民族工商业者改善生产和经营的积极性。确保民族工商业者的参政议政权,激发上海民族工商业者的爱国热情。他们奋力生产,胜利完成军需品的加工订货任务,保障了志愿军的物资供给,超额完成捐献飞机大炮计划,为增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武器装备,提高其战斗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0 (13).jpg

上海社会各界为抗美援朝捐款

新时代新征程,心怀国之大者,保持战略定力,深入推进党中央交付给上海的重大任务,为中国式现代化任务目标的早日实现作出上海贡献。这方面,上海的抗美援朝运动不仅从历史中给予当今诸多启示,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提振我们迈进未来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