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前,省港大罢工爆发,在国际工人运动史上写下厚重一笔。
起因
1925年5月,上海发生“五卅惨案”,激起全国各地各行各业人们的愤怒,当时中国沿海、长江以及内河口岸都掀起了抵制日轮、英轮的风潮。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一时全国群众团体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议运动,大约有一千多万人投身到运动中。
1925年6月,为了支援上海人民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广州和香港爆发了规模宏大的省港大罢工。
经过
五卅惨案后,中共中央广州临时委员会和中共广东区委根据中央关于声援上海人民斗争的指示,决定指派邓中夏、杨殷、杨匏安、苏兆征组成党团组织罢工。经过短短几天的发动,工人们纷纷表示赞成举行罢工,声援上海反帝爱国运动,并成立全港工团联合会,作为香港组织罢工的公开指挥机关。由苏兆征任干事局长,邓中夏任参谋长。
邓中夏在省港大罢工时向工人群众演讲
中华全国总工会为加强对罢工的领导,在广州召开广州、香港、沙面各工会代表大会,成立了省港罢工委员会,苏兆征被选为委员长兼财政委员长,邓中夏任省港罢工委员会党团书记、顾问和工人纠察队训育长。罢工委员会运用罢工、排斥英货、封锁香港三项有力武器与英帝国主义作斗争,并且组成了2000多人的工人武装纠察队,到各港口驻防,严密封锁香港。
1926年10月,中共广东区委和省港罢工委员会根据形势的变化,宣告罢工胜利结束,并宣布停止对香港的封锁。这场罢工坚持长达16个月之久,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工人运动史上也属罕见。
举行游行示威的省港大罢工工人
1925年省港罢工委员会委员的合影
意义
省港大罢工是反抗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政治大罢工,它在经济上、政治上给英帝国主义者以沉重打击。组织严密、战斗性很强的10多万罢工工人集中在广州,成为广州革命政府的有力支柱,为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和维护社会秩序,为准备北伐战争作出了突出贡献。
省港大罢工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和奋斗精神,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