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近代中国光明的摇篮,毛泽东同志一生与上海这座光荣之城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他曾13次来沪,探寻救国真理,确立初心使命;共襄建党盛举,开创崭新局面;致力国共合作,推进国民革命,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光辉足迹。
近年来,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持续推进毛泽东与上海的研究,考证修订了部分史实内容,本号将陆续予以发布。让我们一起回顾这段革命岁月中毛泽东在上海的历史点滴,深刻缅怀一代领袖的丰功伟绩!
第一、第二次来上海
1919年3月14日 26岁的毛泽东和一批准备赴法勤工俭学的湖南青年由北京抵达上海。这是毛泽东生平第一次来上海。
3月15日 毛泽东在上海参加寰球中国学生会等组织在静安寺路51号(今南京西路大光明电影院附近)的环球中国学生会会所召开的赴法留学学生欢送会。17日,送别湖南青年赴法。29日,参加又一批赴法留学学生欢送会,31日送别。图为3月15日会后合影
4月6日 毛泽东因母亲病重由上海回到长沙。
1919年12月中旬 毛泽东为开展驱除军阀张敬尧的运动赴北京途经上海,住环球中国学生会会所。这是他第二次来上海。毛泽东看望即将赴法勤工俭学的蔡和森、向警予、蔡畅、蔡母(葛健豪)等人,向他们告别并讨论湖南政局等问题。由于蔡和森等启程时间推迟,毛泽东不能久待,遂离开上海去北京。
第三次来上海
1920年4月11日 毛泽东离京来上海,“在天津、济南、泰山、曲阜、南京等处游览一趟,二十五天”。
5月5日 毛泽东到达上海,住哈同路民厚南里29号(今安义路63号)。这是他第三次来上海。图为1920年毛泽东寓所旧址
5月8日 毛泽东和萧三、彭璜等在沪的新民学会会员在南市半淞园聚会,欢送即将赴法勤工俭学的陈赞周等6位会员,并讨论新民学会会务。上图中左起第七人为毛泽东
5月9日 毛泽东等在洋泾浜法国码头,同陈赞周等6位赴法勤工俭学的会友握手告别。
5月 毛泽东应彭璜之邀,与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同学张文亮等一起试验工读生活,在上海民厚南里租几间房子,“共同做工,共同读书,有饭同吃,有衣同穿”,过着一种简朴的生活。
6月7日 毛泽东写信给北京的黎锦熙老师,说“工读团殊无把握,决将发起者停止,另立自修学社,从事半工半读”。信中还谈及南下见闻和热烈追求革命真理的精神,准备浏览在沪“新出的报、杂志、丛书及各译本,寻获东方及世界学术思想之大纲要目,以为出国研究的基本”。
6月9日 毛泽东在《时事新报》上发表《湘人为人格而战》,继续开展驱张运动。
6月11日 毛泽东针对谭延闿、赵恒惕打着“湘人自治”的招牌进入长沙,于当天在《时事新报》发表《湖南人再进一步》的文章,提出要开展“废督运动”即“废去督军,建设民治”。
6月14日 毛泽东与彭璜共同起草《湘南改造促成会发起宣言》,在《申报》上发表。促成会专以促成湖南改造为宗旨,以“推倒武力”及“实行民治”为纲领,号召湖南人民“持其所信,向前奋斗”。
6月18日 毛泽东在《时事新报》上发表《湖南人民的自决》一文。指出:“湖南的事,应由湖南人民自决之。”
6月28日 毛泽东以公开信的形式在《申报》上发表《湖南改造促成会复曾毅书》,全面阐述对于湖南改造的主张。要求让湖南三千万人民都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
6月30日 毛泽东写信给罗章龙,告以在上海的见闻。信中谈到要将湖南的事情办好,搞自决自治。罗章龙在7月25日复信说:“读过之后,非常喜慰。”
6月 在上海期间,毛泽东同陈独秀讨论过组织湖南改造促成会的计划和自己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毛泽东后来回忆:“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这段时间,毛泽东为组织革命活动以及一部分同志去欧洲勤工俭学,急需一笔数额较大的款项,在上海找章士钊帮助。章士钊当即热情相助,发动社会各界名流捐款,共筹集两万银元全部交给毛泽东。图为老渔阳里2号
7月初 军阀张敬尧倒台,湖南革命出现新局面,毛泽东从上海返回长沙。
第四、第五次来上海
1921年6月29日 毛泽东和何叔衡作为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离开长沙前来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7月初 毛泽东和何叔衡到达上海,与各地陆续到达的7名代表以“北京大学暑期旅行团”名义借住在法租界白尔路(今太仓路)博文女校内。这是他第四次来上海。图为博文女校旧址
7月23日 毛泽东出席在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向大会报告了长沙的工作。30日晚,会场突遭法租界巡捕搜查,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共第一个党纲。图为毛泽东和中共一大会址
8月上旬 毛泽东从嘉兴南湖出发,游历杭州后,再次来到上海。这是他第五次来上海。在沪期间,毛泽东拜访上海泰东图书局老板赵南公,探望在上海女青年会学习法文的新民学会会员杨润余,参加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会议,任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
8月中旬 毛泽东离开上海,经南京回到长沙。
第六、第七次来上海
1922年2月 毛泽东为湖南劳工会领袖黄爱和庞人铨两人被军阀赵恒惕杀害一事,赴上海组织反对赵恒惕的运动。
3月 毛泽东到达上海。参与筹备并出席3月26日召开的追悼黄爱、庞人铨大会。这是他第六次来上海。由他亲自起草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为黄、庞被害事对中国无产阶级宣言》在会上广为散发,产生重要影响。这时,全国各地掀起追悼黄、庞的浪潮,天津、北京、广州等地相继召开追悼会,抗议赵恒惕摧残工运的罪行。
4月中旬 毛泽东回到长沙。
7月16日—23日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毛泽东代表湖南组织由长沙来沪参加会议,因未找到会址,没有能出席会议。这是他第七次来上海。
第八、第九次来上海
1923年4月 毛泽东离开长沙来上海,到中共中央工作。这是他第八次来上海。
6月上旬 毛泽东离开上海到广州。参加中共三大预备会议。12日—20日,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当选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局成员兼秘书,协助中央局委员长陈独秀处理中央日常工作。
7月下旬 毛泽东离开广州来上海。这是他第九次来上海。
8月3日 毛泽东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在上海召开的会议,讨论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经费问题。
8月5日 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出席中共上海地委兼区委第六次会议。会议通过武装民众,反对军阀内战运动和密令杭州警备团营长金佛庄相机作反战宣传并设法保存实力等决议。沈雁冰回忆:“这是根据毛泽东的提议而作出的决议。”
8月12日 毛泽东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参加青年团中央执委会在上海召开的会议,会议决定团二大召开的日期(8月20日)和地点(南京)不变。
8月15、29日 毛泽东在《向导》上发表《“省宪经”与赵恒惕》《英国人与梁如浩》《纸烟税》等文章,揭露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资源,反动军阀妥协投降出让主权的种种罪行,唤起民众开展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
第十、第十一次来上海
1923年8月20日—25日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毛泽东作为中共中央代表从上海赴南京参会,出席20日召开的预备会议;在21日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上代表中共中央致辞;在23日召开的第四次会议上作报告,传达和解释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合作的方针政策,明确共产党和青年团的关系;在25日晚的闭会式上发表演说。团二大后,毛泽东离开南京回到上海。这是他第十次来上海。
9月6日 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复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的信,告知党中央决定,出席青年团中央执委会会议的代表为中共中央局委员长或秘书,并告《向导》《前锋》《新青年》等刊物每期赠送一二份给团中央执委会。
9月上旬 中共中央机关由广州迁到上海,中央局机关设在闸北香山路(今临山路)三曾里3号。毛泽东同蔡和森、向警予、罗章龙等在此办公和居住。
9月10日 毛泽东受中共中央的派遣和国民党本部的委托,回湖南筹建国民党地方组织及开展反对军阀赵恒惕的斗争。中共中央发出通告:“中局组(织)自迁沪后略有更动,即派平山同志驻粤,而加入荷波同志入中局。又润之同志事赴湘,秘书职务由会计章龙同志兼代。”
12月底 毛泽东奉中央通知离开长沙来上海,准备赴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他第十一次来上海。
1924年1月中旬 毛泽东同国民党部分代表乘轮船离上海到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在国民党“一大”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
第十二次来上海
1924年2月中旬 毛泽东由中共中央委派参加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作,从广州回到上海,仍和蔡和森、罗章龙等住在闸北三曾里中共中央局机关内。这是他第十二次来上海。
2月25日 毛泽东出席国民党上海执行部举行的第一次执行委员会会议,并作记录。毛泽东被推选为秘书处代理文书科主任和组织部秘书,办公地点在环龙路44号(今南昌路180号)。
3月6日 毛泽东出席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第二次执行委员会会议,并作记录。会议决定组织“平民教育运动委员会”后,毛泽东等以国民党的名义在小沙渡、杨树浦、吴淞等工人集中的地方开设平民学校、工人夜校。
3月9日 毛泽东在上海小西门少年宣讲团,出席上海各公团追悼列宁大会。到会的有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共产党上海区执行委员会、社会主义青年团等30余团体代表300余人。
3月11日 毛泽东出席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执行委员会会议(因到会人数不多,改为谈话会),作上海执行部自3月1日开始办公以来的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到,中央党部组织部曾发出第一号通告,要求旧党员重新登记。
3月13日 毛泽东出席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第三次执行委员会会议。会议决定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军校招生事项;并决定印传单、出特刊悼念列宁。
3月14日 毛泽东在环龙路44号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接待由中共北京区委派遣来沪参加黄埔军校第一期招生考试的中共党员张隐韬、杨其纲等。
3月16日 毛泽东为长沙文化书社邮购图书事,致信上海民智书局,请将配好的书经汉口转交长沙文化书社易礼容。
3月20日 毛泽东出席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第四次执行委员会会议,并作记录。会议讨论在上海大学设立“现代政治班”问题,召集区党部、区分部执行委员解释国民党宣言及章程问题。会议就祥经丝厂女工被烧死事件,决定通告闸北区党部,以该区党部名义,联合各团体,援助工人,积极争回工人应得的权利。
3月22日—4月1日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第二届执行委员会第二次扩大会议在上海召开,毛泽东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出席会议。
3月 国民党改组后决定进行旧党员的重新登记,由毛泽东负责此项工作。国民党右派对党员登记工作百般阻挠。毛泽东义正词严地指出:不来登记就丧失国民党党籍。必须维护革命纪律,没有纪律就无法革命。
3月 毛泽东负责黄埔军校上海地区考生复试工作,接待了郭一予、陈作为等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各省的考生。考生在3月底进行数、理、化各科复试,录取者发给旅费和证明书,赴广州参加全国总复试。
4月19日 中央局委员长陈独秀、秘书毛泽东发出中共中央第十三号通告,要求各地党和团的组织开展“五一”“五四”“五五”“五七”纪念和宣传活动。通告指出:五一纪念,在可能的范围内,召集工人演讲会,向工人讲演“五一”的历史及中国国民革命与集会结社之自由的关系。“五四”纪念,以学生为中心,必须发挥五四运动两个重要的意义:(一)恢复国权运动;(二)新文化运动。“此时国外列强之压迫,国内旧思想之反攻,都日甚一日,因此,五四运动之精神仍有发挥之必要。”“五五”纪念,应集合党、团员同志,由在理论上素有研究者讲演。“五七”纪念,务努力联合工商学生做大规模的示威运动,口号是:否认二十一条,取消租界,废弃不平等条约等。
春 毛泽东和罗章龙并邀在上海松江中学教书的侯绍裘一道,由黄浦江边码头乘小艇到松江县,指导当地国民党组织的工作。
5月5日 毛泽东在上海莫利哀路29号孙中山寓所(今香山路7号),出席为纪念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3周年举行的庆祝集会,有300余人出席,毛泽东、邓中夏、罗章龙等共产党人都出席了这次会议,并摄影留念。上图中最上排左二为毛泽东
5月10日—15日 毛泽东出席在上海召开的扩大的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会议作出《共产党在国民党内的工作问题议决案》《工会运动问题议决案》《党内组织和宣传教育问题议决案》等。会议总结了国共合作五个月以来的经验,提出国民党有两派力量,左派和右派。指出,“国民党的左派是孙中山及其一派和我们的同志——我们同志其实是这派的基本队”。会议提出党的组织工作和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指出在产业工人中发展党的组织的重要性,说明产业工人是我们党的基础,建立和发展工会组织是“党的最重要的职任”。会议决定设立中央机关报编辑委员会,在工农部内设立工会运动委员会。毛泽东兼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罗章龙兼任中央宣传部部长,王荷波任中央工农部部长,向警予任中央妇女部部长。
5月19日 中央局委员长陈独秀、秘书毛泽东发出中共中央第十四号通告,指示各地党组织对军阀吴佩孚、萧耀南逮捕国民党汉口执行部许白昊、刘芬等7人事件迅速表示抗议,一致勠力声讨卖国殃民的直系军阀吴佩孚、萧耀南。
6月初 为协助毛泽东工作,杨开慧携带孩子毛岸英和毛岸青并陪同母亲向振熙从长沙来到上海。开始时寓居三曾里中央局机关。不久迁至慕尔鸣路(今茂名北路)甲秀里318号。杨开慧除担负家务外,还帮助毛泽东整理材料、誊写文稿等,并经常到小沙渡工人夜校去讲课。图为茂名北路毛泽东旧居、杨开慧与二子(毛岸英、毛岸青)在上海合影
7月21日 中央局委员长陈独秀、秘书毛泽东发出中共中央第十五号通告。第一次使用“国民党右派”的名称。指出:“为图革命的势力联合计”,“须尽我们的力量忍耐与之合作”,“然为国民党革命的使命计,对于非革命的右倾政策,都不可隐忍不加以纠正”。
7月 由于同国民党上海执行部负责人经常发生分歧,毛泽东辞去组织部秘书职务,只领导文书科工作,另推荐中共党员张廷灏继任组织部秘书。
8月31日 毛泽东签发中共中央给各区委、各地委、各独立组组长的通知。通知说,为准备召开第四次全国大会,要求各地同志对于本党一年来的各种政策、各种实际工作,提出意见,报告中央局。个人有特别意见的,可以写成书面意见,由委员会或组长汇寄中央局。中央拟将各地讨论的意见,在党报上发表,以为第四次大会各项决议讨论的材料。
9月10日 为揭露江浙军阀战争的反动性质、开展宣传运动,中共中央局委员长陈独秀、秘书毛泽东发出中共中央第十七号通告,指出此次江浙战争是军阀争夺地盘和帝国主义操纵中国政治的一种表现,对任何军阀战争不能抱丝毫的幻想,解救中国唯有国民革命。
9月15日 毛泽东签发中共中央关于召开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通知,要求各地同志对通知中所列议案和前次扩大委员会所作各议案,详加讨论,尽量发表意见,将讨论情况和意见于11月1日以前汇交中央局,在党报上发表。
9月25日 为加强党内教育和党外宣传工作,毛泽东签发中共中央关于各地分配及推销中央机关报办法的通知。通知说:凡属本党党员,不但有购阅本党中央机关报的义务,并有努力向党外推销的义务。
10月10日 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在天后宫召开国民会议,国民党右派阻止上海大学学生发表反帝演说,并雇佣流氓殴打演说者,上海大学学生、中共党员黄仁被毒打致死。事发后,毛泽东等共产党人要求党部对肇事者严肃处理。13日,执行部作出决议,抚恤已故同学黄仁,将肇事者国民党右派童理璋、喻育之开除出党。
11月1日 中央局委员长陈独秀、秘书毛泽东发出中共中央第第二十一号通告,重申中国共产党的国共合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希望孙中山北上谈判时“在和会中本着国民党的党纲及北伐宣言说话,揭破帝国主义者和军阀在和会中勾结宰割中国的阴谋”。
11月13日 孙中山应冯玉祥等共商国是之邀,偕夫人宋庆龄离开广州北上和谈。途经上海时,毛泽东以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秘书处文书科主任名义领衔同组织部秘书张廷灏、干事罗章龙、宣传部秘书恽代英等14人,联名致信孙中山,反映上海执行部的经费自8月起即未能照发,近来内部更无负责之人,一切事务几乎停滞,要求派员解决。
12月 毛泽东因工作过于劳累患病。经中共中央同意,离沪回湘疗养。年底,偕杨开慧等回到湖南。
第十三次来上海
1926年11月上旬 毛泽东从广州来上海,主持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工作,任中央农委书记。这是他第十三次来上海。
11月15日 毛泽东主持制定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运计划》,规定了农运发展的重点、原则及与国民党左派协作配合关系,使中共在北伐战争中指导农民运动有了明确的主张。
11月下旬 毛泽东离沪经南昌赴武汉,同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商议举办湘、鄂、赣三省农讲所事宜。
此后直到新中国成立,毛泽东未再来过上海。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