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 权威辅导

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不同所有制经济各有所长

发表时间:2025-10-31 来源:上观新闻

在全球科技革命加速演进、传统增长动能趋弱的现实背景下,迫切需要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核心路径,推动经济结构优化与发展方式转型。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不仅依托科技创新,更有赖于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效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根本原则,这一制度安排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坚实基础。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有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为各类经济主体协同发力提供了根本遵循。只有充分发挥国有、民营和农村集体等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各自优势,才能在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上凝聚力量,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一、发挥国有经济战略主力军作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工作必须统筹好几对重要关系》中指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占据国际竞争制高点,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基于原创性科技成果的积累,国有企业依托其资本规模、产业基础和政策响应能力,在新能源、智能算法、航空航天等前沿领域进行超前布局,发挥“国家队”和“主力军”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流向新质生产力集中的战略性产业方向,推动创新成果向产业优势转化。

随着高技术产业的加快集聚和产业链韧性的持续提升,国有企业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竞争主导权不断增强,逐步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占据技术高地与价值链制高点。因此,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战略布局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等方面的主导作用,能够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优化升级,从而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持续的新动能。

二、发挥民营经济生力军作用,释放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市场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持续成长壮大,在推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扎实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指出,“民营经济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同时,高质量发展对民营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方面,内在的逐利动因与外在的竞争压力共同作用,使民营企业在创新体系中表现出更强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以华为、大疆等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在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领域积累了显著的技术优势。与此同时,面对需求变动和技术变革,民营企业能够快速调整经营策略并优化要素投入,推动新兴技术的产业化应用。这种灵活的机制与高效的响应能力,使民营经济在技术扩散和产业升级中发挥关键作用,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生力军。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要求民营企业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此,要进一步引导民营企业主动融入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链现代化进程,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消除私人资本无序竞争和盲目扩张等负面现象,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支撑。

三、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的要素集聚作用,拓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空间

随着城乡融合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在要素流动、产业拓展和技术应用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正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充分发挥乡村作为消费市场和要素市场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村集体经济通过土地流转、股份量化等制度创新,有效盘活了闲置资源,推动农业生产从分散小农模式向规模化转变。

以股份合作制农场等为代表的新型集体合作经济组织,通过集约化经营和统一管理,实现了土地、劳动力、数据等多要素的集聚与优化配置,形成了推动新质生产力生成的“要素合力”。在此基础上,集体合作经济组织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智能化变革和要素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的形成。随着农村集体合作经济的持续壮大,其要素集聚效应不断增强,不仅拓展了新质生产力的实践空间,也为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建设农业强国奠定了基础。

总之,发挥不同所有制经济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是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效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路径。面向未来,推动不同所有制经济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将成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

(作者为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