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 > 正文

王相道:大型商业零售为何找日本搞合资

2020-05-12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郭继 沈洁

  【编者按】

  2020年4月18日,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纪念日。

  三十而立,浦东告诉世界: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如何书写一座城市新的传奇。中国奇迹的密码,是浦东三十年来的思想解放、制度创新,是一代人的艰辛探索和奉献。

  三十而立,浦东的崛起,不仅是崭新城市天际线的立起,更是中国昂首走向世界、拥抱世界的步伐。

  上海的浦东,中国的浦东,世界的浦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澎湃新闻·智库报告栏目推出“人海潮·浦东开发开放30年口述”系列专题,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以陆家嘴、金桥、外高桥、张江四个开发区为切入点,采访了浦东开发开放的决策者、参与者、执行者,讲述那段浪奔浪流的进取故事,致敬那段激情似火的创业史,更为今天的浦东改革开放再出发提供一个大历史视角。

  口述:王相道

  采访:郭继 沈洁

  整理:沈洁

  时间:2019年11月12日

  上海商业在中国商业发展史上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后,全国各地的新人结婚,都会选择来上海采购新婚用品,如“三转一响”(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及手表)等,尤其是上海第一百货商店(简称中百一店),曾经代表了“行业第一”,超大的营业面积、光滑的打蜡木地板和玲琅满目的商品,在当时绝无仅有。

  然而,上海的购物环境也存在许多问题,急需改进。我当时任市政府财政贸易办公室副主任,受组织委托,参与了第一八佰伴合资项目的谈判、落地等工作。

  改变上海购物环境需要打开大门引进外资

  1984年5月,南京东路商店全部恢复夜市,到1987年,南京东、西路、淮海路、西藏中路、四川北路等五条马路的商店开设了灯光夜市,营业时间均延长到晚上九点,改变了三十多年来晚上七八点商店打烊,马路一片漆黑的状况。但这时候的上海购物环境存在突出问题,供需矛盾大,购物环境差,顾客多,商场十分拥挤。一有好的商品,南京路上就排长队;由于商品销路好,营业员体力消耗大、劳动强度高,难免会服务态度生硬,对顾客不热忱、不耐烦等。

  针对上述情况,上海市政府财经贸易办公室决定从多方面给予解决。一是抓服务态度;二是在丰富商品种类、提高商品质量上努力;第三是引进先进的商业理念。我们尝试“开架”,即开放式货架。当时国外已经普遍采用开放式柜台了,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营业员和顾客之间的矛盾。然而,国内开架销售很容易导致商品丢失,很多商店都不愿意开放货架。我们财贸办积极动员各大百货公司实施开架,最终豫园商场第一个同意尝试。他们想了个办法,将旅游鞋作为开架的试点商品,在货架上放单只作为样品,这在当时可谓是一个创举。

  我们在20世纪80年代也开始尝试用开放来促进商业改革和发展。不过,最早开放的行业不是百货商业,而是餐饮和宾馆业,像锦江宾馆、海伦宾馆和新亚大酒店等,他们已开始引进国外的管理模式。但要从根本上提高服务质量、改变购物环境,还是需要引进新式的、大型的综合商场。

  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同意上海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上海浦东开发十项优惠政策中就包括“允许外商在区内兴办第三产业,对现行规定不准或限制外商投资经营的金融和商品零售等行业,经批准,可以在浦东新区内试办”。我们开始把目光放到浦东,放到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当时市里给我们财贸办在陆家嘴留了一块基地,位于张杨路-崂山东路-浦东南路-沈家弄路这块儿区域,用于建造开发“新上海商业城”。我到财办后去看过,那里还是一大块蔬菜地。当时的想法就是,想通过引进先进理念、建造一个大商场改变购物环境。但招个什么样的外资企业进来还是未知数。

第一八佰伴所在的新上海商业城地块及模型图。陆开发集团供图

  “阿信”的儿子为我们送来八佰伴项目

  1990年浦东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的时候,商业方面经国家正式立项批准的中外合资企业尚无首例,因此市政府也很重视商业利用外资工作。1991年4月,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洪的牵线搭桥下,日本的和田家族在和田一夫的带领下,来上海考察,商谈合作事项。

  和田一夫,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很是出名。1980年代后期,日本电视连续剧《阿信》在上海热播,剧中出身贫寒的女主角阿信通过奋斗,最终在日本各地成功开设17家连锁超市,在上海观众中引起很大反响。阿信的原型就是八佰伴的创始人和田加津太太,她和家人把家族事业打造成了国际商业巨头——日本八佰伴国际流通集团。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看中了上海浦东这块儿热土,亲自去北京,表达要到上海投资开店的意向。上海对这个投资项目非常重视。当时的八佰伴国际流通集团在全球已有400家店铺,一年的营业额超过5000亿日元。我们希望通过与八佰伴的合作,加快商业的对外开放,借以引进国际先进的商业模式和管理理念,改变当时上海商业现状。

  为了投资上海,和田家族多次到上海考察。当时是我接待的。记得和田带着妻子,他的两个弟弟,弟媳妇,还有八佰伴的工作人员,经过交流,我觉得和田是一个可以合作的对象。在谈到实质性的内容后,和田表示地块偏僻一点不要紧,他可以把它搞起来,变得很兴旺,他们在其他国家开发也是这个模式。我们就告诉他浦东有一块地等待开发。我们把和田带到当时的浦东第一高楼东昌大楼顶楼,让他一览这块土地,虽然当时这个地块还是毛地,和田非常满意。

  怎样开展合资,我们经过反复研究,最终确定由原第一商业局所属的上海市第一百货公司与八佰伴国际流通集团合资。和田对这家每天有十几万人次的客流量、年销售额达八亿元的合作伙伴十分满意。合资企业冠名为“第一八佰伴”,取自中外双方名称各半。

  关于投资金额,当时是这样约定的,外方提供货币资金,中方提供场地使用权。我们财贸办的这块地是第一块商业批租。当时找土地局谭企坤局长商议如何拿地,使用了当时常用的土地“空转”方法。我们把这块地批租给外方,将批租所得的资金作为投资金额,最终实现了50%的股权。

  在批租的过程中,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土地使用权的作价。当时,我们提出的价格是1100-1200美元/平方米,外方认为浦东的投资环境如通水、通电、通路等还不尽完善,提出采用较低作价。当时外高桥地块的平均价格是800美元/平方米,外方有了参照,觉得我们定价过高。我们就向倪天增副市长汇报。倪市长表示全力支持我们谈判,最终给的底价是1000美元/平方米左右,给了我们比较大的议价空间,进一步促成了我们与外方的谈判。最后,双方各让一步,以950美元/平方米作价谈成。

  谈判过程中,外方还提出按国际惯例,自己是国际著名企业,“八佰伴”字号应作为商誉作价。我方则坚称:上海第一百货乃是全国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大型百货商场,在全国消费者中享有极高商誉,营业额也是全中国第一,是国内最有名的商业企业。按此说法,我方商誉也应作价,并且与你们的作价相等。最后,外方顾及到第一八佰伴面向的是中国消费者,双方投资不宜挑得过高,且第一百货确为中国最有名的商业企业。终于被我们说服了,放弃了商誉作价。

  总体讲,我们与八佰伴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代表团的谈判是比较顺利的,用了较短的时间就在合资意向的若干主要问题上取得了共识。我们是1991年4月13日与日方谈判的;4月14日,双方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和合资意向书的签字仪式。

  当然,在当时商业引进外资还没有现成的方案,政策性又非常强,必须经国务院特区办、商业部、体改办、外经贸部、计委、外汇管理局等六个部门的审核,并报国务院批准。

  为此,我们上海方面由庄晓天副市长带队,先后多次赴京向相关部门请示汇报,反复沟通。1991年10月8日市长黄菊签发了呈报国务院的请示报告。1992年5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上海市人民政府,同意兴办中日合资上海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1992年9月28日,上海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上海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成为新中国第一家大型商业零售合资企业。也为日后设立其他商业性合资企业提供了模板。

1992年9月29日,中日合资上海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新世纪商厦在浦东新区奠基。新华社资料图

  可以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开业第一天

  1992年9月29日,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纪念日之际,上海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新世纪商厦奠基。

  整个建设项目由日本清水株式会社设计施工总承包、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设计、土建分包单位为上海市第三建筑发展总公司建造。商厦正面外圈是长100米,6层楼高的白色大弯壁,下部设有12个拱形洞门,门洞内壁有十二生肖图案,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呼应。内部设施在当时都是一流的,共有10个楼面商场,每个楼面近1万平方米。建筑内外有87部电梯。商厦还拥有地下两层停车场,可泊小车410辆。这些设施和规模在当时相当罕见,号称亚洲之最。

  1995年12月20日第一八佰伴正式开业。因为在当时全上海乃至全中国从未有过如此大型的综合商场,第一八佰伴一下创纪录地创下单日107万人次的客流量,轰动一时。

1995年12月,第一八佰伴新世纪商厦开业当天热闹的景象。新华社资料图

  开业现场,至今记忆犹新。商场组织了一场日本式的开业庆典,没有程序似的讲话,而是请来日本最有名的和太鼓队,穿和服,敲皮鼓,持续约半个小时。许多浦东和浦西赶来的市民等候着开门,顿时上下几十部电梯全部客满。由于客人太多,每一层都有工作人员举着喇叭拼命喊,保安立在电梯口拉绳索,点着人头一点点放客人上去。

  第一八佰伴第一次为上海带来“一站式”消费理念。商场除了百货经营外,还有各种辅助配套功能,可以提供购物、餐饮、娱乐、休闲及日常生活(邮局、冲印、美容美发、银行)等一站式服务。商场里的超市在当时算是新鲜业态。第一八佰伴超市柜台里五光十色的生鲜品看起来洋气上档次,就连封保鲜膜的进口机器、可以打印标签的电脑,看上去也是那样先进又高级。一下就点燃了大家的购物欲。

  当然,一开始由日方派人担任八佰伴总经理,也有水土不服的问题。按他们的思路布局,把一楼最好的位置摆放汽车,进行售卖,这不符合我国当时的国情,当时汽车不是一般家庭能够消费得起的,后来更换由熟悉中国国情的中方人士主政,日方接受了这一建议。经过调研,进行了大胆创新,改成了化妆品柜台,顿时吸引了大量顾客,营业额节节攀升。这一做法后来被上海其他商家乃至全国各地的商户效仿,一直沿用至今。

  遗憾的是,后来因和田一夫自身经营出现问题,日本八佰伴集团在1997年宣布破产。上海第一八佰伴也因此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危难之时,上海第一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在市政府的支持下,一举收购了日本八佰伴持有的第一八佰伴股权,从而所占股权升至64%,实现了中方对第一八佰伴的全面控制,帮助第一八佰伴渡过了难关。

  时至今日,上海第一八佰伴一直营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