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轮是开国上将,与左权将军是同乡,都是湖南醴陵人。早年参加大革命,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1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所部军纪严明,擅长阵地攻防,被敌人誉为“排炮不动,必是十纵”。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三次入党
1、黄埔时期,1926年,宋时轮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刚入党没多久,蒋介石便叛变革命,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宋时轮以“共党嫌疑”罪名在广州被捕入狱两年。中国共产党优秀领导人李大钊、陈延年、赵世炎、萧楚女、熊雄等先后被捕并遭到残忍杀害。
1929年,宋时轮两年刑满,因为没有暴露党员身份,被释放出狱。他很快离开广州,乘船去香港,并在香港接转组织关系,等候分配工作。后来,他先后到上海、湖北武汉、湖南长沙继续寻找党组织,均无结果,只好返回家乡醴陵,准备组织游击队。
2、苏区入党,回到家乡,宋时轮化名“张司令”,带领一支被当地人称为“黑杀队”的组织,在醴陵、浏阳、攸县和江西萍乡一带打游击。“后来,对这一段历史组织上给予了肯定,但因为跟组织失去联系,没法认定宋时轮的党员身份。直到1930年,宋时轮的游击队编入了红六军,才重新入党。
3、长征入党,1930年初春,宋时轮任中共湘东南特委委员、湘东南游击队第二纵队政治委员,后任红军学校第四分校校长。1932年7月下旬,独立第三、第六师合并,编为江西军区第二十一军,宋时轮任参谋长兼六十一师师长。1934年初春,到红军大学学习。后来红军大学以“破坏苏维埃政府法令,组织观念薄弱,坚持错误”等原因,给予宋时轮“开除其党籍3个月”的处分。说是3个月,但随后红军就开始长征了,宋时轮的党籍问题也被搁置。一直到了陕北,当毛泽东决定让宋时轮去红十五军团担任作战科长时,宋时轮才带着委屈表态:“作战科是核心部门,这么重要的部门派一个被开除党籍一年多的非党干部去,合适不?”毛泽东问:“怎么回事?”宋时轮如实地陈述了事情的原委。毛泽东接着说:“用人之长是组织的事,恢复你的党籍也是组织的事,请你服从组织的安排,愉快地到红十五军团报到工作。”毛泽东谈话后,被排斥在党组织外一年之久的宋时轮,最终由军团政治委员程子华和钱钧介绍,第三次入党。
流氓帮会总司令
1949年上海解放后,宋时轮任第九兵团司令员兼淞沪警备区司令。当时,上海鱼龙混杂,流氓特务不计其数。当时的上海是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汽车在马路上横冲直撞,帝国主义、反动派说宋时轮管不好上海,会被上海的大染缸染黑,红的进去黑的出来,但他偏不信邪!在千头万绪中,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并降服了几个帮会的头头,让大上海的秩序渐渐走上正轨。
一次,陈赓到上海,刚下车不久,身上一支珍贵的钢笔就被偷了。宋时轮得知后,详细向陈赓询问了钢笔的特征和丢失的地点,随即交代市公安局长杨帆通过帮会组织寻找,结果第二天钢笔就完璧归赵了。陈赓大为惊讶,高兴地说:“老宋呀!你真行啊,没想到你成了上海流氓帮会的‘总司令’了!”说完此话,大家都笑了,从此这个称谓就流传开来。
排炮不动必是十纵
宋时轮作战擅长防御,以善打阻击战闻名。在国民党军队精锐云集的华东战场上,他率部屡战强敌,尤其在几次事关全局的阻击战中,率十纵在敌人的狂攻面前浴血拼杀,岿然不动,以至于在国民党军中流传有“排炮不动,必是十纵”的说法。
先后娶姐妹花为妻
宋时轮有过三位妻子,分别是原配邹氏、郑继斯和郑晓存。他1925年在湖南醴陵老家时曾娶妻邹氏,两年后即离婚,生有一女宋兰英。郑继斯是他的第二任妻子,是广东海丰县人。两人于1941年在延安相恋并结婚,是一对革命夫妻。1967年,郑继斯去世,去世前,她对宋时轮题了一个希望,即把妹妹郑晓存接到北京来。郑继斯去世后,宋时轮四五年一直独身。1971年夏,他的政治处境略有好转,就把妹妹郑晓存接到了北京的住处,落实郑继斯的遗愿。在相处的日子中,两人有了感情,婚后幸福美满,还生了一个女儿。至今,宋时轮的婚姻与他的战功一样,被人们传为美谈。
军纪严明的华野"十纵"
核心提示:悲壮的长津湖之战中,第二十七军八十师二四二团第五连,除一名掉队者和一个通信员之外,全连干部战士呈战斗队形全部冻死在阵地上,这成为将军心中永远的痛。
宋时轮,新中国开国上将。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1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宋时轮所部军纪严明,擅长阵地攻防,被人誉为“排炮不动,必是十纵”。
作为一代名将,宋时轮一贯坚持从严治军的原则,重视以毛泽东军事思想武装指战员,重视部队的训练,重视实战经验的总结。他带部队突出一个“严”字,严格管理,严格要求。
1947年2月,由渤海地方武装升级组成的华野第十纵队成立,宋时轮任纵队司令员达两年之久。对这支部队的建设,他花费了大量心血。纵队建立伊始,他就狠抓部队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培养,结合实际开展了“升级”教育,拟定规章,严格管理,加紧操课,严明纪律,克服地方性、游击性;他把部队放到血与火的战场上锤炼,要求各级干部和部队在严酷的战争中经受考验,树立起敢打必胜的信心,培养英勇、顽强的作风;他建立教导队、训练队,对骨干进行短期培训,亲自讲课,提高部队的战术技术水平,使部队掌握克敌制胜的本领;他还抓紧战役、战斗间隙发扬军事民主,进行休整,总结经验,使部队真正做到打一仗进一步。他十分重视贯彻“我军人力物力的来源主要在前线”的原则,加强对俘虏的清理、训练,消除部队的疑虑,大力开展“溶俘、补俘”工作。在他的带领下,第十纵队在战争中迅速由小变大,由弱转强,成长为一支思想好、作风硬、纪律严、能打大仗、硬仗和恶仗的部队,成为能攻善守的华野主力部队之一。一些同他长期战斗在一起的老同志都说:对第十纵队的成长壮大,他倾注了全部心血,立了头功。解放战争开始后,宋时轮一直是名帅陈毅的得力助手和部下,历任津浦前线指挥部(陈毅任司令员)参谋长、山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委)参谋长、华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委)第十纵队司令员、第三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委)第九兵团司令员等职,“率部南征北战、驰骋疆场,先后参加了莱芜、孟良崮、济南、淮海等一系列重要战役,打了许多大仗、硬仗,为赢得这些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豫东战役中的桃林岗阻击战、济南战役中的商埠突击战、淮海战役中的徐东阻击战、渡江战役中的郎(溪)广(德)围歼战。
1948年6月中旬,粟裕决定首先攻占开封,尔后聚歼援敌。为配合开封战役,宋时轮奉命率华野第十纵队立即挺进到河南上蔡地区,协同中原野战军一部,阻击由平汉路东侧北进的蒋军胡琏兵团,与敌血战6昼夜,保障了开封之战的胜利。紧接着,为保证华野主力消灭河南睢县、杞县地区的区寿年兵团,他又率部进占杞县城。6月29日,被称为蒋军“五大主力”之一的邱清泉兵团的第五师、第七十师向杞县城东南的桃林岗阵地发起攻击,宋时轮指挥部队顽强阻击,激战7昼夜,歼敌5000余人,使骄横彪悍的邱清泉部眼睁睁地看着10多公里以外的区兵团被歼而无可奈何。这一在华野军史上有名的桃林岗阻击战,受到了华野首长的高度评价。
1948年9月,济南战役发起,宋时轮统一指挥华野第三、第十、第十三及鲁中南纵队组成攻城西集团。战役发起后的第3天,守敌整编第九十六军军长吴化文率部2万余人宣布起义。乘敌防御部署出现空隙的有利时机,他立即指挥部队抢占机场,率先突入商埠,并令第十纵队迅猛插入车站,直逼外城普利门以北城墙。这种抓住有利战机果断机动地实施指挥,受到了攻城前指的赞扬。
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徐(州)东阻击战,也是华野防御作战的范例。当时,宋时轮指挥第七、第十、第十一三个纵队,阻击徐州东援之敌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保障主力围歼安徽宿县碾庄圩地区的黄百韬兵团。敌在坦克、飞机支援下拼死猛攻,他指挥部队沉着应战,坚守阵地,血战10昼夜,圆满地完成了阻击任务。
194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统一整编,宋时轮任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司令员。他率部南下,与第七兵团组成“中突击集团”,参加渡江战役,在安徽裕溪口至棕阳镇地段实施渡江。宋时轮指挥作战一贯深入实际,善于知彼知己。渡江战役前,他亲临第一梯队调查研究,提出了第九兵团于4月20日夜与打黑沙洲的部队同时全部渡江的建议,得到总前委的充分肯定。实践证明,这一建议完全符合中央军委和总前委的意图,实现了渡江作战的突然性,保证了部队渡江一举成功。4月20日晚,中突击集团首先发起渡江,顺利突破敌之江防。沿江之敌纷纷向南溃逃。尔后,宋时轮遵照粟裕的命令,紧紧掌握追击必须快速的原则,除组织一部分部队肃清沿江残敌外,率领主力日行百里,昼夜兼程向东疾进,按时进到吴兴,与第十兵团封闭了敌南逃通路,经两昼夜激战,将逃敌5个军全歼于郎溪、广德地区。
1950年6月,新中国成立不到一年,美国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中国人民组织志愿军进行了闻名中外的抗美援朝战争。11月初,宋时轮被任命为由第十纵队老底子组成的志愿军第九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率部赴朝作战。在北京面见毛泽东时,毛泽东风趣地对宋时轮说:“我不会遥控你,我们要你去朝鲜,是用人之长,你要对付的是美国陆战第一师……”
为出敌不意,给骄横不可一世的“联合国军”一个迎头痛击,宋时轮隐蔽企图,沉着待机。11月7日,第九兵团第二十、第二十六、第二十七军在夜幕下隐蔽入朝,徒步穿行于高山密林中。21日,15万人秘密集结到长津湖等地区,在美军眼皮底下而未被发现,西方军史学家后称赞为“当代战争史上的奇迹之一”。第九兵团入朝后的第一仗就是一场硬仗。当时,兵团的任务是独立担负朝鲜东线作战,在长津湖地区寻歼进犯的美海军陆战第一师。此时天降大雪,到11月27日志愿军发动进攻时,气温降到零下40多度。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他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战术原则,几次调整部署,将美陆战第一师全部和美第七师一部分割包围于长津湖地区,采取集中兵力、火力各个歼敌的战法,指挥第二十七军发起著名的新兴里战斗,全歼美军第七师第三十一团(加强团),开创志愿军一次战斗歼灭美军一个建制团的纪录,打出了国威、军威,使整个朝鲜战局发生了很大变化。长津湖之役,第九兵团苦战13昼夜,毙伤俘敌1。39余万人,予美军该两师以歼灭性打击,毛泽东盛赞:第九兵团“在极困难条件之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这些经典战例连同宋时轮的英名,早已载入人民军队的光辉史册,成为激励和启迪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1951年春,宋时轮被任命为志愿军副司令员兼第九兵团司令员和政委,参加指挥了1951年夏秋季防御作战和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直至1952年7月奉调回国,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取得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宋时轮是我军一位杰出的带兵人,具有爱兵如子的名将风范。抗美援朝初期,由于美军的严密封锁,后勤供应不上,我军严重缺粮,有时一天只能吃上一顿稀饭,不少战士得了浮肿病、夜盲症。宋时轮得知情况后,十分痛心地说:“绝不能让战士们饿着肚子打仗!”他采取各种措施,想尽一切办法让干部战士吃饱。悲壮的长津湖之战中,第二十七军八十师二四二团第五连,除一名掉队者和一个通信员之外,全连干部战士呈战斗队形全部冻死在阵地上,这成为将军心中永远的痛。1952年9月,第九兵团从朝鲜回国,车行至鸭绿江边,宋时轮要求司机停车,下车后向长津湖方向默立良久,然后脱帽弯腰,深深鞠躬。
指挥部队让日军闻风丧胆
宋时轮、邓华支队的骑兵。(资料图片)
“姓——中华民族,名——坚决抗战”。1938年,平北抗日战场上,为回击日军情报人员对八路军情况的搜集,宋时轮支队在游击队配合下,把这些宣传品送到了日军大佐的办公桌上。日军大佐看到上面的“姓名”后气得拍桌大叫,惊恐万分。
装备简陋但接连获胜
1937年,日本侵略军很快就占领了山西雁北的主要城镇,日军侵占山西的战略企图是以此作为华北作战的补给基地。1937年9月,由贺龙主持的第120师军政委员会紧急会议要求:由宋时轮率领第358旅716团2营为骨干,组成独立支队,北出长城,到雁门关以北敌占区打游击,迟滞日军向神池、宁武的进攻,想办法拖住日军的后腿。会议的第二天,宋时轮就率领一支900余人的支队,从晋西北向雁北地区进发。
雁北地区,位于雁门关外,古长城以南,同蒲铁路以西。
宋时轮率部北上途中,遇到败退南撤的国民党骑兵第2军,望着宋支队深入敌后,国民党军官兵疑惑地问道:“你们人数不多,装备简陋,我们骑兵还跑不及,你们步兵开上去顶什么事,去了也是送死。”军长何柱国对宋时轮说:“日本人不好对付,我们的炮弹落在他们的坦克上毫无作用。我自己几乎送了命。”
可就是这样一支简陋又人数不多的部队,在十屋九空,粮食采办非常困难,11天没有吃油盐及一天只吃一餐的艰难环境下,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主动出击、积极作战、连续获胜,迅速站稳脚跟。在硝烟弥漫的雁北战场让日军闻风丧胆。
三次遭围剿全部克敌
1938年1月上旬,日军集中2400多人,分5路向宋支队实施大规模的“围剿”。宋时轮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指挥支队主力在大同附近袭击车站、仓库,破坏道路交通,打得热火朝天,迫使“围剿”的各路日军无功而返。2月底,日军又集中3000多兵力,对宋支队实行第二次围攻,结果又告失败。3月,第三次围攻开始后,宋支队在占据有利地形的条件下,同敌人英勇拼杀,激战一昼夜,日军被全部击退。
从1937年底到1938年中旬,宋支队在同蒲线以西、京绥线以东,同日军
进行大小战斗百余次,击毁日军汽车390余辆,歼灭日军2000余人,缴获各种武器1000余支(挺);支队自身得到扩建,由最初的5个连扩建为3个营、1个骑兵大队、8个挺进队,总兵力达2000余人。成功地在极短的时间内创造了晋西北持久抗战的根据地,在补充了自身的同时,多次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宋支队屹立于敌人侧后方,成了被敌人摧残的千百万同胞的灯塔;在敌人侧后方占领巩固的阵地,成为华北抗战的战略支点。
发动起义攻破多座县城
1938年4月1日,八路军总部命令:抽调宋时轮支队东进平西,与先期到达该地区的晋察冀军区邓华支队会合,挺进冀东。
按照四纵队的部署,宋时轮率领的三十四大队和独立营,从平(北平)绥(绥远)铁路以西的大村出发,在居庸关和南口之间穿过平绥铁路,经平北奔赴冀东。
当时居庸关只有铁路警察驻守,南口有伪军300多人。这里的警察和伪军一听说八路军来了,赶紧逃进了昌平县城。此时昌平城内已驻守日军一个中队,伪警察也扩大到140余人。为了扩大八路军的政治影响,打击日伪的嚣张气焰,三十四大队二营奉命奔袭昌平县城,部队跨过居庸关,直出十三陵,将昌平县城团团包围。
1938年5月末的一天晚上,整个昌平县城里,只有伪县衙门、伪警防队和警察局灯火通明,灯火被高高的院墙隔在里面,只有余光散射在空中。远远看去,这几个院子上边的夜空有些发白,而整个县城死一般寂静。二营五连仅用几分钟时间就从伪军尚未修好的城墙豁子摸进城去,六连随后也攻进城内。伪军发现八路军攻城以后,急忙用枪打坏了西门照明用的桅灯,但他们已经处于八路军两个连的包围之中。战斗在曙光初露时打响,伪军猝不及防,仓促迎战。八路军战士用手榴弹炸毁了西门岗楼,消灭了3个日军和岗楼上的伪警察,西门被顺利地攻破了。八路军从西门进城后,二营教导员王再兴立即令七连和六连一排冲向中心炮楼,六连二排和五连一部分直取东门,其余部队攻打伪县政府。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除中心炮楼由于伪军火力过猛,八路军连攻3次未能奏效外,县城其它地方已被八路军控制。那幅“打到鸭绿江去,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的大幅宣传标语醒目地贴到了昌平城中心的鼓楼上,在漫天硝烟的笼罩下,显得那么耀眼。
天亮时,日军从南口、清河等地出动坦克、汽车20余辆前来增援。为了减少损失,八路军撤出昌平城。由当地老百姓带路,押解着24名俘虏,带着缴获的41支步枪和5000余发子弹及其它军用品,抵达昌平西北的德胜口,在这里对俘虏进行了一番抗日爱国教育后,全部释放。
四纵一路东进到达冀东,1938年7月6日,在四纵队的配合下,中共冀热察特委发动冀东21县20多万人武装起义,起义队伍先后攻克了蓟县、平谷、遵化、乐亭等县城,控制了广大村镇,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
宋支队以英勇顽强著称,以机智灵活闻名,冀热边长城内外,这支部队以风卷残云之势,打击敌人,大大激发了敌后民众抗战的热情,人民大众欢欣鼓舞,伪军伪组织纷纷瓦解。
■有关书籍
《宋时轮传》
本书共62章,详细地介绍了宋时轮将军从出生到为革命奉献了一生的点点滴滴。由军事科学院军队建设研究部《宋时轮传》撰写组编写;2007年7月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
宋时轮将军一生耿直,注重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他生前曾说:“我活着的时候不允许任何人写有关我的事情,至于死后就随便去写吧。”也正因为此,有关宋时轮将军的史料及故事留下来的并不多。本书是记录将军生平最为翔实的一部著作。
■知识链接
冀东大暴动
1938年7月,在八路军第四纵队的配合下,中国共产党在冀东发动了一场有20万人参加,并组成了有10万人枪武装的抗日大暴动。暴动遍及东起山海关,西到潮白河,北迄雾灵山,南至渤海滨的21个县及开滦煤矿等广大地区,先后攻克9座县城和许多重要集镇,瓦解了乡村的日伪政权,动摇了日本侵略者在冀东的统治。
■人物小传
宋时轮(1907—1991):湖南醴陵人,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1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57年11月,调任军事科学院第一副院长。十年动乱期间,曾遭受迫害。1972年10月,担任军事科学院院长,党委第二书记、书记。1991年在上海病逝。
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供稿
淮海战役中的“惊险一幕”
宋时轮是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司令员,他有一个习惯,在战斗打响前总爱到最前沿侦察敌情,亲自掌握第一手资料。
1948年11月7日,淮海战役期间,宋时轮和政委刘培善带着警卫员,乘坐一辆吉普车,趁着夜色,先于大部队向南开去,一直开到运河北岸。当他们正研究地形时,忽然一群国民党兵蜂拥而至,并用枪口对着车上的人说“缴枪不杀”。宋时轮和刘培善一愣,原来他们的吉普车已经开到运河边的国民党防区。
这时,奉命守桥的国民党军111团3营营长王世江,听到桥北的骚动,赶快来到跟前,问道:“你们到底来这干什么?”宋时轮的警卫员说:“我们都是侦察兵。”王世江说:“既然是这样,请诸位到鄙人的营部详谈。”
到了营部,王世江向宋时轮等人盘问:“你们到底干什么来了?”宋时轮随机应变大声说:“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纵队司令宋时轮,这位是政委刘培善,我们到这里,是为了招降你们。”王世江听说是宋司令、刘政委亲临,不由又惊又喜,立刻立正敬礼,说:“我是国军第59军111团3营营长王世江,请长官作训示。”宋时轮说:“我部已完成对运河桥的进攻准备,到了预定时间,就要发起攻击,大炮一响,玉石俱焚,你们后悔也来不及了。希望你们立即撤出桥头工事,为我们的大部队南下让开道路。”
只见王世江又一个敬礼,说:“报告司令员、报告政委,我是中共地下党员王世江,是受党组织派遣到敌人内部做策反工作的,从现在开始我的一切行动听司令员、政委指挥。”
宋时轮听后非常高兴,立即说:“好,我命令你立即起义,率部开过运河,由我另派部队接防。”
王世江立刻下令全营集合起义,于夜半1点钟左右,撤出运河桥,让开道路,为包围歼灭黄百韬兵团赢得了时间。
若干年后,宋时轮提及此事,还十分庆幸,说:“多亏碰到王世江同志,不然,我们就可能在淮海战役中‘光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