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报告 
着力打造“两区一堡”战略高地的金山
2022-06-20

  金山第五次党代会以来,金山区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团结带领全区党员和干部群众,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各项事业发展水平大提升,金山发展站上了更高起点。

  一、打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组合拳”,建设“上海制造”品牌的重要承载区

  金山区全力以赴推动创新发展,着力营造“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氛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

  (一)科技赋能产业,谱写转型“新篇章”

  完善顶层设计,先后出台加快打造上海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金山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实施意见以及科技创新、城市数字化转型“十四五”专项规划等,明确金山科技创新的目标、任务、路径和重点。科技创新加快驱动,实施建设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深化工业互联网“133255”工程,上海湾区科创中心、碳纤维复合材料创新研究院等科创平台相继成势,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8件。率先成立全市首个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并于2021年4月正式启用,工业互联网建设加快推进,建成行业级和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1家,58家企业通过工信部贯标评定、全市排名第三。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累计为1050家。新基建和创新应用稳步推进,新增5G基站1223个、5G应用创新项目12个。

上海湾区科创中心

上海湾区科创中心

  (二)优化营商环境,形成服务“磁效应”

  优化。全区所有重点产业项目进入“拿地即开工”新常态,通过“全程代办”“提前预审”“容缺受理”等特色做法,审批部门无缝衔接、线上线下服务联动,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只要企业自主申请,即可实现从土地摘牌到获取施工许可证,政府在24小时内完成各项审批事项。

  2021年11月,上海乐高乐园项目(金山区枫泾镇FJ010303单元01-A-01地块项目)正式开工。乐高乐园项目作为市重大工程,在市、区两级部门的协调指导下,建成市级部门和区级部门工作联动的新通道,全程专人对接;将所有涉及审批环节的工作责任落实到区政府各部门、而非企业,并由单位主要负责人金融服务改革不断升级,减税降费政策全面落实,获评财政部“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放管服”改革持续发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全力推进,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40条”、扩大投资“28条”等一揽子惠企政策及时出台,“1+1+1”组团服务机制有效落实,即由1名区领导、1名部门负责人、1名镇(工业区)负责人组成服务团组,每个服务团组每年定期联系1个重点项目、4家重点企业。“提前服务”“金企服务”“一网畅融”等政务服务品牌效益不断扩大,营商环境进一步挂名作战;以市工程建设项目流程为底板,融合各方经验和项目实际情况,拟订了从规划至开工的流程图,以关键节点考核推动项目审批有序推进,在31个工作日内拿到了施工许可证,刷新了全球乐高乐园的建设审批记录,在国有企业投资项目施工许可环节审批改革实践方面取得新突破,成为优化营商环境之“金山样本”。

  (三)提升发展能级,跑出发展“加速度”

  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树牢以亩产论英雄、以效益论英雄、以能耗论英雄、以环境论英雄的“四个论英雄”导向,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大力培育战略领先的现代产业集群和充满生机的创新企业集群,区域创新浓度、经济密度、产出强度不断提升。经济总量显著提高,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1100亿元、迈上1000亿元的大关,人均GDP突破2万美元,财政总收入突破500亿元,区级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9.5%左右,增速位居全市前列,属地规上产值超过1500亿元。产业能级大幅提升,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持续提升以化工产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新材料、智能装备、生命健康、信息技术四大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占属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76.9%。园区转型加快推进,园区单位土地产值、税收分别提高45%和99%,湾区生物医药港、上海新型显示产业园等市级特色产业园区优势逐步凸显,金山二工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上海金山医疗器械服务产业园正式启用,华平金山智慧产业园、阿里云华东智能算力中心、合全药业全球研发中心、华通芯电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地。

  二、打响“三个百里”品牌,努力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区

  2007年6月,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来金山区调研,在吕巷镇和平村(吕巷水果公园)时提出,金山要建设百里花园、百里果园、百里菜园,成为上海的后花园。2019年,吕巷镇和平村经评审列入2019年度乡村振兴示范村,做实做好“和平里创新型就地上楼”“三园里合作社机制示范”等乡村振兴示范创新工作,不断探索、总结,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和平经验”。十八大以来,金山区“三个百里”,坚持不懈推动协调发展,借助上海乡村的优势条件,乘势而上紧抓机遇、蓄势待发积累力量,准确把握超大城市乡村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城乡功能品质大幅提升。

吕巷水果公园

吕巷水果公园

  (一)做好农创文章,充分发挥改革创新效能

  都市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成功入选上海市首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市首家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深化土地经营权入股的制度创新,在全市率先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入股,与国有土地同权同价,进一步促进农业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和现代化,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含金量”。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农业发展,金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获批科技部“百园”行动计划;上海华维节水灌溉公司研发的水肥一体化装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联中食用菌引进荷兰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设备,实现三次发酵全程机械化生产、菇房气候自动化调控,年产量是传统种植的20倍;九丰农业一期投资2.7亿元,在枫泾镇建设全市最大规模茄果类种植基地,“叮咚买菜”协议投资20亿元在廊下镇共建智慧农业示范园,打造第一个自营蔬菜种植基地,为现代农业发展夯实智慧之基。

  (二)做好农特文章,充分发挥品牌集聚效应

  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助推乡村振兴先行区建设。立足第一产业,培育优质稻米、绿色蔬菜、名优瓜果、特种养殖“四大”主导产业;接上第二产业,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聚焦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重点发展净菜配送、中央厨房、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项目,打造具有金山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体系;连通第三产业,利用好农业资源和农耕文化、乡土文化,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体育、科技、教育、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统筹建立以“金山味道”区域公共品牌为统领、产品品牌为特色的“1+X”农业品牌体系,即“1”指的是“金山味道”区域公共品牌,“X”指的若干个合作社子品牌。“一葡二桃三莓四瓜”:施泉葡萄、金山蟠桃、枫泾黄桃、鑫品美草莓、敏蓝蓝莓、莓博士树莓、小皇冠西瓜、珠丰甜瓜、多利升西瓜、亭林雪瓜,享誉沪上。

  (三)做好农旅文章,充分发挥生态文化效益

  加快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滚动梯次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成村庄改造51871户,2个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4个村获评乡村振兴旅游目的地,3个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把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工作作为牵引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坚持积极引导、全过程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稳步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美化农村环境、优化服务供给。金山农民画、金山故事等特色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获评全国文化先进区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吕巷小白龙信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做精都市休闲农业,文化商业旅游融合发展,金山嘴渔村、山阳田园、花开海上生态园成为沪上市民竞相打卡的网红景点。探索推动民宿经济发展,盘活农民闲置房,带动更多农民就业增收,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自豪感。

  三、激荡创新创造“策源力”,努力成为长三角更高质量发展的桥头堡

  金山区一以贯之推动开放发展,积极承接国家战略,区域联动合作开创新局面,推动全区在全面融入国家重大战略中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一)协同顶层设计,深化战略合作

  加快实现从承接市区的单向辐射向对接长三角的双向赋能转变,让金山成为要素资源高度集聚、高频流动、高效配置、高能增值的强大磁场。2021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并下发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把金山作为虹桥南向拓展带的重要节点,金山第一次“正面接轨”国家战略。2021年6月制定下发《金山区加快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实施方案》,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积极对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战略,做实节点功能。协同推进战略规划,滚动实施金嘉联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枫泾—新浜—嘉善—新埭城镇圈区域协同规划,顶层设计更加健全。

  (二)搭建多维平台,激荡创新活力

  加快打造重大合作平台,有序推进长三角科技城跨省市融合创新实践区,建成运营长三角路演中心,上海老牌新品首发地、长三角老字号企业联盟、长三角老品牌振兴基地落户枫泾,使枫泾镇一跃成为长三角老字号振兴发展的重要承载地。重点推进长三角区域联合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先行区建设的五个镇,即“田园五镇”,包括金山区张堰镇、廊下镇、吕巷镇和平湖市新仓镇、广陈镇,将红色基因植入绿色发展,精心打造一条毗邻党建示范带和绿色生态走廊,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亮丽“风景”。

  2018年8月,位于金山工业区的华东无人机基地揭牌启用。基地作为唯一一个以海岛为应用场景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拥有58平方公里陆地空域,200平方公里的海上空域,基地内有1平方公里试飞起降点,纵横两条长800米、宽30米十字形跑道。基地建立了无人机飞行服务、研发制造、展示交易、教育培训以及拟建的科创孵化、适航技术研究、检验检测等七个中心,已累计引进各类研发制造型、应用服务型、研发测试型无人机企业36家。基地致力于打造无人机全产业链集聚区,形成一个配套产业链、商业价值链、应用生态链和要素创新链较齐全的无人机产业生态圈,正探索构建起长三角的“天空之城”,有助于推动无人机在海岛场景物流运输领域实现大规模商业化。

  (三)完善联动机制,结成丰硕成果

  深化开放合作,区域联动发展成果丰硕。大交通网络体系不断完善,G320国道、G228国道、区区对接道路等建设有序推进,叶新公路、朱吕公路等省级对接道路建成通车,与平湖、嘉善等毗邻地区的公交线路顺利开通。“区区合作、品牌联动”模式不断深化,与上海化工区、上海石化、市公卫中心等联动发展更加紧密,与张江管委会、临港集团等对接合作持续加强,着力打响“上海湾区”城市品牌。重点合作领域深入拓展,沪浙毗邻地区“平安边界十联”“环保联合监管”“五地七所”等机制不断优化,在全市率先开展跨省异地点对点医保联网实时结算,成为全市首批长三角法人事项和个人事项“一网通办”试点区。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四县全部提前退出贫困县序列。

  四、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金山

  金山区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举全区之力建设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城市环境,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各项公共事业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一)健全监管体系,构建大环保格局

  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率保持全市前列。积极构建大环保格局,调整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委员会架构,搭建“五方联动”平台,成立金嘉平“两山”议事堂,建立完善联合检查、重点督查、综合考核等工作机制,区域生态联动监管合力不断加强。环境整治效果显著,投入资金200多亿元全面完成两轮金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空气质量优良率从79.8%提高到85%、PM2.5浓度从48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2微克/立方米,185条段198公里中小河道完成综合整治任务、769条段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节能减排富有成效,着力推动全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源VOCs等特征因子在线监测试点加快推进,地表水、空气自动监控体系构建完善,走航监测、无人机巡查、智能感知等新技术手段深化运用,环境保护精准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严格依法执法监管,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限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划定划实,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实现无缝衔接,加快推广环保“五步工作法”,环境监管执法更加高效有力。绿色屏障筑得更牢,加快建设生态廊道、防护林带、街心花园等,鹦鹉洲生态湿地、新城公园、汇龙湖公园等陆续开放。漕泾镇成功创建全市首家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二)持续深化社会治理创新,推动城市治理更精细精准

  成功申报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成功创建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区。“巷邻坊”“宅基议事”“网格化党建+四张清单”、宅基地房屋租赁“旅馆式”管理、“总则+信用管理”“总则+细则”村(居)规民约等社会治理“微品牌”全面推广。常态化落实重大安全稳定风险排查管控机制,加快构建三级综治中心“3321”运行体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打非治违”和专项整治,全区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总体受控。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全力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推动“雪亮工程”“智慧公安”、社区智能安防等建设,提高防汛防台、公安道路交通管理等场景运用,城市治理更加精细精准。全面打造“升级版”平安金山,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扎实有力,连续两届获评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连续8年成功创建上海市平安示范城区,连续11年公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名列全市前茅。

  (三)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全力开展文明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区,1个镇、5个村、3家单位、2个家庭获评全国文明镇(村、单位、家庭),全国文明村镇(家庭)数量位居本市郊区前列。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人数位居全市第一。千方百计稳就业促增收,累计新增就业岗位9万个,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4.8万元、年均增长5.5%。用心用情兜牢民生底线,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养老金、最低生活保障等待遇标准持续提高,长期护理保险服务27119人,新增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9家、日间服务中心19家,全区31家养老机构共有7767张床位、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到41张,养老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安置房竣工约111万平方米,提前完成市级7000套社会租赁房源筹措任务,实施旧住房综合改造和整治629万平方米。持之以恒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先后投资20亿元新建(改扩建)22所学校,积极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先后引进世界外国语学校、杭州湾双语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枫泾中学成功创建市特色普通高中,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更名揭牌、是全市首个也是唯一一个本科层次的职业大学。持之以恒推动健康金山建设,成功创建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区,获评全国健康城市建设示范市(区),入选全国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区,国家卫生镇实现全覆盖,居民平均期望寿命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75岁。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全面启动三甲医院创建工作,4家区属医院与市级三甲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市级专家在金山年门诊服务超过4万人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34.5万人,居民三大健康指标均已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地区)水平并优于全市平均水平。

  五、探索“六化同步、四指同评”新格局,全面提升党建引领力

  金山区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续巩固壮大各类意识形态阵地;以思想建设为基础,扎实有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四史”学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坚持党建引领,积极稳妥推进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了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彰显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引领保障作用。

  (一)构建基层党建新格局

  贯彻落实新时代基层党建高质量创新发展要求,深入推动基层党建“1+10”制度体系建设。围绕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探索形成以构建党建区域化、管理网格化、服务网络化、共治社会化、自治民主化、保障法治化“六化同步”为载体,以探索基层党委(党工委)领导核心指数、党支部战斗堡垒指数、党员先锋模范指数、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指数“四个指数”同步考评管理为抓手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基层党建的引领力持续增强。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制定各领域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指导标准,培育推广产业集群党建,做深做实“两新”领域“红领LINK”党建品牌。全面推进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功能建设,打造形成“1+14+245+X”党群服务阵地网络,基层党建的组织力不断增强。注重基层党建创新,探索构建党建引领下“四治一体”社会治理体系,深化拓展“心联鑫”区域化党建联席工作制度,加快上海智慧党建首批试点建设,“毗邻党建”工作相关案例先后荣获“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最佳案例”“首届中国城市治理创新奖”,“党建+公益”案例获评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优秀案例第一名。从疫情防控以来,组建浦东机场疫情防控专班党员库,保障疫情防控机场组工作,志愿服务机场疫情防控4200多人次;组织发动区级机关企事业党员下沉参与村居疫情防控3万多人次;统筹党员志愿者参与疫苗接种等服务保障2100多人次等,切实让党旗在防疫一线高高飘扬。号召党员群众积极接种疫苗,接种率位居全市前列,疫情防控屏障更加坚固。

  (二)干部人才队伍更具活力

  树牢正确用人导向,强化对干部的政治建设考察,制定落实激励干部“1+5”文件,即1个总的实施意见和5项配套制度措施,认真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扎实推进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结构更加优化。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深入实施《2018-2022年金山区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分层分类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注重年轻干部培养,推进年轻干部培养重点实施项目,开展“三个一批”实践锻炼工作,完成两轮优秀年轻干部集中调整,年轻干部队伍更加过硬。严格干部队伍监管,认真执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全覆盖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制定实施《金山区“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精准落实人才政策,定期开展“1+4+4”人才政策评估,即1个区级人才总政策、4个区级人才配套政策和4个社会事业领域人才配套政策。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机制,加大各类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先后引进培养国家级优秀人才11名、上海市领军人才4名、上海市级优秀人才1名,定期开展金山区优秀人才选拔工作,形成更具梯队性、更有活力的人才资源库。

  (三)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坚持“严”的主基调,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深化落实“四责协同”机制,每年制定区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重点工作方案,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考核体系,巩固拓展“四个一”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基层党(工)委书记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述职评议,持续深化自办案件“去零化”,从严治党责任链条不断压实。统筹推进监察体制改革工作,建立落实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区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监督实现全覆盖,监察工作体制机制更加高效顺畅。充分发挥巡察利剑作用,完善区委巡察工作规则,建立专职巡察机构,深入推进巡察监督向村居党组织延伸,高质量完成巡察全覆盖任务。加大纪律审查和“一案三查”力度,准确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开展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自觉性。

  2021年7月8日,五届区委十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金山区委关于贯彻十一届市委十一次全会精神加快推动转型升级全面提升金山城市软实力的实施意见》。2021年11月8日—10日,中国共产党上海金山区第六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吹响了金山区新一轮发展的号角。展望未来,金山区将以《意见》和第六次党代会精神为引领,从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中汲取奋进力量,自觉将抓软实力建设融入和渗透到各项工作中去,确保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在金山落地、落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全面推动转型新发展,全力塑造城市新形象,加快建设开放创新智慧的活力湾区、绿色低碳清洁的美丽湾区、文明宜居温馨的幸福湾区,为创造新时代金山发展新奇迹而努力奋斗。

  (中共金山区委党史研究室 刘娥苹 王樱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