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经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1936年2月5日凌晨毛泽东率部队来到陕西清涧县休整,这一带已经飘了几天的鹅毛大雪,雄浑壮观的北国雪景,触发了毛泽东的诗兴。2月7日元宵节,毛泽东怀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一口气写下了气吞山河的《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中的扛鼎之作,立意高远,大气磅礴。
到达陕北后的毛泽东
唱和《沁园春·雪》第一人
《沁园春·雪》起初没有公开发表,先是在共产党内部的少数人中流传,只有极少数几个人看到。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的朱德就是这“极少数几个人”之一。
朱德能诗,尽人皆知。据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朱德诗词集》统计,朱德共写过550首诗词,数量惊人,水平也很高。鲜为人知的是,《沁园春·雪》最早的一首和词,其实就是朱德所写。
1945年8月,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八路军夺取了不少小城市和广大农村,扩大了控制区域;国民党反动派却加紧了反革命的脚步,对共产党的部队横加阻挠,对老百姓百般搜刮,还恬不知耻地调兵遣将,接受各地日军的投降,大有“抢夺胜利果实”之意。
1936年12月,长征胜利后的朱德和毛泽东在陕北保安会合
当时作为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的朱德,曾与蒋介石就受降之事提出交涉,在这个背景下,他想起了毛泽东的那首《沁园春·雪》,依韵奉和了一首《沁园春·受降》:
红军入满,日寇溃逃,降旗尽飘。我八路健儿,收城屡屡;四军将士,平复滔滔。全为人民,解放自己,从不向人言功高。笑他人,向帝国主义,出卖妖娆。
人民面前撒娇,依靠日寇伪军撑腰。看骗进名城,行同强盗;招摇过市,臭甚狐骚。坚持独裁,伪装民主,竟把人民当虫雕。事急矣,须鸣鼓而攻,难待终朝。
由词题及词意,确能看出这是1945年8月15日日军投降后不久所作。词的上阕写八路军、新四军取得了伟大的抗战功绩,但是从来不争功,“全为人民,解放自己,从不向人言功高”;下阕写国民党反动派只会向帝国主义献媚,对内形同强盗,“坚持独裁,伪装民主,竟把人民当虫雕”,最后呼吁“事急矣,须鸣鼓而攻,难待终朝”!整首词揭示了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博弈,愤慨之情溢于言表。唱和多处用典,遣词造句更是大胆豪放,痛快淋漓地抨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体现了朱德极高的文学修养。
毛泽东(右)、周恩来(左)与朱德(中)在延安机场
山城面世 轰动四方
而《沁园春·雪》在创作近10年后才公开发表在1945年11月14日的重庆《新民报》上,引起强烈反响。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与周恩来、王若飞飞抵重庆,与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9月6日,毛泽东来到沙坪坝南开学校津南村柳亚子的寓所作客,老友重逢,相见甚欢。其时,柳亚子为完成亡友林庚白的遗愿,正着手编一本《民国诗选》,他想把毛泽东那首著名的七律《长征》收录进来。柳亚子抄了一份,趁着毛泽东来家,请他当面校正。毛泽东高兴地答应他,过几天抄一份寄来。
毛泽东《沁园春·雪》手稿
10月7日,柳亚子收到毛泽东的来函,打开一看,不是《长征》诗的手稿,而是《沁园春·雪》词。毛泽东还附了一封短信:“初到陕北看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于先生词格略近,录呈审正。”柳亚子读完这首词,非常激动,他反复吟诵,夜不能寐,欣然命笔,步其原韵,和词一首,题为《次韵和润之咏雪之作,不尽依原题意也》:
廿载重逢,一阕新词,意共云飘。叹青梅酒滞,余怀惘惘;黄河流浊,举世滔滔。邻笛山阳,伯仁由我,拔剑难平块垒高。伤心甚,哭无双国士,绝代妖娆。
才华信美多妖,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更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浓情着意雕。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柳亚子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和自己的唱和之作,送到《新华日报》请求发表,该报负责人告诉柳亚子,发表毛泽东的作品,必须征得毛泽东本人同意。那时毛泽东已在签署了“双十协定”后返回延安,请示需费时日。
《新华日报》只好先将柳亚子的和词刊出,词末还附有柳亚子的跋语:“余识润之,在1926年5月广州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二中全会会议上,时润之方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也。及1945年重晤渝州,握手惘然,不胜陵谷沧桑之感。余索润之写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到陕北看大雪《沁园春》一阕。展读之余,叹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手,况余子乎?效颦技痒,辄复成此。”
和词见报后,引起读者的极大兴趣,均想一睹原词。10月24日,柳亚子和画家尹瘦石举办的“柳诗尹画联展”在中苏文化协会开幕,陈列桌上呈有柳亚子最新诗稿一册,其中就有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与柳亚子的和词。《新民报》副刊编辑吴祖光抄得了毛泽东的原词,于11月14日在该报第二版副刊“西方夜谭”上刊出。
吴祖光加按语云:“毛润之先生能词,似鲜为人知。客有抄得其《沁园春》一词者,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据毛氏称则游戏之作,殊不足为青年法,尤不足为外人道也。”接着,重庆《大公报》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与柳亚子和词并列推出,短短时间内,重庆10余家报刊纷纷转载,顿时山城轰动,四海争歌。
引发诗词论战
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在山东读罢,欣喜之余,拍案叫绝。时山东正春雪压境,陈毅不禁文思泉涌,依照《沁园春·雪》的原韵,挥毫疾书《和咏雪词》一阕:
两阕新词,毛唱柳和,诵之意飘。想象情盖世,雄风浩浩;诗怀如海,怒浪滔滔。政暇论文,文余问政,妙句拈来着眼高。倾心甚,看回天身手,绝代风骚。
山河齐鲁多妖,看霁雪初明泰岱腰。正辽东鹤舞,涤瑕荡垢;江淮斤运,砌玉浮雕,池冻铺银,麦苗露翠,冬尽春来兴倍饶。齐观喜,待桃红柳绿,放眼明朝。
当时,王若飞的舅父、著名老教育家黄齐生先生从延安到达重庆,代表延安各界慰问在“校场口事件”中被特务打伤的郭沫若、李公朴等民主人士。黄齐生在重庆也读到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深为毛泽东的文韬武略所倾倒,于是,他也步毛泽东的原韵写了首《沁园春》,词云:
是有天缘,握别红岩,意气飘飘。忆郭舍联欢,君嗟负负;衡门痛饮,我慷滔滔。民主如船,民权如水,水涨奚愁船不高!分明甚,彼褒颦姐笑,只解妖娆。
何曾宋子真娇?偏装腔作势惯扭腰。看羊尾羊头,满坑满谷;密探密捕,横扰横骄。天道好还,物极必反,树木凭他怎么雕?安排定,看居邠亶父,走马来朝。
黄齐生写完这首词不久,于4月8日与王若飞、博古、叶挺、邓发等人同机返回延安途中,不幸因飞机失事遇难,这首词竟成了他最后一篇遗作。
蒋介石见毛泽东咏雪一词,和者如云,流誉全国,心中很不是滋味。他令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召开紧急会议,布置围攻策略。1945年12月4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主办的《和平日报》发表了著名文人易君左的和词:
乡居寂寞,近始得读《大公报》转载毛泽东、柳亚子二词。毛词粗犷而气雄,柳词幽怨而心苦。因次成一韵,表全民心声,非一人私见;望天下词家,闻我兴起!
国脉如丝,叶落花飞,梗断蓬飘。痛纷纷万象,徒呼负负;茫茫百感,对此滔滔。杀吏黄巢,坑兵白起,几见降魔道愈高。明神胄,忍支离破碎,葬送妖娆。
黄金难贮阿娇,任冶态妖容学细腰。看大漠孤烟,生擒颉利;美人香草,死剩离骚。一念参差,千秋功罪,青史无私细细雕。才天亮,又漫漫长夜,更待明朝。
作为第一个唱和《沁园春·雪》的柳亚子,对这场笔战自然不能袖手旁观,遂赋词批驳:
大好神州,国父云亡,道统蓬飘。痛惠阳不禄,天乎愦愦;湘江崛起,誓挽滔滔。谁是黄巢,谁为白起,青史他年月旦高。支离甚,笑龙阳馀孽,九尾妖娆。
美新词笔徒娇,向楚国章华学细腰。记怀宁按拍,曾传十错;子云投阁,空反《离骚》。谣诼蛾眉,评量螓首,花面丫头任饰雕。谁怜惜,只赭衣傅粉,坐待明朝。
重庆文化界进步人士郭沫若,亦在《客观》杂志发表一首言辞犀利的批判易君左的《沁园春》词:
说甚帝王,道甚英雄,皮相轻飘。看古今成败,片言狱折;恭宽信敏,民器民滔。岂等沛风,还殊易水,气度雍容格调高。开生面,是堂堂大雅,谢绝妖娆。
传声鹦鹉翻娇,又款摆扬州闲话腰。说红船满载,王师大捷;黄巾再起,蛾贼群骚。叹尔能言,不离飞鸟,朽木之材未可雕。何足道!纵漫天迷雾,无损晴朝。
陈毅当时正转战华东战场,为捍卫毛泽东的咏雪词,他于戎马倥偬之际,连续写了三首《沁园春》,对国民党的御用文人易君左,给予了无情的反击。其一云:
毛柳新词,投向吟坛,革命狂飙。看御用文人,谤言喋喋;权门食客,谵语滔滔。燕处危巢,鸿飞寥廓,方寸岭楼怎比高?叹尔辈,真根深奴性,玷辱风骚。
自来媚骨虚娇,为五斗纷纷竞折腰。尽阿谀狂夫,颂扬暴政;流长飞短,作怪兴妖。革面洗心,迷途知返,大众仍将好意招。不如是,看所天倾覆,殉葬崇朝。
《沁园春·雪》的和诗对战,见证了当年那段波谲云诡的历史,成为我国诗史和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