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钱正英佩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中共上海市委7月26日举行座谈会,纪念钱正英同志诞辰100周年。市委书记陈吉宁在会上指出,革命前辈的坚定信念和崇高精神,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行的强大力量,最好的缅怀纪念就是努力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上海这座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
钱正英,1923年出生于上海,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国水利和电力战线的杰出领导人,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2023年7月4日是钱正英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钱正英80余年的奋斗生涯,与上海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钱正英祖籍浙江嘉兴。父亲钱夔1920年毕业于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今上海交通大学)土木科,后到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水利,1922年回国,曾在开滦煤矿等处从事技术工作。钱正英兄弟姐妹6人,她排行第3,父亲给她起名钱美端,希望她将来读清华,留学美国,做女工程师。
上海是出生地
更是政治生命开始的纪念地
1923年7月,钱正英出生在上海,后随家庭迁居南京、无锡等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全民族抗战就此开启。八一三淞沪抗战后,上海华界及周边全部被日本侵略军占领,上海租界沦为“孤岛”。为躲避日军暴行,钱正英随全家从居住不久的无锡辗转逃难至上海。在日军的铁蹄之下,广大人民的生活十分难熬。
抗战期间的上海,除极少数人整天花天酒地寻欢作乐外,广大人民的生活是十分难熬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十分真实的写照。朔风呼啸的冬季,每天早晨上学,屋檐下常见冻死的饿殍。报纸每天都登载收了多少具死尸的新闻。
在“孤岛”日渐风声鹤唳的环境下,上海党组织积极恢复、巩固和发展党的力量,并认识到大中学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群众队伍。在党组织领导下,上海大中学校内的抗日救亡活动十分活跃。1937年10月,上海学生界救亡协会(学协)正式成立。11月,上海党组织建立了学生运动委员会(学委),统一领导各大中学校秘密党组织和学协党团。1937年底,大同大学校内已有中共党员。1938年10月,大同大学和附中联合支部成立。
青年学生时代的钱正英
1939年到1942年,钱正英在上海大同大学工学院土木系学习并肄业。在学校里,她逐渐认识了一些进步同学,开始接触进步思想。在交往过程中,钱正英受邀参加读书小组,和他们一起秘密地阅读《社会发展史》《大众哲学》《论持久战》等理论书籍,讨论抗日战争的形势。此外,钱正英还积极参加学校里共产党组织领导的救亡活动。
经过进步思想的洗礼和党组织的教育,钱正英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当工程师和献身革命当一名职业革命家的抉择中,她意识到在国家处于生死存亡的时候,个人的前途只能处于从属地位。谈论革命道理是容易的,要投身革命斗争则是要作出牺牲的,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钱正英下定决心,以民族解放、革命的大理想,取代个人的小理想,于1941年9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上海大同大学群众团体党团成员,并担任工学院分党支部书记。为贯彻党内“勤学、勤业、交朋友”的指示,她和校内其他群众团体一起组织剧社演剧,假日举行野餐、学英语,办刊物,搞募捐筹款资助清寒的同学,还通过做洗头水等筹集为同学谋福利的经费。通过活动,钱正英他们广泛地团结不同信仰、不同爱好的同学,并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进步书籍,宣传党的抗日主张,传播革命思想。
由沪赴淮北
参加新四军积极投身革命
上海全面沦陷后,日军将矛头直接对准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和党领导的抗日力量,稍有不慎,党的地下组织和抗日团体就会遭到残酷的打击和破坏,形势十分严峻。1942年8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上海党组织奉命部署撤退工作。年底,上海大同大学有进步学生被捕,党组织布置钱正英等离沪。
当时不敢向妈妈说要离开上海,怕她着急。我只能找姐姐帮忙……虽然她不知道我是地下党员,但她了解我当时处境的危险,毅然帮助我解决了路费……我们一行五个同学,两个男的,三个女的。一对装作假夫妻,我和一位男同学装成表兄妹,这位“表兄”后来就是我的丈夫黄辛白。由地下交通员引路,我们乘火车离开上海,辗转通过封锁线。
1946年春,钱正英在自己主持修复的苏北运河大堤上
终于到了淮北解放区的新四军四师师部,钱正英一行见到了师长彭雪枫,政委兼淮北区党委书记邓子恢,参谋长张震。为了避免影响上海的亲友,他们决定改名。正值党中央号召全党进行整风,“正”和“整”是谐音,大家商量以“正”字“排行”,以自己最需要改造的主要缺点为名,以表示整风的决心。商定后,钱正英第一个报名,因为她的缺点最明显:“个人英雄主义”,因此就改名“钱正英”。
从上海出征
致力于建设新中国水利事业
1950年春,钱正英从山东黄河河务局调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水利部,任副部长兼治淮委员会工程部副部长。在领导华东水利工作之余,她在上海留下令人难忘的印迹。调沪工作前,钱正英依据在山东解放区治理黄河经历撰写的《我们是怎样征服黄河的》一文,即收入1949年秋编印的上海高中语文课本。钱正英调到上海后,第一件事就是去新华书店买了一套大学四年级未学完的教科书。之后,又作为青年学生投身革命的先进典型,应邀到上海交通大学作《关于青年同学就业问题》的报告,以亲身经历动员学生们积极参加新中国建设。
1950年夏季,淮河发生严重水灾。中央决定开展治淮工作,11月在蚌埠成立治淮委员会,由华东军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主任曾山兼任主任,统筹豫、皖、苏三省的治淮工作,决定由钱正英兼任淮委的工程部副部长,立即赴蚌上任。钱正英就从上海前往安徽,开启治淮工作。
1951年,钱正英(左)和治淮劳模在全国妇联招待会上与邓颖超(中)在一起
1951年秋,在治淮第一期工程安度汛期后,经组织批准,钱正英在上海结婚。
我们的婚姻仪式是非常简单的。我从蚌埠坐火车在9月7日早晨到达上海,在华东军政委员会的招待所安顿下来。黄辛白把我带去看他在共青团华东工委统战部的宿舍,也就是我们的“新房”……我们商量上街去购买一些结婚用品。在街上想来想去,也没什么需要买的,最后,买了两把牙刷和两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是我们那个年代的青年偶像,我们签名互赠,作为结婚纪念。
黄辛白是嘉定黄氏后人,伯父黄文惠曾创办嘉定普通小学,图为位于嘉定项泾西街的西溪草堂黄氏旧宅
1952年底,钱正英在上海休假期间,得知即将赴北京就任水利部副部长的消息,遂于年底离开上海,赴京上任。
心系上海
对上海满怀桑梓之情
1980年代,在水电部长任上,钱正英推进水电部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同创建上海交大电力学院,被誉为“联合办学的典范”。作为上海大同大学校友,钱正英关心校友会建设和校史研究,并殷切寄语“大同校友爱中华,人才辈出遍天下”。1996年,钱正英参加上海交大建校100周年大庆并发表致辞,勉励上海交大“在新的世纪中,建成世界的第一流大学,再创新的百年辉煌”。
钱正英尤其关注上海水利电力建设。她多次视察长江口、黄浦江和苏州河治理情况,出席上海石洞口发电厂开工典礼。1982年8月,钱正英出席上海水利座谈会。1983年7月,钱正英任国务院长江口开发整治领导小组(后扩充为长江口及太湖流域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成员。在小组领导下,水电部、交通部和江、浙、沪联合开展太湖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对提升上海防汛和饮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997年,为疏浚畅通长江口“卡脖子”的航道,国务院同意实施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在决策过程中,钱正英给予了大力支持和鼓励。钱正英高度评价该工程,认为工程极大地释放了长江黄金水道的通航能力,支撑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并带动了长江区域经济的发展。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从二期开始探索的疏浚土合理有效利用方案,还照顾了上海的用地需求,如今,上海在吹填的土地上规划了横沙新洲。
2011年10月,钱正英接受上海“百年大同”课题组采访
钱正英一生谦虚好学,注重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她说“不到现场,不亲眼看到,心里不踏实”。年届耄耋,她仍亲自率队组织多个重大项目咨询活动,88岁冒着风浪,7天内登船前往洋山岛、泗礁岛、岱山岛等7个海岛调研,实地察看港口、船舶、海水淡化等情况,以掌握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她始终关注和思考水利水电建设与发展,心系人民群众生活,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