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大举侵占中国东北。东北各阶层人民和爱国官兵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等各种形式的抗日队伍。中国共产党在抗日义勇军中积极开展工作,并组织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从1932年起,党先后组织了由汉、满、朝鲜、蒙古、回等民族爱国志士参加的十余支抗日游击队,逐渐成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主力,并发展为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同盟军等武装。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今天,本公号刊发下文,回眸宋庆龄在此前后,凭借自己的特殊身份和崇高声望为救国救民奔走呼号的事迹,以此铭记这一天!
挺身而出发表宣言
1929年6月2日,宋庆龄由南京来到申城。下火车后,她派秘书向前来采访的新闻记者说明:此次回国参加孙中山的国葬仪式,“长途劳顿,故来沪休息”。
8月1日,她发电报给国际反帝大同盟,指出:“反动的南京政府正在勾结帝国主义分子势力,残酷镇压中国人民大众”,“在背叛国民革命后,他们已不可避免地堕落为帝国主义的工具”。有人把这份电报印成传单,从南京路先施公司顶楼散下,市民们争相传阅。
8月10日,戴季陶登门“拜访”,宋庆龄当面训斥:“你散布谣言把我的电报视作共产党的捏造,未免太可笑了。”
1929年8月10日,宋庆龄在上海会见蒋介石的代表戴季陶后,公开了谈话记录,她拒绝与国民党政府合作。图为天津《大公报》登载《孙夫人与戴传贤谈话笔记》
1929年9月21日,宋庆龄乘邮轮前往法国,料理艺术公司制作孙中山铜像事宜。11月中旬,她转赴德国,在柏林致函杨杏佛:“我一直在试图说服人们在欧洲设立一家中国新闻机构的必要性。英国、法国和日本的报纸经常散布对我们不利的新闻,而我们却没有办法去纠正!”其间,她常在图书馆“沉湎于书籍之中”,还担任国际保卫革命者委员会领导机构成员。
1931年8月13日,她返抵申城,到上海西摩路宋宅(今陕西北路369号),在母亲灵前祭奠;8月18日,出席母亲葬礼。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国民党当局却推行不抵抗政策,残暴镇压爱国运动,宋庆龄对此非常愤怒。12月20日,申城多数报纸都发表《宋庆龄之宣言》:
当作一个政治力量来说,国民党已经不复存在了。
我不忍见孙中山四十年的工作被一小撮自私自利的国民党军阀、政客所毁坏。我更不忍见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人的中国,因国民党背弃自己的主义而亡于帝国主义。
虽然今天当权的反动势力在进行恐怖活动,中国千百万真正的革命者必不放弃自己的责任!
表示抗战到底的决心
1932年1月28日,日军在沪发动一·二八事变。在此前夕,宋庆龄在位于上海莫利爱路29号(今香山路7号)的寓所与史量才、杨杏佛交换对局势的看法,她认为:“日本人得寸进尺,气焰很盛,看来上海的战事是不可避免的”,“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抗战情绪很高,蔡廷锴、蒋光鼐等将领的态度都很坚决,应当给他们以支持,作他们的后盾。”
1932年1月30日,宋庆龄视察真如战场后,与抗战前线的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将军合影
1月30日,宋庆龄、何香凝亲赴十九路军前线指挥部慰问,她热情褒奖该军洗刷了九一八事变中不战而退的耻辱。
1932年2月6日,宋庆龄在真如前线手持未爆炸的敌弹留影
2月6日,宋庆龄偕宋子文夫人张乐怡再次到真如犒军,她巡视战地时手捧战利品在残壁前留影,以表示与十九路军官兵一起抗战到底的决心。2月12日,宋庆龄又前往吴淞,到前沿阵地向官兵致意,并对旅长翁照垣说:“守吴淞之功极伟,尤望继续奋斗,不使我中国有寸土入于敌人之手。”由于国民党当局未发给棉衣,并拖欠军饷,十九路军官兵在数九严寒仅穿单薄衣裤。宋庆龄从前线归来,立即发动各界紧急提供御寒衣物,数日之内,3万余套棉衣、丝棉背心分批送到部队。
宋庆龄作为国际反帝大同盟名誉主席,还呼吁各国著名人士主持正义,谴责日本侵略中国。这些举动产生很大反响,高尔基于同年3月2日在苏联《消息报》发表《响应孙中山夫人宋庆龄的呼吁》,其中说:“援助中国——世界无产阶级团结的表现——这是一个伟大的事业。”
在1个多月的淞沪抗战中,上海军民同仇敌忾,给来犯之敌以沉重打击。十九路军被迫撤离后,许多伤员留在当地。宋庆龄鉴于原战时医院力量分散,便与何香凝等积极奔走,借位于徐家汇的上海交通大学的部分校舍建起国民伤兵医院,使伤员们得到妥善安置和治疗。
联合世界反战力量
1933年3月8日,国民御侮自救会成立于上海,在成立大会上,担任会长的宋庆龄发表演讲,呼吁“中国的一切男子、一切妇女与一切的青年,尤其是工人、农民、学生与义勇军一齐联合起来”,并向国民党当局提出“全国军队至少百分之八十以上,配以适当的军械与飞机,应开拔去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等要求。
远东反战大会旧址
9月30日,世界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委员会远东会议(即远东反战大会)在上海举行。这天凌晨,宋庆龄在中共上海地方组织交通员的陪同下,甩掉特务的跟踪,悄悄进入会场。
1933年9月,宋庆龄不顾国民政府的禁令,亲赴东大名路国际码头,迎接大会代表
当天,宋庆龄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词。在世界反战委员会主席、英国工党议员马莱报告各国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形势之后,宋庆龄作《中国的自由与反战斗争》演讲,明确指出:“我们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但是我们拥护武装人民的民族革命战争。”她还号召:“在反对日本和其他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即在争取中国的统一、独立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中,团结一致!”会议成立由宋庆龄担任主席的世界反战委员会中国分会。
这次会议的召开,表明中国进步力量与世界反战力量更紧密地牵手,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已汇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洪流。
(作者系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