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史学习 > 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这所中学,承载着沪青两地的深厚情谊

2024-06-26  来源:党史镜报 作者:赵文军 郭继

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是一所由上海市投资援建、隶属于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寄宿制中学,也是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西宁的第一站。在那里,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食堂、宿舍楼,查看学生就餐和住宿条件,听取上海等东部地区援助青海教育工作和学校建设情况介绍,详细询问了学生构成、课程设置、体育锻炼、普通话水平等情况。

0.png

图为习近平在果洛西宁民族中学考察

开展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是党中央为实现东西部人民共同富裕的一项制度创举,是上海义不容辞的重大任务。在党和国家的统筹安排下,上海与青海等省份开展了对口支援合作,见证了果洛走过的风雨十年。请跟随时任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发改委主任、对口受援办专职副主任赵文军的讲述,走进这段不平凡的岁月。

口述前记:

赵文军,1968年4月生。时任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发改委主任、对口受援办专职副主任。

口述|赵文军

采访|郭继潘华松

整理|郭继

采访时间|2020年6月22日

“果洛”藏语意为“反败为胜”。我觉得上海对口支援果洛十年帮助果洛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的成就,可以说是打了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胜仗。我有幸在上海对口支援果洛的十年里,跟上海的援青干部在工作上有非常密切的接触,不论是我在果洛州玛多县工作期间,还是后来到州发改委工作期间,上海援青干部不怕苦不怕累、认真精细、坚持原则的作风让我印象深刻,他们带着上海市委市政府和上海人民对果洛人民的深情厚谊来到我们果洛,为我们带来资金项目的同时,更是带来现代化的理念,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事例。

理念上的改变是上海援青留给我们的最大成果

1999年,党中央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青海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聚精会神搞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从总体上看,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单一,牧业、水电、旅游等优势资源增值能力尚不强;基础设施薄弱,仍有乡镇不通油路,州县所在城镇道路、供排水、防洪等设施不完善;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落后,专业人员缺少;改善民生难度大,贫困发生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一倍。针对这些情况,中央在第五次西藏工作会议上,对加快包括青海省藏区在内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明确北京、天津、山东、上海、浙江、江苏6个发达省市、25个中央国家机关和13家中央企业对口支援青海6州33个县。其中上海对口支援果洛州的6个县。

0 (2).png

援青干部调研畜牧业基地

也是在2010年8月,上海第一批7名援青干部不远千里来到了我们果洛。他们一来,就以全新的工作理念让我们眼前一亮,他们非常注重调研、坚持实事求是,非常注重规划先行、坚持原则,非常注重精细管理、坚持专业科学。此后的三批上海援青干部,尽管队伍不断扩大,但他们集体成为这些工作理念的践行者和传播者。每一批援青干部到了果洛后,都会克服种种困难,抽出大量的时间深入基层、实地调研,了解州情、县情、乡情,与当地干部牧民群众促膝交谈,了解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根据群众所需、发展所要先后科学编制了《上海市对口支援果洛藏族自治州“十二五”发展规划》《上海市对口支援果洛藏族自治州“十三五”发展规划》,《上海市对口支援果洛藏族自治州“十四五”发展规划》正在认真编制过程中。

有了科学的规划后,为了保证项目落地并尽量不留后遗症,上海援青干部在项目管理规范化上给我们上了一课。上海方面为此制定了《上海市对口支援果洛州项目暂行管理办法》《上海市对口支援果洛州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等相关规章制度,定期组织项目管理公司和项目单位负责人对项目质量、安全、档案资料进行监督检查;加强对项目的全程管理,制定了项目绩效考核、巡查机制等,还开发了上海市对口支援建设项目电子档案管理软件系统、项目库系统,推动项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这在我们果洛州以前是没有的。比如,上海对于建筑防雷是有要求的,但我们州里以前并没有这个要求;上海要求工程招投标要有报建表报住建局备案,我们州里以前也没有这项规定,等等,是上海的援青干部为我们带来这方面全新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流程。记得一次久治县一个扶贫项目要调整设计,将年保玉泽山下商铺设计改建成宾馆,因为当地觉得铺面改宾馆回报高,能带动更多牧民致富,而上海援青干部则要求严格按照规划。

我们果洛州由于自然环境所限,真正可以施工的时间只有5月到9月的五个月时间。记得有一个项目需要进行设计改动,按照上海援青项目管理流程,需要走设计改动的论证流程。我当时非常着急,一度和援青干部争执了起来。不过上海干部始终坚持对规范的坚守,以最快的速度按照流程批准了设计改动。这个事情给我很深的触动。正是上海援青干部的这种工作理念,也倒逼我们当地干部群众在进度、安全、建筑质量上进一步规范。

坚持民生导向让果洛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上海对果洛的对口支援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在规划编制、项目筛选以及对口支援资金使用上严格按照中央关于80%以上的援助资金用于县及县以下基层,80%以上的资金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以解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基本生产、基本教育、基本医疗”为重点,持续惠民生。上海援青十年来,上海共落实对口支援项目709个。其中,县及县以下实施项目534个,投资17.17亿元,占总投资的81.65%;民生实施项目525个,投资19.23亿元,占总投资的91.44%。

上海对口支援果洛十年,投入最大的也是我们州里投入最大的民生方面,就是教育卫生。上海的援青干部给我们以大力的支持,不论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他们都积极为我们出谋划策,提供思路,提供支持。

0 (3).png

果洛中学

比如教育重点项目之一的西宁果洛中学的建设。大家会比较好奇,这么一所果洛中学怎么会考虑建在西宁。这里面蕴藏着上海援青干部的大智慧。许多上海的志愿者老师,以及其他优秀师资力量,并不都能适应果洛4000多米的高海拔环境。为了让优秀师资愿意来、留得住,上海方面研究决定帮助我们在西宁建一所隶属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教育局管理的全日制寄宿制完全中学,这样老师吃住、工作在低海拔的西宁,不用担心高反(西宁海拔2200米,比果洛低一半),却能拿到比西宁平均工资更高的果洛工资(果洛平均工资比西宁高2000元左右)。该项目总投资1.2亿元,2017年7月开工建设,2019年7月竣工并交付使用。学校占地面积51亩,总建筑面积29261平方米,有综合教学楼、教师公寓楼、学生宿舍楼、学生食堂、风雨操场共6幢单体建筑。为了帮助果洛中学提高办学质量,上海还积极推动果洛中学加盟上海大同教育集团,就干部跟岗培养、教师跟岗学习、开展资源共享等七个方面达成协议,进一步推动上海优质资源辐射青海果洛州基础教育,受到广大牧民群众的好评,解决了“上好学”的问题,有效促进了果洛教育跨越发展。

再比如卫生事业方面,上海方面对我们的援助不仅仅是盖一座医院大楼那么简单。上海援青干部抓住包虫病这个让藏区群众最头痛的传染病,进行攻关,切实解决了群众急需解决的难题。包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主要集中在高山草甸地区及气候寒冷、干旱少雨的牧区及半农半牧区,在藏区被视为第一癌症。果洛州的包虫病发病率可以说是居全球之首。为此,上海累计投资3420万元,完成了以包虫病为主的传染病人群筛查、确诊管理、集中救治等工作。上海著名的医院像中山、华山、瑞金等还派出医疗团队,到果洛进行义诊。上海的援青干部还致力于以包虫病为主的知识培训,以提高群众对包虫病的知晓率和普及率。

藏医是青藏高原颇具特色的保养身体、抗拒病毒和治疗疾病的医学,可以说是我们中华医学的重要宝藏之一。为了继续发扬藏医的作用,上海给我们援建了果洛州藏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2014年7月开工建设,2015年10月竣工验收,2016年8月医院整体搬迁。援青干部在得知果洛州藏医药研究中心准备将藏医药古籍医著《四部医典》,采用德昂洒智书法整理书写出版予以古籍保护时,在征求当地领导意见后,当即研究将该项目列入第一批上海援青的对口支援项目,拨付支援资金给予支持。2012年5月医典成功出版。

当然,上海在援青十年间实施的援助项目很多很多,小到合作社、卫生院,大至职业技术学校、牧民定居点,但上海很低调,最多只在门口不起眼处挂一小块带“上海”字样的介绍牌。

精准脱贫路上到处都有“上海青”的身影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2015年,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吹响脱贫攻坚战的号角。这对果洛地方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上海对口支援果洛提出了新的要求。

上海认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要求,实施“五项脱贫工程”,在教育、卫生、安居工程、产业扶贫等领域实施了一大批惠民工程。

新农村建设方面,十年来,上海投资实施了牧民定居点改造、贫困户住房、高原美丽乡村、人畜饮水等建设项目122个,改善了6136户17228人的生活环境。新建房屋630套、维修改造房屋1799套,解决3946户10818人的住房困难问题。总体大大改善了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社会治安的稳定。

教育方面,为了让果洛的孩子们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上海在投资帮助果洛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和生活问题,每年提供助学金,缓解农牧民子女就学的经济压力,确保完成学业。更具有创新意义的是,上海还针对果洛教育发展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差、人才匮乏的实际,成立了上海果洛职教联盟,推动上海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向青海果洛地区辐射,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在扶智方面进行了有益实践。截至目前,有520名果洛学生先后到上海市房地产学校、上海市浦东外事服务学校、上海市新陆职业技术学校等上海中职学校学习,毕业470人,就业率达到100%。当年4位藏族姑娘当上空姐飞向蓝天的消息曾在全州引起轰动。

卫生方面,为了帮助解决牧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海除了通过改善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组织专家医疗队到果洛开展医疗服务外,更有重大影响的是为我们援建了白玉兰远程医疗系统建设项目,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帮助我们提高州和县级医院的临床实践能力。系统可与青海省、上海市34家三甲医院联通,覆盖全州6个县45个乡镇,可以开展远程培训、诊疗、会诊、教学等,还可以与云南、新疆、西藏等边缘地区同时授课,切实提升了果洛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

产业方面,上海投资实施了产业园区、生态畜牧业、旅游业等159个项目,直接带动了79家合作社,帮助12694户44866人实现增产增收。帮助建立“公司+合作社+牧户”的集体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帮助牧民提高收入。为帮助果洛的农产品走出大山,走进城市,上海大力推动“消费扶贫”,组织果洛的企业和产品参加上海对口地区农特产品展销会,在上海的长宁、虹口、静安、青浦、奉贤等区建立果洛农畜产品直销店,助推打响果洛特色农特产品品牌。上海还发挥金融业的优势,为果洛地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就业方面,上海帮助州和县建立了就业信息联络站,布设了27个就业信息网点,安装开通了60台就业信息网终端设备,建成果洛州就业信息服务平台,为果洛群众及时提供各类便捷的就业信息服务。

0 (4).png

上海援建的果洛州游客接待中心

2018年,玛多县在果洛地区率先宣布摘掉贫困县帽子。2019年,玛沁县、班玛县、久治县、甘德县、达日县也先后宣布摘掉贫困县帽子。至此,果洛州6个县全部摘掉贫困县帽子。

十年时间真的不算长,但是“缺氧不缺精神,环境差作风不差,动作慢思考不慢”的上海援青干部,一批接着一批扎根果洛,把上海温度、上海速度、上海标准、上海规范、上海理念带到雪域高原,与果洛人民肩并肩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为果洛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了力量和智慧。

祝愿上海、果洛两地友情天长地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