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模范支部是提升支部战斗力的特色做法。中央苏区时期,通过“中心支部和模范支部”建设,订立革命竞赛条约,定期检查评比,树立典型,通过抓典型和重点,带动一般和后进,提升了支部战斗力,形成“争创一流”的党建局面。
求创新
“中心支部和模范支部”的提出
建设模范支部,是在中共六大上提出的。中共六大通过的《组织问题决议案提纲》提出,“须有模范支部的建立以创造党的支部生活。农村支部中应注意中心支部的建立”。1928年10月17日,《中央通告第七号》在关于加强支部建设、创造党的无产阶级基础的指示中,也明确要求“在产业区域中建立大企业大工厂的中心支部(模范支部)”。
中共六大会址
1932年夏,中共苏区中央局提出每个县、每个区都必须要建立党的中心支部和模范支部,并且在领导注意力上、时间上、工作人员分配上都着重于中心支部和模范支部。8月5日,邓颖超在中共苏区中央局刊物《党的建设》上发表《什么是中心支部与模范支部》一文指出,“中心支部”,即是根据该支部“在区域上所处的地位,产业中所占的重要,在地方党部的全部工作上,均处在中心的地位,能起中心的作用而决定,而不是随便拿一个支部,就决定它是中心支部。中心支部的工作建立起来,它可以影响与推动全部的工作”。而“模范支部”,即是“支部中最好的而在工作上成为支部中的模范。它要做到一般支部所应做的工作,且还要更好些,工作执行的速度,要比一般支部快,工作的实质,要比一般支部强,每一工作的限度与范围要比一般支部高,工作的成绩要比一般支部大且好,工作的进行上,应带着突击冲锋性”。她还提出了中心支部与模范支部建设的具体标准和要求。此后,她即以中央机关总支书记的身份,对模范支部的建设进行检查指导。
树榜样
模范支部的宣传与推广
苏区中央局组织部提出:每个区都必须有计划地建立一两个中心支部和模范支部。根据这个要求,各地陆续确定和建立了一批以兴国县长冈乡支部、高兴区黄岑乡支部,胜利县平安乡支部、梅窖区三僚支部,长汀县松林、杨背、涂坊支部,红军十三团九连支部等为代表的模范支部,并在苏区报刊上对模范支部给予表彰,推广经验。
《斗争》第5期以《一个模范支部的工作报告》为题,专门介绍了兴国县高兴区黄岑乡党支部的情况和经验。黄岑乡党支部在1931年秋只有6名党员,1932年8月发展到20多名,12月发展到70多名,其中女党员20多名。党支部领导乡苏维埃、乡工会和乡贫农团的工作,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和文化运动。“每次会议能按时到,有十分之九能发言。支部和干事会能讨论到苏维埃赤卫军等工作,如乡代表会议制度、紧急集合等,在每次支部会前,能有充分的计划和讨论。”在乡党支部领导和发动下,扩红工作成绩显著,全乡当红军的有80多人,其中党员就有20多人,并成立了赤卫军、救护排等,黄岑乡党支部在土地革命斗争和苏区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使全乡各方面工作都走在全区甚至全县前头。
《斗争》刊登《一个模范支部的工作报告》
各级支部积极开展扩红支前、推销公债、优待红属等革命竞赛,掀起了学先进、当模范、作表率、创一流的竞赛热潮。1933年10月12日,《红色中华》登载《中央机关总支部二十天工作计划总结》一文,对推销经济建设公债和发展党员工作的党支部予以表彰:“互济总会与反帝拥苏总同盟支部,是这次竞赛的‘拿么温’(注:第一名),推销公债超过原定数目一倍以上,发展组织的任务也超过了……这是值得其他支部学习的呀!”同时对扩红支前、优待红属、春耕生产工作先进支部给予表扬。通过竞赛活动促进支部各项工作的进展,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努力创造“第一等工作”,展现了苏区党员干部崭新的精神风貌。
又如胜利县梅窖区的三僚支部书记廖道垣,努力执行战争紧急动员令,参加革命战争,5天内领导了29名新战士加入到红军中去。“这真是为了粉碎敌人四次‘围剿’和大举进攻争取切合战争胜利而斗争的,光荣的模范支部!”再如赣县清溪区柴岗支部在一天内领导了13名新战士加入红军,内中有团员9名,贫农10名,这是共产党领导工农群众为创造铁的百万红军而斗争的模范支部。这些模范,都成为苏区各级各类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的榜样,对苏区各方面的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双提升
发挥先进支部的帮带作用
1933年8月19日,苏区中央局组织部给苏区各级党部发出指示信,要求以模范支部为榜样,改造和加强落后支部,规定“区委要建立模范支部,支委要建立模范小组,利用模范支部和小组的经验去指导一般的和落后的支部,从模范支部和小组征调干部,组织突击队去加强和突击落后支部、小组的工作”。根据这个要求,苏区各县委、区委乃至红军部队中,都陆续确定和建立了各自的中心支部和模范支部,并且在领导的注意力上、在时间和工作人员的分配上,都着重于这两类支部。地方党部的委员,也都分别编入到中心支部和模范支部中去,参加组织生活,实行面对面的指导,以加强领导,取得经验,推广全面。
如当年的兴国县委书记谢名仁坚持贯彻党员干部“十带头”制度(即政治学习带头、军事训练带头、执行勤务带头、参军参战带头、遵纪守法带头、购买公债带头、节省粮食带头、优待红属带头、发展生产带头、移风易俗带头),由于他的群众工作做得深入细致扎实,短短3个月内,全县组织动员了一万余青壮年参加红军,不仅创造出了兴国模范师,还踊跃参加工人师、少共国际师,轰动了整个中央苏区。1934年2月,谢名仁调任瑞金县委书记,他把党员干部“十带头”制度带到了瑞金,3个月后,《红色中华》报整版刊登:《瑞金终于走上了模范县的道路》。谢名仁成为创造两个模范县的县委书记,他的工作方法也在苏区广为流传。
1932年10月20日至12月20日两个月内,据宁都、兴国等9个县统计,报名参加红军的共有8977人,其中党团员就有4133名,占总数的48%。瑞金县黄柏区的大柏地支部整个支部加入红军,保证了扩大红军、经济动员等任务的完成,有力支持了中央苏区的经济建设和革命战争。中央苏区各条战线上的先进模范,都成为苏区各级各类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的榜样,对苏区各方面工作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
中央苏区时期模范支部建设,开展革命竞赛,形成“争创一流”的党建作风;树典型,推广先进经验;以先进带一般和后进,发挥先进支部帮带作用。其中许多做法和经验,仍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