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史学习 > 正文

毛泽东的一条“复电”催生"延安精神"

2025-11-14  来源:党史镜报 作者:孙应平

从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战斗了13个春秋,与延安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建立了深厚感情。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宣告成立,全国各地向毛泽东和中央人民政府发贺电贺函,纷纷表达欣喜之情。毛泽东在日理万机中很少亲自“复电”表示感谢,但给延安人民的“复电”,却深切饱含了领袖对延安人民的真挚情怀。

延安贺电:

为这个划时代的伟大事业而狂欢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喜讯传到延安,各界群众欢欣鼓舞。陕北地区工会、共青团、民主妇联临时委员会、新闻协会(筹)组织举行盛大集会,向毛泽东并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致电祝贺:“我们听到中国人民政协开幕,真是十二万分的兴奋。陕北人民十几年以来,在毛主席亲自领导下,和日本鬼子与蒋胡匪帮的斗争中,战胜了一切困难,发展生产,丰衣足食,过着民主自由的生活,深深体验到新民主主义政权下人民生活的愉快和幸福。我们对被蒋胡匪帮压迫、屠杀下的全国工人、农民、青年、妇女,寄以兄弟般的同情。为了帮助他们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和我们一样成为新中国的主人,我们的努力和其他兄弟解放区一样,没有一分钟松劲。现在新中国诞生了,还在蒋胡匪帮压迫、屠杀下的人们快要完全解放了,我们实在欢喜得厉害。今后,我们一定在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和大家团结起来,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1.png

1949年9月30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在主席台上

10月1日,毛泽东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10月2日,西安各界群众在革命公园集会共同庆祝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西北局第三书记习仲勋发表了题为《建设新中国,争取世界和平,团结在毛主席的旗帜下前进》的演讲,指出我们从来未曾有过这样可以骄傲的日子,我们中国人民受尽了苦难折磨,终于站起来了。会后,西安各界20万群众游行庆祝。陕甘宁边区政府及西安市各机关、各团体纷纷致电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庆贺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2.png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

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于10月3日传到延安,各界群众万余人在南关大操场集会庆祝新中国诞生,大会向毛泽东和中央人民政府发出贺电:“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也标志着中华民族从此即走向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富强的康庄大道。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真正的人民政府。延安各界人民今天为这个划时代的伟大事件而在狂欢庆贺之际,都一致表示:誓在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为建设陕北而奋斗!”

毛泽东复电:永远保持延安

和陕甘宁的艰苦奋斗的作风

10月26日,毛泽东复电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人民:“接到你们的贺函,使我十分愉快和感谢。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从一九三六年到一九四八年,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人民对于全国人民是有伟大贡献的。我庆祝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人民继续团结一致,迅速恢复战争的创伤,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我并且希望,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

3.png

毛泽东复电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人民

在10月27日出版的《群众日报》头版刊发了“复电”全文,陕北老区的干部群众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复电”的热潮。11月2日,陕北行署和延安县委作出三项决议:一是将“复电”作为各级干部学习的重要文件之一;二是将“复电”作为各地开展冬学的教材;三是各地领导机关联系检查每个干部的思想作风,发扬过去十余年艰苦奋斗的作风,克服与纠正某些干部中出现的太平、享乐观点。延安县委派人在城内张贴散发“复电”传单,还到农村大量分发“复电”抄印件,要求干部带领群众开展学习贯彻活动。

11月3日,陕北区党委、陕北行署、陕北军区领导分别发表讲话,号召全区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用实际行动学习贯彻“复电”精神。陕北区党委和陕北行署联合作出《关于深入学习复电的决定》,要求各地委、县委、延安党政军民各界认真深入地学习“复电”,各级干部要根据“复电”精神检查工作和思想作风,把“复电”精神贯彻到陕北的每一个地方,把老区恢复得更好、建设得更好。

4.png

11月18日,延安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决定,动员全区人民遵照毛泽东“复电”精神,搞好冬季生产工作,打好1950年大生产运动的基础。延安干部群众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大力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和大生产运动。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开展对土地的登记、评产和调剂等工作。同时在原有互相变工、扎工的基础上,引导建立各种形式的生产互助组织,解决生产中劳动力和畜力不足的突出矛盾,促使粮食总产量不断提高。

1950年1月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成立后,要求全省认真学习“复电”,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1952年7月25日,省政府在《陕西省老根据地1952年下半年与1953年建设计划纲要(草案)》中明确要求,全省继续“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开展老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在省委坚强领导下,陕西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认真贯彻落实“复电”精神,积极医治战争创伤,建立巩固人民政权,进行新解放区土地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努力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全面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出现良好开端。

5.png

延安大生产

1968年5月3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以及《红旗》杂志发表题为《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的社论,是对“延安精神”概念的首次提出和明确阐述。社论指出,“在长期斗争中用毛泽东思想培养起来的延安精神,代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彻底革命精神,代表了无产阶级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延安精神是延安红色文化的内核和基因,凸显了延安红色文化与当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毛泽东思想的关系,表明了其朴实无华的“接地气”的特征。

2021年9月,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延安精神作为46个精神谱系元素之一被纳入其中。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就是当年在延安形成的抗大精神、整风精神、张思德精神、白求恩精神、南泥湾精神、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和劳模精神等,每个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都有它特有的科学含义。

2022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强调,“在延安时期形成和发扬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培育形成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代代传承下去。”

(作者单位: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