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岛位于上海中心城区东北部,
杨浦区东南部的黄浦江下游,
距吴淞口约6公里。
南起定海路桥,北近虬江口,呈月牙形,
长3.42公里,中部最宽处550米,
面积约1.133平方公里,
是黄浦江内唯一的封闭式内陆岛,
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
近日,“上海量子城市时空创新基地”在杨浦复兴岛开启,上海量子城市时空创新重点实验室揭幕。
同时,“复兴智塔”孵化巢台、上海数字智能孵化基地、上海设计艺术创作基地等一批市级重点项目都在复兴岛落地。一大批高校、科研院所、头部企业及行业机构将集聚复兴岛。
“战略留白”的复兴岛正向璀璨夺目的“顶流岛”转变。
小岛寻踪
PART1
抗战胜利更名“复兴”
复兴岛是一座人工岛。1906年,为保证黄浦江航道维持一定的深度,中外联合启动对黄浦江水道的疏浚。利用江中挖出的河泥堆积,从1925年抛卸沉排石块开始,经过筑堤、吹填,开通运河等一系列措施,到1934年,黄浦江中虬江口至杨树浦间的周家嘴滩地变成了周家嘴岛。日据时期成为日本海陆两军整修军械的后勤基地,曾短暂改名昭和岛,1945年抗战胜利后更名为复兴岛。
复兴岛也曾是工业岛、军事岛、渔业岛,除浚浦局外,岛上还有工厂、企业、鱼市场、渔业学校等。如复兴岛上曾有上海鱼市场,1936年5月开市,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后,鱼市场于9月15日宣布结束营业,后鱼市场另选齐物浦路(现江浦路)新址。
1936年5月1日《申报》刊发上海鱼市场开业公告
1943年日本绘制的上海市地图上标注了“旧鱼市场”的位置,当时日军将现复兴岛区域标注为“昭和岛”
1946年8月,国民政府为接受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UNRRA)的物资,在复兴岛原鱼市场旧址成立渔业善后物资管理处,接受美式渔轮70艘、澳式渔轮56艘,并在岛内设后勤设施,初步形成复兴岛海洋渔业基地。
而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主人公李侠的原型之一李白烈士,曾经就在复兴岛上的上海善后救济总署渔业管理处工作。
PART2
复兴岛与红色电波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敌我形势错综复杂。为详细了解敌情,党中央决定派李白前往上海从事党的秘密通讯工作。1937年10月,李白到达上海,开始长期的潜伏工作,在上海和延安之间架起了一座“空中桥梁”。
1944年秋,李白根据党组织安排,化名李静安,打入国民党国际问题研究所,以公开身份,在浙江的淳安、场口和江西铅山等地活动。其间,他利用国民党的电台向延安发送了大量情报,为我们党在战略反攻阶段制定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李白烈士
抗战胜利后,1945年10月,党组织又把李白调回上海,继续从事党的秘密电台工作。
到上海后,李白以国际问题研究所职员的身份偕夫人住进了黄渡路107弄6号,电台也设在这里。李白白天工作,晚上做秘密电台工作,负责上海秘密电台与党中央通信联系。后来,国际问题研究所被撤销,李白夫妇搬迁到107弄15号。
为了避免敌人怀疑,也为了减轻组织上的经济负担,李白凭着精湛的无线电技术,取得了上海善后救济总署渔业管理处电器设备修理工的公开职业,任无线电工程师。渔业管理处即在复兴岛,李白每天一早出门,傍晚才能回家,白天在岛上工作,晚上回家收发电报。他每天休息时间很少,就是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坚持了一年多后,因机关撤销李白才离开复兴岛。
停靠在复兴岛的渔船
1948年12月30日,李白在与党中央进行通讯过程中,被国民党特务机关测出电台位置而被捕。
1949年5月7日夜,国民党特务机关按照蒋介石“坚不吐实,处以极刑”的批令,将李白秘密杀害于浦东戚家庙。
PART3
复兴岛和平解放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
26日,蒋介石乘国民党海军“太康号”军舰悄悄来沪,潜入复兴岛,并予以封锁,将岛上浚浦局员工俱乐部作为行邸。
复兴岛上驻有大量国民党军,“太康号”战舰就停在渔轮码头外侧作接应。渔业管理处的大批美式、澳式渔轮早已停航待命,作为溃逃出海工具。
1949年4月22日开始,国民党军警把守岛区,23日实行封锁岛口,市民只进不出,岛上乱成一片。
5月7日,因内外形势吃紧,蒋介石乘招商局“江静”轮离开复兴岛去往舟山群岛。
原岛上浚浦局员工俱乐部“白庐”八角亭
1949年5月12日,解放上海战役打响。虽然国民党集中残兵败将妄想阻挠人民解放军进军,但大势所趋,国民党军惶惶不可终日。一方面大肆捕杀革命志士和进步学生,警车、装甲车到处乱窜,搜查所谓“可疑分子”;另一方面在外滩抢运金银财宝去台湾,抢劫所有机动船只准备逃跑,白色恐怖笼罩整个上海。
而2个月前的3月1日,中共上海市委已发出通知,要求各工厂建立纠察队,沪东地区各工厂纷纷建立纠察队或护厂队。
5月25日,复兴岛上渔业管理处的护厂队通过政策宣传,争取了该处处长和国民党军一名营长投诚,逮捕了一名顽抗的团长,复兴岛得以和平解放。
上海解放后,岛上的浚浦局体育会花园由港务局接管,1951年2月移交工务局,于当年5月28日作为复兴岛公园对外开放。
PART4
浦江明珠迎新生
复兴岛和平解放后,军管会接收岛上各旧政权机构及企业。在军管会的领导下,各企业、机构重新调整组建,积极恢复生产。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复兴岛一度成为燃料、木材、石油、仓储、造船、渔业等重要基地。一批重要机构及企业如: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上海水产集团公司(下属上海海洋渔业公司、上海渔轮修造厂、上海远洋渔业公司上海鱼品加工厂、上海绳网厂、上海水产学校等)、东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下属东海制药厂、中洋海洋保健品厂、东海医药公司)、沪东中华造船厂、第七一一研究所等集聚岛上。
电影《红日》中连长石东根的原型、战斗英雄庞洪江,1959年转业后,于1960年来到复兴岛,担任上海市海洋渔业公司(当时称为捕捞队)党委副书记,直到1982年离休。
庞洪江(1921年-2003年)
离休后庞洪江积极发挥余热,资助老区的经济建设,为其曾战斗坚守过的岱崮镇小学捐资办学,并多次深入部队学校讲授革命传统故事,勉励年轻人热爱祖国热爱党。
黄浦江畔的工业遗存纪事—复兴岛陶钧摄影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企业的关停改制,复兴岛按下了暂停键。
但作为黄浦江黄金水道上的闪亮明珠,复兴岛的开发利用研究从未停止。
2002年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以来,复兴岛经历了几轮设计方案征集。但复兴岛的稀缺性,让历届上海市委、市政府都本着“前瞻审慎”的原则对待这颗“明珠”的规划建设。《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将复兴岛列为“战略预留区”,原则上不得进行大规模改建、扩建和新建。
随着时机的逐渐成熟,2024年年初,杨浦区签约年度重大项目,其中互影科技的数实融合元宇宙中心就落在了岛内。复兴岛正以“协同创新、绿色生态、魅力人文”为发展愿景,按照“创新生态实验场、未来产业领航地、复合功能先导区”的规划定位,以上海量子城市时空创新基地建设为契机,打造发展的“核爆点”。
(作者系中共杨浦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