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史学习 > 正文

恽代英何以成为当时革命青年心目中的“第一”?

2023-08-15  来源:党史镜报 作者:黄明彦

1.png

恽代英烈士(1895-1931)

“常州三杰”之一的恽代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中国青年运动著名领袖,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

他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致力于探求真理、探求中国革命的道路,被毛泽东赞誉为“全国革命青年的领袖”,周恩来则说恽代英同志“应该永远成为中国革命青年的楷模”。

通过记日记反省自己

给自己订了“慎独自省”八条戒约

恽代英14岁起开始记日记,以此来督促自己上进,直到地下斗争的年月才不得不停笔。日记成为他每天检查自己、反省自己的武器,成为他在完善道德修养过程中检查、评价自己的一面镜子。在他的日记中,每天都有一日三省吾身的“自省记录”,有一天他这样写道:“自省,有轻人态度。”还有一天,他在日记中写道:“自省,因日病做事甚少,上课好作闲言语。”

后来,他还在日记中对自己的行为过失实行自我扣分,并给自己规定了十分具体的扣分范围,如迟起、不清洁、浪费、待人不周到、读书太少、别人讲话时插嘴、迟回了朋友的信等等都要扣分。

2.jpg

此外,他给自己订了“慎独自省”八条戒约:一不谈人之过;二不失信;三不恶待人;四不做无益事;五不浪费;六不轻狂;七不染恶嗜好;八不骄矜。他把日记作为“最良的”修养方法、求学方法和练习文字的方法,常常劝人作日记,为人改日记,甚至花钱印劝作日记的“贺年片”,分送朋友。他也经常把日记作为与朋友彼此交心的工具。他的日记平常总放在案头,有朋友来访,如果碰到恽代英不在家,熟悉的朋友就取他的日记来阅读,就像见到他本人。多年来,恽代英的日记成了朋友们最喜爱的读物。

3.jpg

日记摘录(部分)

(1917.1.2)

近日思得“人生目的”问题,可列纲目如下:一、人生本由偶然非有目的。二、人生无目的故无价值。三、人生无价值而不死者以人畏死或不欲死,故此外无其他高尚理由。四、人畏死而求生,则必须牺牲小幸福以求大幸福,即为自利而利社会,利国家,利天下。凡正义观念均由此起。五、人无为国家天下反其心愿以牺牲生命之理,以人为生而牺牲,若并生命而牺牲之,是失其本矣。六、自杀不为罪,以人生本无价值,凡不愿自杀而又不知牺牲小幸福以求大幸福者,其愚较自杀尤甚。

(1917.1.24)

余思欲立人者,不可不先己立。吾每好谆谆告人,冀其一悟,然徒言每每无益。此日记事身所力行,不数年而所化日远。可见欲化天下,端在自修也。

创办“互助社”利群助人

凡他倡导的,他必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1917年10月,恽代英和同学们创办“互助社”,宗旨是“群策群力、自助助人”,每天下午放学后开会,每个同学都要填写一张“每日自省表”,说明自己一天是否做了利群助人的事,是否做到八条戒约,填好后,相互会看,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然后大家一起背诵《互励文》:“今日我们的国家,是在极危险的时候,我们是世界上最羞辱的国民。我们立一个决心,当尽我们所能尽的力量,做我们应做的事情。我们不应该懒惰、不应该不培养自己的人格,不应该不帮助我们的朋友,不应该忘记伺候国家、伺候社会。”

恽代英胸怀祖国、心忧天下,在日记中立志要“利社会、利国家、利天下”,凡他倡导的,他必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他生活简朴、安贫乐道,他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足以过很体面的生活,可他每个月只花费几块钱用于个人开支,余下的钱都用来交党费、传播马列、武装青年,进而实现改造中国社会的理想。

4.jpg

恽代英译《阶级争斗》

革命青年眼中的恽代英

完美无缺的中国共产党员典型

当时的革命青年都用“第一”来形容恽代英在他们人生中的重要地位。文化名流阳翰笙说,恽代英是照耀他革命征途的第一盏明灯。老革命家陆定一说:“共产党人是诚实、俭朴、勇敢、聪明、一心救国救民、有学问、有远见的人。这个形象,我至今不忘。代英是我的第一个共产主义老师——直到全国大陆解放后,我才知道他是江苏常州人。”萧楚女说:“像恽代英这样的人,在古往今来的圣贤中很少见,只有墨子有点像;恽代英就是现代的‘墨子’。”茅盾以恽代英为原型写了一篇小说《忆Y君》,其中写道:“灰布大衫就是Y君的商标。五四时代在武昌听过Y君第一次演讲的青年们,后来在上海某大学的讲坛上又看到Y君时,首先感到亲切的,便是这件灰布大衫。这一件朴素的衣服已经成为他整个人格的一部分,这从不变换的服装又象征了他对革命事业的始终如一的坚贞和苦干。”

甚至有人说:“要是用共产主义道德标准来要求的话,我认为代英是我们党员准则中所体现的一个完美无缺的典型。”

恽代英严格的自律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如同他朴实无华的日记中所体现的那样,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