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陈新发,1960年7月出生,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委书记、克拉玛依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2010年3月至2015年1月任克拉玛依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
口述:陈新发
采访:冯小敏 严爱云 王建华 方城 包红英 许璇
整理:张东保
时间:2016年8月12日
为贯彻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中组部确定上海对口克拉玛依市开展干部、人才支援,这是中央为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5年8月,上海首批选派的15名援疆干部来到克拉玛依,我们根据干部专长,将他们分别派到克拉玛依市政府、克拉玛依区、白碱滩区、克拉玛依市实验中学和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等重要岗位任职。他们很快适应新的职责,全力以赴投入工作。上海对口支援克拉玛依,有力地促进了克拉玛依地区比较好地发展起来,极大增强了我们面向未来发展的信心。
上海对口支援圆了克拉玛依的梦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球视野来定位这项工作,人才援疆工作和原来的模式不一样了。以前是单项的人才援疆,持续了很多年,现在是全方位、立体化援疆。为什么我们对上海情有独钟,很希望得到上海的对口支援?因为上海特别务实,特别守信,承诺的事情,一定想办法做到。我们希望全方位、多渠道地向上海学习,主要基于几点考虑:一是克拉玛依与上海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克拉玛依的工业化基础也较好;二是在新疆区域内,克拉玛依市民的受教育程度、人才数量也是相对较高的,有发展的潜质。
克拉玛依是世界上唯一以石油命名的城市。维吾尔语中的“克拉玛依”就是“黑油”的意思。1955年,在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诞生的同时,克拉玛依作为一个石油城市也在戈壁荒原上拔地而起。这个城市是个有组织的城市,是从企业生长出来的。1955年的时候只有3万人集中在这,主要是复原部队,加上石油、石化专业毕业分配来的大学生,以及从其他地方招聘的工人。这些产业工人的组织纪律性较强。经过50多年的开发建设,克拉玛依市已成为一座以石油石化工业为主、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功能完善、显示着蓬勃生命力的现代化新型石油工业城市。克拉玛依人有一种精神,有别于其他地方,我们经常搞义务劳动,大家不是因为它好才爱这个地方,而是因为大家付出了,是自己亲手建的这么一个城市,有感情。很多人退休后都不走,大家看着这个城市一点一滴变化,都特别喜欢、特别关心,这个城市有希望就在这。上海人对自己城市的明天也充满希望,也不愿轻易离开。在城市精神内核上,两个城市十分相像,都是只干不说。
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河景区
其实,克拉玛依在很多年前就和上海市黄浦区结为友好城区,但联系一直断断续续。克拉玛依近十几年来的社区建设都是学的上海,到克拉玛依来到处都能看到上海的影子。这里社区管理的“五百”工作机制,就是在上海的“四百”机制基础上增加了“一百”,形成了“串百家门、知百家情、管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为主要内容的“五百”工作法,实行的效果很好。上海的技术、理念都很先进,全国不少创新的理念和实践都是上海率先探索出来的。我们需要上海的帮助,期待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来对口支援我们,这样我们的发展就会更快了,我们也更有信心了。克拉玛依的生活方式和内地其他地方没什么差距,条件相对新疆各地好一些。对口工作把两地之间的线牵起来了,这非常重要。上海很多好的理念和实践到克拉玛依来,克拉玛依都可以承接住。之前,其他地州都有援疆项目,只有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没有,我们就特别羡慕,一直以来也在积极争取。后来通过各方努力,总算如愿以偿,圆了我们这个梦。
上海助力克拉玛依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克拉玛依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城市面积很大,中心城区600平方公里,视野好,空气质量优,GDP等在新疆总体靠前。但它毕竟是资源型城市,虽说盆地里的资源存量能用100年,我们只探明了其中的20%,还有很大潜力。但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总有油气资源被替代的那一天。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市委从2010年启动“632”战略,就是要在经济好的时候早早地进行转型,大力发展地方企业。“6”就是六大基地,围绕石油石化,我们建立了包括石油生产、工程制造等六大基地。“3”是要发展金融、信息和旅游等3个新兴产业,这三个产业相对来说不依靠资源。“2”是要打造高品质城市和最安全的城市,目前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新疆克拉玛依是最安全的城市。我们高品质城市建设有两个支撑点,即一流的教育和一流的医疗卫生,这两块上海都特别强。我们不想给国家增加负担,我们希望给国家作更多的贡献。就像上海,长期以来给国家作了巨大的贡献。我们特别佩服上海这一点,也值得我们学习。
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后,克拉玛依区位优势日益凸显,正努力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节点城市。我们四年前着手准备中巴论坛,直到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去巴基斯坦访问前,我们和瓜达尔港建立了友好城市。我们给瓜达尔港培养学生、培养老师,捐助物资。2016年8月9日至11日举行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克拉玛依论坛”,就是由中巴经济走廊(新疆·克拉玛依)论坛升级而来的。有来自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四百余位嘉宾政要、智库和企业代表参加,大家围绕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合作、信息产业、制造业、园区建设、人居环境与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等七大领域,谋划丝绸之路经济带商机,讨论合作共赢。六年前,克拉玛依作出打造“世界石油城”的战略部署,当前已经初具规模,克拉玛依没有错过难得机遇。现在,克拉玛依更要抓住契机,打造“一带一路”样板城市。
通过这次论坛,自治区确定信息化这一块就放在克拉玛依。信息化这一块我们做了20多年,能做到在生产的油井和新井的所有数据都在信息系统里。我们是智慧城市的试点市,也是国家发改委确定的下一代物联网的试点市。克拉玛依全市的图书室,包括社区、学校、企业工会甚至沙漠腹地的图书室等,共200多万册图书信息都在系统里,由市图书馆统一管理,借好以后,可以在任何地方还,全市通借通还。体育馆也是,全市几十个场馆,包括企业的、学校的,都联网了。老百姓300块办一张卡,打球健身可以享受一年,这是信息化给老百姓带来的好处。社区党建方面,原来要求社区填的报表特别多,后来我们开发了一张网,所有的系统都在网上,既便捷又高效。
现在援助我们的是上海,我们发自内心的感觉特别好,上海人办事很实,他们干了实实在在的事。很短时间内,实现了飞机通航,东方航空,每周四班,为经济发展打下航运基础;我们的旅游产业也和上海建立了联系,上海旅游节的玫瑰婚礼拿到克拉玛依来举行,锦江集团和我们深度对接,在景区开放、酒店管理、线路营销等方面给予支持,提升克拉玛依旅游业的软硬环境。上海的金融、信息化、石油、化工等方面的企业纷纷来克拉玛依投资考察,推动我们的“632”战略;光大证券给我们在这里建两个期货营业部,光明乳业也来考察以寻找合作机会;我们与上海虹桥商务区结成战略合作伙伴,虹桥集团还来了个干部,给我们连接了很多家企业,两地的合作交流日益深化。
对口支援谱写民族团结新篇章
上海援克干部这个团队非常好,15位干部就像15颗种子,把心放在这里。他们提出“援克不做客,援疆做干将”,把自己当作克拉玛依人,他们的敬业精神深受群众好评,他们实实在在干出的成绩也受到广泛认可,得到了全市人民的爱戴和感谢。
上海援疆干部力救心脏病突发出租司机
举例来说,援疆干部们尽己所能,帮助我们提升医疗水平。他们组织各类业务学习、疑难病例讨论等各类医疗活动400余次,主刀手术180余台(次),做了多次高难度手术,创造了多项克拉玛依市医疗工作新纪录。他们把包括喀什的援疆干部、医生、专家召集起来,搞了个“相约星期六”上海名医大讲堂活动,每周六请一个专家来向广大群众普及医学及保健常识,一直坚持下来,反响很好。特别是“上海援疆医生油城街头抢救休克‘的哥’”的感人事迹,都上中央台新闻联播了,传播了正能量。那是2016年5月的一个下午,出租车司机关保仁拉着乘客途经绿色康城平安苑时,突然感到眼前一黑,他只来得及把右脚死死踩在刹车上便全然没了知觉。援疆干部孙韬是复旦大学医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副教授,他当时正与中医肿瘤科主任贺天临、市信息化管理局副局长许诺等其他几位上海援疆干部同乘一辆车返回位于平安苑的宿舍。当孙韬透过车窗发现一辆出租车随意停在马路中间时,他下意识地把目光投向驾驶位。此时的关保仁头倒向右侧肩膀,双眼紧闭,面色惨白。“赶紧下车,那辆出租车上的司机情况不妙!”几位上海援疆干部纷纷跟随孙韬前去救助。孙韬摸了他的颈动脉,无脉搏。“快,我们把他抬出来,得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大家共同把关保仁转移到路边安全处。由于救护措施有条不紊,关保仁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闻讯赶来的关保仁的妻子不住地向孙韬表达感激之情:“当时要是没有遇到孙大夫,后果真是不敢想象。谢谢孙大夫,谢谢在场的各位好心人,谢谢你们对我丈夫的救命之恩!”这很好地体现了上海援疆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新疆的经济发展是大事,而社会管理是更大的事。中央对新疆的要求是社会稳定、长治久安,而要做到这一点,社会管理非常重要。党建工作是社会管理中的支柱,要抓关键的人,抓党员、抓党组织,就可以把整个社会带好。援疆干部组织召开了首届克拉玛依区公益项目洽谈会,举办社工节系列活动,邀请上海优秀社会组织来克开展专题培训及参与2016年克拉玛依公益项目创投,帮助克拉玛依开展社区建设,培育社会组织,推动我们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快速发展。
他们还积极推动环境保护与治理。通过努力,在青浦区环保局的大力支持下,争取了30万元资金支持,用于白碱滩区大气环境监测站建设改造,强化实验室能力建设。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推动环境危害大、风险高、易发生污染事件的企业参加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提高企业防范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为克拉玛依的环境保护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有三位援疆的老师在克拉玛依市实验中学,他们很快就开始研究这个学校的学生、老师和上海之间的差异,想办法来适应我们这里的孩子,因此工作开展的非常好。上海与新疆两地有两个小时的时差,他们对我们这里充满了感情,将在学校的课程安排得很满,他们按照上海时间起床,却按照新疆时间休息。还针对性的提了很多很好的建议,比如职业教育方面的合作等。他们积极联系在教育科研、教育培训等方面开展项目对接,选定克拉玛依市青少年科技中心、实验中学、雅典娜小学分别与长宁区少年科技指导站、天山中学、天山第一小学结为“手拉手友好学校”,帮助克拉玛依提升教育管理水平。还有一年他们就要走了,我们一直在思考后续工作如何开展,如何充分发挥上海援疆名师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用好上海优质教育资源的问题。2015年9月,我们在克拉玛依市实验中学建立了“上海援疆名师工作室”,请他们带教23名克拉玛依优秀青年教师,并制定完善培养计划,以此带动克拉玛依市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促进克拉玛依市教育转型跨越,并保证工作联系不断线。
援疆干部代表了上海的形象,他们认真、务实,对自己要求特别严。其实,我们这儿有些生活条件他们未必适应,但是在开会座谈听意见的时候,他们从来不说,自我要求很严格,自己克服很多困难。刚到克拉玛依时,大家都上火了,但是都不说,我们很感动。没有一个同志跟我们提生活上的困难。援疆这个事,上海完全是在尽政治责任、社会义务,工作开展的非常扎实,富有成效。通过援疆工作,我们两地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沪克合作前景可期
在和上海的交流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我们希望通过一些合作实现双赢,不要变成上海的负担。在一般对口援助中,上海很多是以资金的形式进行援助,今后是否可以从互惠的角度进行合作,包括医生、教师等专家的支持。我们希望最发达的地方能给我们先进的管理理念,不只是通过派人过去一星半点的学习,而是通过人才援疆,搭好援疆这个桥梁,让各行各业的人才源源不断的进行交流,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就能输送到克拉玛依来。借鉴喀什“组团式援疆”的理念,我们希望在选派下一批援疆干部的时候,能组五六个人的小团队,比如学校,有一个副校长,有几个学科骨干,来了之后,像火种一样把我们的教师、学校管理都带动起来。医院也一样,希望有“组团式”援助,帮助我们提高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
在教育、医疗上,我们希望在现在的基础上往前跨一步。克拉玛依是移民城市,也是资源型城市,如果没有教育、医疗方面优质资源的提升,人就会走。我们希望医院之间可以建立网络的联系,而不一定是你们的专家在这边一待待一年,家里顾及不到。喀什二院就是远程医疗会诊,是一个特色。上海的专家可以短时间的过来,频繁地走动,这种模式可以长久,对大家都有利。
在克拉玛依建一所大学,这是我们多年的梦想。我们积累了好多年的资源,投了40多个亿建了个大学城,去年教育部评估的时候第一批没有过,但是后来教育部将其作为援疆项目,使之成为中国石油大学一个校区,今年9月开始招生。教育部的领导说,现在大学生最大的不足是只有书本知识,没有实践知识。我们把厂房搬过来了,建立了20多个实训厂房,这一点教育部最看重。现在我们建了个医学院,是新疆医科大学厚薄学院。三年前我们把它引进来,盖好校舍,想着由医科大学管理,我们希望能否像石油大学那样,由上海的医科大学或者医学院,将它作为一个分校进行管理,这是我们当前的难点。
人才援疆如何实现效益最大化也在逐步探索中,这是长期的过程,不希望给援疆干部太大的压力,我们希望一件一件来。我们希望有柔性引进,比如退下来的医生、老师,都可以组织来,给我们讲讲课、看看病,都挺好的。还希望组织更多的企业到克拉玛依来,我们搭台,企业家们互相对接,实现双赢。如果上海向西开发业务,可以把我们这里作为一个基地、中转站、桥头堡。华为就是这样,它在全国唯一设的一个点就在克拉玛依,把基站放在这边了,它的目标就是向西走。我们这里是非常好的、向西开放的点。
下一步,希望上海围绕我们的“632”战略来给我们一些指导,给我们派一些金融、信息化、会展方面的人才来带一带,帮我们提高一下这方面的水平。我们希望上海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克拉玛依实现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