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口述上海系列对口援疆 > 正文

有一种责任叫合作,有一种感情叫牵挂

2017-03-30  来源: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口述】孙建平,1957年2月生。现任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2003年4月至2015年11月,担任松江区委副书记、区长,虹口区委书记,静安区委书记。

  口述:孙建平

  采访:方城 童建民 周文吉 陆绮雯

  整理:陆绮雯

  时间:2016年9月18日

  几年前,在一次援疆工作会上,我说过“有一种责任叫合作,有一种感情叫牵挂。”这里的“合作”指的是静安同对口支援地区不是简单的支援方和受援方的关系,不是单纯的输入和输出,而是支援式的合作,是共同完成对口支援的光荣任务。这里的“牵挂”指的是对口支援地区与上海相距虽然很远,援外同志始终是我们的牵挂,那里发生的任何情况,都会牵动着我们的心。

  要了解一个地方就要去菜市场

  讲起来蛮有意思,巴楚县2013年时的副书记,是我在松江工作时派出的,而在我到静安工作后,又安排新一批人员去援疆,巴楚县跟我也有着不解之缘。

  过去几年,我每年都要去巴楚,有时还不止一次。记得2010年就去了两次,7月,是韩正市长带队,我第一次去巴楚;到了11月,是俞正声书记带队,当时松江和静安是两个区对口支援巴楚县,两个区的领导都去了。

  11月份那一次,我印象特别深刻。我在巴楚待了三天,他们的县长、副县长好几位是维吾尔族,陪着我去看了工业园区、看了学校,谈了规划方面的事情。那三天里,我为了把情况弄清楚,有时候找一个当地同志陪着,就自己出去转了,后来人家说我胆子也真大。我很清楚,要使我们的对口支援有针对性,就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要到比如菜市场这样与日常生活紧密关联的地方,去看、去听。

  在这三天里,我想了很多,新疆这样的地方,占我们国土面积六分之一,人口2300万,从我们担负的政治使命出发,正确认识当前工作中面临的严峻形势,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过去在哪些地方做得还不够,薄弱环节是什么。

  首先是语言问题。我们的干部不懂维吾尔语,维吾尔族群众不懂汉语。这么多年下来,语言的问题没有解决。我们讲话他们听不懂,主流声音不知道,但是分裂主义者讲的话他们都听得懂,群众容易受到影响,而我们的影响力却进不去。而语言的问题其实就是教育的问题,教育问题没有解决,我们就会始终处于劣势。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这一批派出的援疆人员8个人里有6个是搞教育的。教育是个大问题,要持之以恒抓下去,而且一定要从孩子抓起,孩子集中念书的时候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将来就能够接受现代的观念,这个过程只能够从头开始。其次是生活习惯问题。当地群众的生活习惯相当落后,想要改善需要一个养成的过程。只能通过教育,在教育的基础上逐步改变生活习惯,这需要一段时间,需要持续的教育工作。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就是产业经济的问题。去当地市场里面看看就知道,买卖的都是地摊货、非常低端的商品,这表明当地仍处于很不发达的商品经济。经济没有发展起来,没有产业,因此就业非常有限。因为就业不充分,才会有很多事端,所以一定要把经济发展起来。当时,俞正声书记就表态,我们一定要全力支持,要转移一些企业、生产,要背靠内地、面向中亚国家,在那里做生产基地,往中亚发展。

  除了“输血”,更要形成“造血”能力

  六年前,中央决定把对口支援新疆尤其是南疆最困难几个县的任务交给上海。当时支援巴楚县的有静安和松江。2013年,市里面作出调整,把这一任务交给静安单独来完成。这就是国家使命,静安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全力以赴去履行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在对口支援工作中,我们特别强调提高合作交流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力以赴、设身处地地为当地着想,多一些换位思考。

  多一些换位思考,就要立足长远。我们认识到,对口支援要做的是授人以渔,要帮助他们形成造血能力,而不是简单地用财力去支援,把钱用出去。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最终还是要依靠当地人民。除了“输血”,更要形成“造血”能力,帮助对口地区培养人才、发展经济。对人才的培养静安是有优势的,我们已经通过挂职培训、办班进修、讲学授课等方式,加强对口地区干部、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培训。

上海援建的巴楚县市民之家

    此外,对口支援地区拥有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缺乏先进的发展理念和思路。在这种情况下,要通过规划的方式积极予以帮助,从而不断推动当地形成自己的发展能力。现在,两地企业间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入,巴楚的一些农副产品通过静安进入到上海,静安充当了巴楚在上海的一扇窗口。

  多一些换位思考,就要因地制宜。我们结合静安和对口地区实际,将对口支援项目与当地群众的需求紧密结合,确保群众得到实惠。在设定帮扶项目的时候,我们认真听取、充分尊重当地意见,着重多做一些改善民生的实事。比如,卫生系统从2010年起经过第七、第八批援疆医生努力,逐步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教育系统起步稍晚,但是最近两年来,在支教组老师的提议下,巴楚二中成功开设了20门社团课,成功举办了学校有史以来的首届文化艺术节、首届全校运动会,展示了学生的才艺表演、体育竞技水平,在全县教育系统引起轰动。

  多一些换位思考,还要注重科学的方法。有了针对性才有有效性,任何情况不要从我们的主观愿望出发,而要从实际需求出发,用问题导向,需求导向,项目导向做好这方面工作,把我们的工作纳入到当地党委领导之下,尊重当地党委的要求,尊重当地实际需求,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必须要坚持的原则。

  总之,在每一个对口援助项目的落实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地考虑当地的实际需求,不要做表面文章,每一个项目都要能切实地解决问题,都要有很强的针对性。要对援助项目进行统筹,制定一个规划,每年还要有一个实施计划,把项目落到实处,要让当地群众分享项目带来的实惠,让大家能够看到资金支出的实际效果。

  多一些换位思考,就要突出重点。我们做的这几件事情具有一定实效:加强两地间的党政交流,通过每年互访,保持密切沟通;两地政府网站上提供双方的链接,进一步增进双方彼此之间的了解和近况。

  还有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做好巴楚的产业规划、城市规划。我从第一次去巴楚后,每次和巴楚县委书记交流,都会谈到规划的问题。城市发展,规划先行,考虑到巴楚90%的人口比例是当地人,我们建议他们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同时建立风貌规划,强调要有对维吾尔族建筑风貌的坚持,在规划中积极体现,这样才可以建设出一个比较统一的、完整的、有维吾尔民族风格的巴楚县城。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当地已经形成了比较一致的建筑风格,城市发展相对科学合理。

  援疆同志是我们最牵挂的人

  “我希望今天大家都能记住这样一句话:儿行千里母担忧,各位同志是静安区委、区政府最牵挂的人。”这是我在2015年2月,区援外干部座谈会上说过的一句话,这也是我自己的心里话。

  的确,在援外干部的挑选上,我们经过反复斟酌比较,好中选优,把我们最优秀的同志派往巴楚。在巴楚人民面前,援疆干部就是中央派来的,就是体现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定的一支重要力量。援疆干部在那里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得要考虑自己的特殊身份、特殊使命。

大漠胡杨双人越野挑战赛

  在投入对口支援工作的这些年,我深深感到,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不应当是少数人的事、不应当是个别部门的事,而应当是全区的事。我们要在思想认识上再提高,用更加直接有效的方式来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于是,大家可以看到,这项工作每年都是区委、区政府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样认识的指导下,我们的援疆同志们凝聚成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而我们后方全区同志更是集结了一个强大的后援团。我们证明了:人在一起,不是团队;心在一起,才是团队。“这是人生当中又一次集体生活,但这次意义又不一样,应当是我们人生当中非常重要的记忆,这个记忆是用团队去陈述着这样一个历史责任,我们在团队精神方面会留下一段最好的记忆。我们这次就是抱团到那儿去承担这样一个责任,无论是团队的组织者,还是参与者,大家都要在团队精神方面得到最大的锻炼,回来以后我们有这样的团队精神,可以把各方面工作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更大提高。”一位静安区援疆同志的话,读来让人感慨良多,是的,援疆不单单是付出了什么,还有收获了什么,而团队精神就是这里面最宝贵的“一份财富”。

  发动各方参与,团队共同进退,我们不断创新着社会各方参与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的组织方式,采取多种方式动员、鼓励、引导各方力量广泛参与。比如,通过统战部和工商联,让一些民营企业,包括主要由民营经济代表人士自愿联合组成的光彩事业促进会,通过形式多样的慈善活动,积极为中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和灾区捐款捐物。再比如,我们为公务人员和年轻人提供一个平台,帮助他们在支援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包括像白领驿家这样的社会组织,其实很多白领青年有着强烈的意愿在这方面作点贡献,我们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参与进来。

  事实上,在静安上下,已经形成共识,要让更多的人一起来关注、一起来参与,共同推进这项事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可以把这项工作做大,才可以做得持久,才能够真正收到实效。

  如今,两地的交流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尤其是两地企业间的交流、民间的交流、青年间的交流。连年举办的“野行巴楚——大漠胡杨双人行挑战赛”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欢迎。在当地比较重要的纪念节日,我们会看到静安的文艺队伍参加演出;而在静安举行比较重要活动的时候,巴楚也派文艺团体参加,深度参与到活动之中。活动表现形式的背后,新疆的群众、静安的群众都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我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我们的情永远剪不断。

  总之,从在松江区工作到调任静安区,我可以说全程参与了对口支援巴楚的工作,与当地的两任主要领导都有着非常好的交流与沟通,通过与当地干部的交流,感受到他们在西部这样艰苦条件下,不畏艰险,奋发有为,保持着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热情,特别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