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口述上海系列对口援疆 > 正文

产业援疆促进 就业夯实喀什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物质基础

2017-04-06  来源: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口述】姚海,1962年4月生。现任上海市合作交流工作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主任。2011年10月至2014年9月,先后担任上海市合作交流纪工委书记、市合作交流工作党委副书记。

  2015年10月1日,恰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区60周年大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率领中央代表团赴新疆出席庆祝活动。上海市政府副市长时光辉作为援疆省市负责人代表参加了代表团,随同俞正声主席参加有关活动,并到上海对口支援的喀什地区考察慰问。期间,俞主席对上海援疆工作十分关心,多次对援疆工作尤其是产业援疆、促进就业提出了指导意见,要求上海产业援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中央领导同志为什么如此关心和重视产业援疆、促进就业呢?我们知道,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根基工程。就业稳,则民心稳。一人实现稳定就业,则全家都可以脱贫。现阶段,就业是新疆最大的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2014年5月,中央召开的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确立新时期新疆工作的总目标就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2015年9月,第五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则进一步要求更加注重扩大就业,把发展产业带动就业作为援疆工作的优先目标,引导当地群众就近就地稳定就业。我理解,抓好产业援疆促进就业,就夯实了喀什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物质基础。

  10月8日,国庆长假一过,时光辉副市长就紧急召开市政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产业援疆促进就业工作。我们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市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和浦东、静安、闵行、宝山四个对口区以及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工商联等有关部门的同志参加了会议。时光辉同志要求,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坚决进一步提高认识,下定决心,克服困难,充分发挥上海优势,着力促进重点赴疆投资,帮助本市对口支援的喀什莎车、泽普、叶城、巴楚四县实现充分就业。在这次会议上成立了市产业援疆、促进就业工作小组,时光辉同志任组长,成员由浦东、静安、宝山、闵行四个区和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商务委、市教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农委、市国资委、市旅游局、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市金融办、市工商联、市援疆前方指挥部等组成,办公室就设在我们合作交流办。

  作为牵头单位的负责人,我确实感到责任很重、压力很大。因为经过历次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上海本地能带动大量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已经很少,而且上海的产业能级和喀什相差实在太大。通过市区两级发动、国资民企两条腿走路,引导一些企业过去应该不难,但是我们也要考虑,受当地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市场渠道等限制,过去的企业怎么生存下来,还能有发展?另外,我们在援疆工作中还发现,喀什对口四县就业的主要问题除了缺乏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劳动力就业能力相对偏低、企业产业化水平低、产业链短等方面因素外,还存在结构性矛盾,即“就业难”与“招工难”现象并存。一方面,就业总量压力大。喀什地区大约有70多万富余劳动力,其中对口四县占43%,约有30多万人。另一方面,当地劳动力离土不离乡的就业观念普遍。上海引进的喀什东霞制衣有限公司,因工厂设在喀什开发区,距离各县相对有些偏远,就出现了招工难、用工难的现象。到巴楚去招录的40余名女工,因无法解决离家远、难以兼顾家务或家人反对等原因,一度只剩下20多名。这种现象在南疆工业园区的企业中非常普遍,也是企业落户当地最头疼的难题。

  与此同时,我又觉得产业援疆,促进就业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必须要做,而且只能做好。解决问题需要群策群力。我马上带队走访了浦东、静安、宝山、闵行四个区和几个和产业密切相关的部门听取他们的想法,大家一起出谋划策。区里的领导十分支持,纷纷表态要切实承担起对口帮扶的责任,立即动员多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到喀什的对口四县投资设厂。市国资委、市工商联负责人也表示,一定积极响应市政府号召,想方设法挖掘潜力。市商务委的领导还找到我,主动提出要帮喀什当地打造几个农产品产销平台。有了各区和兄弟单位的支持,看到大家都开始行动起来了,我心里就有了底。

  后方发动关键要靠前方推动。2015年11月份中旬,我带队去了喀什,用了三天时间马不停蹄地走了开发区、工业园区、工厂和职校,与前方指挥部和喀什地委、行署的有关负责同志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产业援疆促进就业下一步到底怎么做?蓝图在慢慢清晰。援疆前方指挥部的同志们在杨峥总指挥带领下,夜以继日地开展调研,来来回回地在沪喀两地进行对接,为了出思路、做方案可谓是殚精竭虑。我们把前后方的智慧作了集中、归纳,11月底,《上海援疆发展产业带动就业工作实施方案》就基本形成了。《实施方案》提出了“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规律相结合,以增加就近就地稳定就业为中心,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劳动力密集型项目为重点,以扶持政策为保障,以职业技能培训为支撑,全面促进上海对口四县的转移就业、就近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总体思路。《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即到2018年底,通过援疆帮助实现“引入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打造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搭建一个农副产品供需平台、提升一批A级景区、推动一批挂牌上市企业、培养一批技能型人才”的“六个一”工程目标,力争解决30000人稳定就业。其中,2016年全年,通过直接吸纳和间接带动新增就业10000人。

2016年4月,沪喀产业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喀什举行

    我们认为,产业援疆,促进就业要立足对口喀什四县产业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两地优势;既重当前,更要重长远;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产业环境。因此,《实施方案》明确了八项重点工作:

  一是精准招商,扩大就业。梳理国家以及新疆各级政府支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形成台账清单,结合对口四县产业情况、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等,加强宣传推介。深掘各方面资源,通过摸排列出招商引资目录,明确项目近期、中期、远期投资计划以及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人数,加大动员和引导力度,因企因需施策,支持各类所有制劳动密集型企业到对口四县投资兴业。充分发挥国企示范带动作用,以商招商,通过产业链进行招商。

  二是筑巢引凤,转移就业。支持对口四县工业园区、企业孵化基地、就业示范点的厂房及配套建设,进一步拓展两地园区合作共建领域,着重在营商、亲商、重商等软实力上下功夫,切实提升园区运营与服务水平。鼓励引导企业采取建设卫星工厂或校企合作等方式主动适应当地群众就业观念,并在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劳动力培训、市场开拓、资本融资、人才管理等方面给予支持,通过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能力。

  三是发展现代农业,就近就业。依托上海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等科技力量,结合上海援建的育苗中心、温室大棚、畜禽棚圈等基础设施,帮助农民运用新型先进适用技术发展种植和养殖业,大力扶持公司+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模式,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纪人,支持核桃、红枣等特色农副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积极推动特色名优林果产品原产地保护和品牌建设,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水平,让更多的农民集中就业。

  四是搭建平台,促进商贸就业。完善援建的乡镇农贸市场、区域商贸中心的运营管理,发展商铺经济促进就业。整合沪喀两地生产、物流、采购、品牌管理等协会和企业,建立“沪喀农产品产销合作联盟”,扩大农产品市场,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支持喀什来沪参加跨国采购大会等各类经贸会展活动。推动上海新跃“物流汇”(汇集中小物流企业5000余家)平台项目落地喀什,活跃物流市场扩大就业。

  五是提升能级,促进旅游就业。支持喀什地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就业富民示范区”。支持对口四县创建一个国家5A级景区、一个国家4A级景区、一个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一个国家湿地公园、一个全国标准化试点。发展住宿、餐饮、演艺、旅游纪念品项目,让喀什特色旅游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载体。推进沪喀两地旅游企业合作,策划旅游精品,组织上海媒体宣传喀什旅游资源,鼓励和组织上海游客走进喀什,争取更多客源。

  六是发展电商,促进大众创业。依托上海电商资源,引导大中专及职校毕业生开展“互联网+”的自主创业,加强上网产品的标准化建设。在巴楚、莎车两县开展电商创业培训基础上,扩大培训范围,完善培训课程,设置电商创业指导点,引导农村青年加入创业致富队伍。

  七是创建示范基地,鼓励自主创业。支持建设喀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加强对发明专利的成果转化,引导知识青年创业。创建“自主创业示范基地”,形成自主创业集群。通过社保资金、援疆资金的扶持,降低创业成本。

  八是建设服务体系,保障就业。围绕四县职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失业人群等,建立信息库进行动态跟踪服务。支持开展形式多样的招聘、职业介绍活动。依托“上海—喀什职业教育联盟”,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学历教育和劳动技能培训。支持校企合作建设“青年就业实训基地”,为青年提供学习和实践环境。推广订单式培训,形成人才培养和就业的良性互动。

  我和杨峥总指挥把实施方案和有关工作打算向时光辉同志作了汇报,得到了他的认可。同时,时光辉同志还向我们传达了一个信息,杨雄市长计划于2016年4月份左右到喀什去一次,亲自推动和检查上海的产业援疆促进就业工作。我和杨峥同志听了都很激动,当场表态要加快工作进度,在杨市长去喀什之时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时间到了2016年的2、3月份,根据各区和市有关部门排摸动员下来的结果,我们已经掌握了一批意向落户喀什的企业名单。但是,有一些项目由于主客观的原因迟迟没有落地,我是心急如焚。我觉得,这个时候我们要及时推动一下,给企业打打气,让那些有意向的项目能尽快落地。于是,我提出要尽快组成企业代表团到喀什去对接考察。经市领导同意后,3月中旬,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吴建融带队,30多家企业组成产业援疆考察团赴喀什。考察团和喀什地委、行署对接后,又组织企业分别到莎车、泽普、叶城、巴楚四县继续对接考察、深入洽谈。这次实地对接考察后,一些项目的落地情况有了明显加快。

  产业援疆促进就业是当前全市援疆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我们市政府合作交流办的一条工作主线。2016年初,在编制援疆项目资金计划安排时,我们和上海援疆指挥部商量,资金项目要进一步向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倾斜。后来,当年的援疆项目里安排发展产业促进就业项目45个,资金4.9亿元,主要用于园区建设、特色产业、宣传推介、综合服务平台等。其中,用于厂房、设备、用工、贷款贴息等直接补贴促进就业的资金就达1.5亿元。在确定市合作交流办的年度重点工作时,我们要求各部门、各驻外办事处和上海在外商会都要牢牢聚焦产业援疆,发挥各自作用。2016年的3月初,依托驻外办事机构和在外商会,在西安召开了上海在外商会西北片区就业援疆专题会议,动员西部企业赴喀什投资考察;5月中旬,在上海召开了上海在外商会联席会议,主题就是产业扶贫。各办事处尤其是驻疆办和驻西安办积极行动,利用自身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引导外省市劳动密集型企业梯次转移到喀什地区。比如,驻疆办从浙江诸暨引入织袜项目到叶城县,利用上海援建的上海产业园标准厂房,两个月内引入设备,组织培训并投产,吸纳就业150人;驻西安办组织了西北地区的40多家企业到喀什考察,一些项目已有了意向,正在进一步洽谈对接。

  2016年4月25日,是检验上海产业援疆促进就业成果的关键日子。那天,杨雄市长率市代表团赴新疆喀什学习考察,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主席雪克来提一起出席了“上海·喀什产业援疆促进就业工作汇报会”,杨峥同志作了工作汇报,介绍产业项目落地情况。杨雄市长肯定了援疆前后方的工作成效,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要求更加注重因地制宜,更加注重增强当地自主发展能力,更加注重形成长效发展机制。雪克来提主席指出,上海的援疆举措切合新疆实际,是慎重的、精准的,成效十分显著。会上,代表团一行见证了沪喀两地24个产业合作项目的签约,项目总投资金额逾8亿元,可直接带动当地就业6600多人。

  随着产业援疆促进就业工作的不断推进,我越来越认识到,产业援疆必须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各方参与”的原则,遵循市场规律,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并保持一种循序渐进、持续努力、久久为功的韧劲。形成了五点体会:

  一是中央高度重视。坚持就业优先,把发展产业促进就业作为对口援疆的优先目标,是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都把就业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在推动就业援疆的过程,我们深刻认识到就业优先战略是中央关于做好新疆工作的英明决策;深切感受到产业促进就业、就业促进脱贫、脱贫促进稳定的内在联系,以及产业发展对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和实现新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重要意义;深切体会到对口援疆是中央对上海的充分信任,产业援疆促进就业是上海服从全国发展大局的光荣使命,也是上海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是上海坚决落实。在产业援疆促进就业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市委韩正书记、市政府杨雄市长都高度重视,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分别听取和研究了专题工作汇报,就对口支援中的某项专题工作,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予以专题部署,在我印象里这是前所未有的。市政府分管对口支援的时光辉副市长、吴建融副秘书长定期牵头召开专题会议,检查工作进展,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指导意见。特别是今年4月份,杨雄市长率市代表团到喀什地区,对产业援疆促进就业工作进行考察和指导,极大地鼓舞了参与援疆的各区、有关单位和企业,使大家进一步振奋精神,鼓足干劲,有力地推动了工作。

上海援疆引进的喀什东霞制衣有限公司

    三是遵循市场规律。产业援疆促进就业不是求一时的热闹,引过去的企业要能落地、能发展,能实实在在为当地带来就业。所以,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和企业意愿,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把企业发展需求和当地发展需要结合起来。比如,服装和民族手工制品,喀什当地百姓喜欢做,对专业技术要求也不高,上海东霞实业在喀什注册的东霞制衣有限公司,租用园区现成厂房,上马6条成衣生产线,前期就解决了当地就业200人。在农业领域,上海援疆资金投入近2亿元,使莎车县的林果业整体提高品质后,衍生出了养蜂产业——当地果农在巴旦木田套种油菜和万寿菊,养蜜蜂,并注册了“浦莎”巴旦木等产品商标,将带动当地数十万名农民就近就业。除直接投资外,上海企业还充分发掘自身在品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与当地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帮助当地企业做大做强。上药集团与泽普县金胡杨药业开展品牌合作,开展阿胶定牌加工生产合作,金胡杨按照上药的药材标准和技术要求生产阿胶,并依托“神象”品牌和销售网络进入上海市场。光明集团与喀什南达乳业开展市场渠道合作,光明集团发挥自己的渠道优势,帮助南达乳业开拓上海市场。上海国际棉花交易中心在喀什设立分部,开展棉花保价业务,在喀什地区行署支持下,即将在巴楚、莎车两县试点。企业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了,并且与对口地区的资源禀赋紧紧结合起来,上海与对口地区的产业合作空间才会越来越大。

  四是强调着眼长远。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产业配套、商务环境、劳动力素质都是重要的影响因子。多年来,上海在产业援疆中,不但大力帮助喀什地区招商引资,同时更着眼长远、在改善营商环境上下工夫。比如,支持建成44.9平方公里工业园区,援建和补贴厂房60多万平方米,直接带动就业2万余人;推动设立融资担保公司,浦发银行、太平洋保险在喀什设立分支机构;着力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两地政府、职校、企业共同参与的“上海·喀什职业教育联盟”,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帮助当地群众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劳动就业技能,等等。今年8月,引入德国巴伐利亚职业训练模式的沪喀青年(大学生)职业训练营正式开营,首期20多名学员将接受为期3个月的培训。以上这些,都是上海援疆的好做法、好经验,必须长期坚持。

  五是注重形成合力。我们以市就业援疆工作小组为平台,加强专题信息通报和业务对接,畅通了援疆前方指挥部与本市相关区、委办局的沟通渠道。前方指挥部发挥一线优势,注重把握当地发展需求,配合当地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支撑。后方相关成员单位加大企业排摸力度,努力挖掘两地产业合作潜力,组织企业赴喀什开展实地对接,积极推动产业援疆项目落实、落地。同时,通过以商招商、中介招商、产业链招商等形式,积极引导外省市企业到喀什四县投资。在资金扶持上,前方指挥部出台了《上海援疆产业发展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对企业投资和用工予以资助;我们在原有国家规定的援疆资金基础上,每年增加2000万元,整合形成促进就业创业引导资金,专门用于支持喀什四县开展引导就业创业工作,相关实施细则正在修改。正是援疆前后方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合力,为产业援疆促进就业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基本保障。

  总之,产业援疆促进就业直接关系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下一步,要继续发挥前方后方、市内市外、政府社会的作用,帮助喀什地区夯实产业基础,争取更多的产业促进就业项目尽快落地、产生实效,以实际行动把党中央、国务院的新要求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