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董奇雄,1950年2月生。退休前任上海龙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监事会监事、高级工程师。1997年2月至2000年1月,担任中共阿瓦提县委副书记,上海市第一批援疆干部。
口述:董奇雄
整理:任俊锰
“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每当我听到巴哈尔·古丽演唱的《我们新疆好地方》,就会回想起工作过、奋斗过三年的地方——新疆,那里的一切,让人难以忘怀,叫人魂牵梦萦。用援疆弟兄的话说就是,“三年援疆路,一生边疆情”。
自1997年起,为促进新疆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中央开始组织各地干部开展援疆工作。
根据上海对口支援的阿克苏地区的要求,上海选拔了23名来自各系统的专业干部来到阿克苏地区,由原上海市闵行区区委副书记沈秋余任上海援疆干部联络组领队,并挂职阿克苏地委副书记。我有幸作为纺织专家参与此次援疆工作,到全国产棉百万担的阿瓦提县挂职县委副书记,分管城市经济工作。
“壮士”来到阿瓦提
1997年年初,新疆的形势比较紧张,2月连续发生了伊犁地区“2·5”打砸抢暴恐事件、乌鲁木齐市“2·25”系列爆炸事件。一小撮民族分裂分子制造的暴力恐怖犯罪活动使我们的家属、亲友有些紧张。但是,我们23个援疆干部依然按计划,于2月17日(正月十一)告别了亲友、领导和同志们,飞往乌鲁木齐。在飞行中,大家情绪很高,机舱里洋溢着壮士出征的豪情。
还记得,赴疆前夕,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黄菊专门接见了23名援疆干部,殷切勉励我们要“经受新的考验,接受新的任务,作出新的成绩”。
到达新疆后的几天里,我们从零下20多度阴霾寒冷的北疆翻过天山,来到了阳光普照的南疆,饱览了新疆的自然景色,真切体会到了“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的感觉。
在阿克苏,我们受到了支援地区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也正是此时,我第一次见到了阿瓦提的县委书记蔡洪禄,一个朴实坚毅有担当的中年人。隔日,阿瓦提县委组织部蒋辉部长接上海农业局农艺师沈秋光(任副县长)、中山医院医生俞济舟(任县医院副院长)和我前往该县,援疆工作正式开始。
拿出300天建厂的方案
阿瓦提是个典型的农业县,除了围绕棉花的几家轧花厂、(棉籽)榨油厂、农机修配厂,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纺织企业。来到阿瓦提的一周之后,县委书记蔡洪禄提出由我负责建设规模为2万枚环锭纺锭的棉纺厂,并且要在1997年年内(亦即300天)建成投产。此时,我才明白阿瓦提需要一个纺织专家的意图:那就是负责棉纺厂的建设。这才是我援疆的重要工作之一。
虽然棉纺厂建设是个大型工业项目,投资动辄以千万计,涉及专业门类众多。但在我负责生产技术管理工作20多年中,曾主持设计建设过两个国内外大型棉纺项目,可以说建设棉纺厂是我的强项。
但是,在阿瓦提,我却感到难度空前。首先是“时间紧”,棉纺厂目前仅立起了厂房框架,地面还都是烂泥,离建成投产还差得很远;其次是“人员缺”,建厂所需的技术人员、熟练工人缺乏;最后是“资料少”,除了几份设计院设计的工厂基建、电器、管道、机器排列图等图纸,几无其他资料。来疆之前,不知道要建厂,所以并未携带任何设计工具书及技术资料。
尽管困难很多,但是,阿瓦提期望上海人民的援助,信任上海政府派出的专家。一位县委领导对我说:“董书记,如果你帮助阿瓦提建成了棉纺厂,阿瓦提人民会永远感谢你!”我听后感受到随之而来的压力,和由此产生的巨大动力。
而“万里长征”第一步,就是通过调研考察了解工厂的实际情况。
董奇雄(左二)在现场指导安装
一周后,经过对阿克苏、巴州两地五家工厂和阿瓦提县棉麻公司的考察,使我对南疆棉花和棉纺工业有了基本了解。当时,我国的工业,特别是纺织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大量职工下岗的现象,新疆虽为纺织发展地区,但是形势也很严峻。阿瓦提是个农业县,财力有限,建厂贷款还没落实,现有的那点资金也是东腾西挪而来的。那时我常对人说:“工厂办得好是棵摇钱树,办得不好就是个无底洞”。我心里很清楚,如果阿瓦提棉纺厂要是亏钱,那上下左右各方面的压力有多重呀!所以,建成工厂不算成功,建成棵摇钱树才算成功。
经过仔细分析研究,我起草了阿瓦提县棉纺厂建设方案。工厂设计总体思路是充分发挥当地优质高产的棉花资源优势,经济、优质、高效地发展纺织产业链,实行低成本、高速度、优质量的生产方式,加快投资回收。具体来讲包括,一次建成2万锭普梳环锭纺规模的工厂;设备选用经济坚固实用的国产机器;建设供暖加余热发电一体的(热电)锅炉房以自发电力,降低生产成本;锅炉加装水膜除尘装置等。
最终因资金等原因,2万锭被迫分两期执行。此外,锅炉加装除尘装置在本地尚属首例,为此增加了十多万元的投资而产生一些质疑。我从该装置对环保和产品质量的必要性作了解释,最终获得支持。开工后,群众看到棉纺厂的烟囱冒白汽而不冒黑烟,都啧啧称奇。后来,上级主管部门对棉纺厂锅炉除尘甚为嘉许,表扬阿瓦提县的环保意识。
“软”“硬”并重,定调棉纺厂未来
当时,为了迅速购买质优价廉的设备,我提出采用报价制,由各厂家提供机型、价格、交货期、服务内容等,且要求报价需为一年内销售的最低价。然后,由我们考察机器运转及产品质量后确定供货商。
此外,我们还考察了一家大型国有工厂——昌吉棉纺厂。该厂采用了国产新型纺机设备,设备运转良好,产品质量优质稳定,是一个成功的建厂范例,因此,该厂的设备为我们的设备采购工作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
后来,经县委领导同意,我和王德荣厂长等3人到阿克苏、乌鲁木齐、昌吉和内地5省开始实地考察订货,甚至还从上海的“娘家”得到了支援,历时21天,顺利完成了任务。这次考察订货,也为今后阿瓦提棉纺厂的零配件供应建立了采购渠道。
除了硬件设备,建厂还需要各种技术人员组成的“软件”,而阿瓦提没有,在考察中寻找外援成为不二之选。其中,去阿克苏的大光毛纺厂考察时,就聘请了一位空调工程师黄庡。
在昌吉棉纺厂考察时,该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厂厂长侯江和副厂长刘炜亭等领导,热情回应了我们的技术合作要求,双方签订了技术协助合同,由他们派队协助设备安装。由此,建设阿瓦提棉纺厂的一大关键问题得到了解决。
此外,我们还在阿瓦提招收当地青年进厂工作。消息一传开,各族男女青年踊跃报名,报名人数多达267名,第一批录取70名,其中维吾尔族占多数,这给当地维吾尔族青年提供了很好的就业机会,对当地的社会稳定作出了有力贡献。
从此,阿瓦提县有了第一代现代纺织工业职工,他们将创造阿瓦提县纺织工业的未来。
从“坎坷”的安装到“喜悦”的试运行
自9月起,订购的设备器材陆续到货。10月4日,昌吉棉纺厂技术协助先遣组一行7人由赵涛领队抵达工厂。
随即,开始安装工作。最初,昌吉棉纺厂技协组的师傅们工作非常卖力,棉纺厂新工人热情很高,而我也是除了参加县里必要的会议,其他时间都在工厂上班,同职工同吃同劳动,发生问题当场开会拍板解决,一切都呈良性态势。但是好景不长,问题接踵而来,首先,运输问题和“八个坛子七个盖”的资金短缺问题,导致设备到货误期并造成窝工;其次在该供暖的时候,锅炉仍然在安装,导致车间没有暖气而非常寒冷。两大问题使得工人情绪低落,甚至有人要求撤回,形势变得异常严峻。
为此,我立即召开了工厂工作紧急会议,积极采取相关应对措施。要求召开各级会议,稳定职工思想情绪;加强伙食管理,保证饭菜质量和餐具消毒;关心职工生活,做好职工的防寒保暖工作;抓紧锅炉安装,尽快点火。
随着会议措施的落实,工厂的形势逐渐趋于稳定。最终,全厂设备到货,使各工序的主辅机安装全面展开,而后锅炉点火,才使得工厂摆脱了危机。
这时,我代表棉纺厂负责的安装质量验收工作也开始在6个工序7种主机和各种辅机以及地上地下的管道之间同步进行。这项工作不仅数量很多,而且技术要求也很高,在纺织企业里,通常是有各部门工序的技术人员分别负责操作的。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裸露的双手十指起了冻疮,右手甚至还因敲打部件致皮开肉绽,血流不止。
检查结果证明,总体的安装质量良好,但也发现了少量的问题。返工是个麻烦活,尽管车间里很冷,但是坚持质量标准的原则不能放弃。昌吉棉纺厂的技工们与我一起开始返工。
机器修复之后,整个工程的设备安装已经结束,棉纺厂终于迎来了装料试运行这一刻。地委副书记、上海援疆干部联络组组长沈秋余和地县有关领导们,看到棉卷、棉条、棉纱唰唰地从机器里冒出来,产品试验数据显示棉纱质量很好时,对工厂的建设表示了祝贺,对工厂锅炉的环保排放深表嘉许,也对职工们的辛勤劳动表示了慰问。
至此,阿瓦提棉纺厂建设项目一期工程顺利结束。这也意味着我3月6日接受县委交给我的在年底完成阿瓦提棉纺厂工程的建设任务,在300天内按时完成了。
但这并非结束……
棉纺厂建设项目全部完成
阿瓦提棉纺厂自试生产以来,生产经营水平不断提高,销售趋暖,企业蒸蒸日上。后来,还以“叶河”商标注册成功,“叶河”牌棉纱成为阿瓦提县的拳头产品,在浙江成为抢手货。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有一天,山西经纬纺机厂新疆销售部经理王金中打电话给我,说该厂控锭有所松动。他知道我们原设计规模尚需补缺,所以建议我去经纬纺机厂争取购买该厂超产的细纱机。经过县委、县政府专题研究同意后,我马上出发来到山西经纬纺机厂,最终取得了该厂的大力支持。
有了细纱机,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二期工程很快完成。至此,阿瓦提棉纺厂按照设计2万锭规模,投资仅3600万元的工程全部圆满完成。工厂职工总数307人,其中生产工人270人,全厂维吾尔族职工占70%以上。主辅机配套齐全的2万锭开车之后,产品质量优良,供不应求。而且在很多纺织厂亏损的情况下,当年实现盈利达600余万元。
记得沈秋余书记曾经问我:“人家棉纺厂大都亏损,阿瓦提棉纺厂为什么能盈利?”我回答说:“阿瓦提棉纺厂的建厂方针就是‘一头牛,剥两张皮’,其设计方案的特点就是综合发挥技术、管理和棉花产地的优势,达到优质、高速的生产效果。”
至此,在阿瓦提县委、县政府,特别是在县委书记蔡洪禄的领导和支持下,阿瓦提棉纺厂建设项目全部工程圆满完成,它对阿瓦提县产业链的提升、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财政的增加、城市经济的繁荣、人民就业的帮助和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阿瓦提县的经济发展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面对欣欣向荣的棉纺厂,我百感交集。回想起建厂的种种艰辛,天寒地冻时钻地沟、敲罗拉,只觉得鼻子发酸。作为一名高级工程师、援外专家,无论在国内国外,这些活根本不需要我亲自干。但这次,我受上海市政府委托,代表上海人民来支援阿瓦提县发展纺织工业,为了完成建厂任务,我什么都可以干。
天山神木园
我庆幸自己能够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完成建厂任务,我更要感谢地区、县、上海援疆干部联络组的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感谢昌吉棉纺厂等新疆地区的兄弟厂的支持,感谢阿瓦提棉纺厂的同事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