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窦万贵,1962年10月生。2009年11月起,先后担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地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2013年9月至今,任阿克苏地委书记。2014年1月,兼任新疆建设兵团第一师党委第一书记、第一政委。
口述:窦万贵
采访:冯小敏 严爱云 王建华 方城 包红英 许璇
整理:张东保
时间:2016年8月16日
我长期在阿克苏基层工作,与上海援疆干部接触很多,特别是与第六批领队、地委副书记黄剑刚对门办公一年半,对上海援疆干部很有感情。我深深地体会到,党中央对口支援新疆的决策意义深远,对于推动新疆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阿克苏地区与上海市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友谊,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5万多名上海知青响应党的号召,来到阿克苏这片广阔富饶的热土上开发建设,为支援边疆奉献了青春年华,奠定了沪阿两地友好往来的坚实基础。现在阿克苏的下一代人中间,很多人说话都有上海音调。1997年,党中央作出了上海市对口援助阿克苏地区的英明决策,上海对口支援阿克苏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到2010年年底,整整13年,进一步把阿克苏与上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13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开展对口支援工作的决策部署,先后选派了六批共251名优秀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来到阿克苏,投入约5亿元资金援助阿克苏建设,形成了以干部为龙头,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全方位的对口支援工作机制。13年中,上海援疆干部牢记“建设边疆、奉献边疆、为阿克苏人民办实事”的重任,在扶贫帮困、人才培训、社会事业发展和经济交流合作等各方面,主动作为,辛勤工作、无私奉献,充分发挥了两地交流的桥梁作用、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作用、民族团结的促进作用,为增进民族团结、促进边疆稳定、推进共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扶贫开发出实效
援疆干部西出阳关,千里迢迢来到阿克苏,经受了从优越条件到艰苦条件、从熟悉的岗位到陌生的岗位、从家庭生活到单身生活、从上海人到阿克苏人这“四大转变”的考验,他们把阿克苏当作第二故乡,怀着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事业心,努力克服生活、工作、语言等方面的诸多困难,真心实意地为地区各族人民办实事、做好事。在上海市委、市政府支持下,援疆干部不断加大对阿克苏地区扶贫帮困的工作力度,在人、财、物等各方面给予了我们无私援助。
可以从以下这些数据中反映上海扶贫开发的实效。13年来,上海先后援建地区中小学校52所、希望小学28所,改建、扩建学前“双语”幼儿园10所,解决了近3000名幼儿入园学“双语”的问题,资助3500余名品学兼优的家庭困难高中生完成学业;开设“春蕾女童班”26个,资助贫困女童1252名,有效解决了贫困女童就学难的问题。其中援疆干部个人捐款150多万元,帮助贫困群众和困难学生2.7万余人(次)。
上海援疆干部还认真组织开展了“银铃行动”“光明行动”,为当地农牧民送医送药。上海医务工作者深入乡镇场,共医治各类患者1万余人(次),免费发放了200多种价值35万元的药品,为2100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重见光明的免费手术。
上海人真诚、热情,积极开展抗灾救灾、奉献爱心活动。当地区突发洪水、地震、禽流感、H1N1流感等灾害和疫情时,援疆干部挺身而出,慷慨解囊,纷纷捐款,援助资金275万余元,帮助受灾各族群众恢复生产和生活;援疆干部们实施了“光明工程”,为地处偏僻的贫困农牧民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使3000余户贫困农牧民告别了油灯时代,改变了无电区农牧民封闭、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援疆工作还在地区村级阵地建设、抗震安居建设、重点扶贫村建设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推动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上海市委市政府经济援助阿克苏地区的甲流防控物资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上海市的大力援助,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18.5万户、43.8万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贫困人口比例由1997年的35.47%下降为2010年的21.89%。
干部人才强能力
在选优配强援疆干部方面,上海倾注了很多心血。俞正声主席任上海市委书记时也专程到阿克苏视察过几次。上海的干部给阿克苏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与阿克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阿克苏人在上海就业也很多,都是通过上海的援疆干部牵线搭桥的。援疆干部在阿克苏期间都担任实职,他们真情援疆,和阿克苏各族干部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现在阿克苏干部一提到上海都念念不忘,上海干部作风的正派、要求的严格,都是少有的。
上海市委、市政府从阿克苏地处偏远、人才短缺、技术管理力量薄弱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人才集中、教育资源丰富等优势,竭尽全力加强对阿克苏的人才支持和人才培育。先后选派的251名援疆干部都是阿克苏经济社会发展缺乏的各类人才,在各方面填补和充实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我亲身接触中,上海市第六批61名援疆干部于2008年7月来到阿克苏后,在黄剑钢同志的带领下,认真总结前五批援疆工作经验,千方百计克服各方面困难,积极投身地区发展稳定团结大业,保持了援疆工作的稳定性、连续性、开拓性,取得了阶段性丰硕成果。
13年中,上海先后安排了100余名专家学者前来调研、咨询、讲课,为阿克苏传授改革发展新思路、新办法,先后援助培训资金1000多万元。阿克苏选送了1000余名党政、经济管理、人力资源、文化产业、医疗卫生管理干部到上海市学习培训和挂职锻炼,极大地提升了地区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援疆干部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立足于传帮带,牵头举办各类培训班400多期,培训专业技术人才近2.5万人(次),填补了自治区、地区教育医疗技术空白200多项,有效提高了地区医疗卫生、教育教学、科技商贸、企业管理、城乡建设、旅游通讯、文化宣传等相关行业的管理和技术水平。上海来的医疗专家不仅看病,还悉心培养当地医生,手把手地教,为阿克苏培养了一支永远不走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援疆干部还带动了我们干部思想观念的转变。阿克苏处于南疆地区,受大环境影响,大部分人思想观念比较落后。通过两地干部的交流、交往、交融,援疆干部把上海先进的思想、理念和管理方法,特别是细致扎实的工作作风带到了援助单位,推动了地区干部思想观念、管理理念的转变,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干部执政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了阿克苏地区干部队伍建设。上海援疆干部为边疆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阿克苏人民对上海的干部评价很高。
经济文化广交流
上海援疆干部在直接参与阿克苏地区开发建设的同时,结合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和特色资源优势,在引进内地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不断推进地区与上海市的经济协作与交往,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举办“招商引资洽谈会”“经济技术推介会”等形式,先后引进了一批有实力的企业来阿克苏投资兴业,有力地推动了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援疆干部还搭建平台,协助地区赴内地参加“农副产品博览会”“农副产品交易会”等各项经贸洽谈会,从而帮助阿克苏优质农产品进入上海和“长三角”市场,促进了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
上海市委、市政府针对阿克苏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从群众最关心、最需要、最迫切的方面入手,援建了“白玉兰”示范村、地区电视演播厅、少年宫、急救中心、图书馆、博物馆、妇幼保健院、地区二中、110指挥中心等一批造福阿克苏各族人民的工程,促进了地区教育、文化、卫生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地区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援疆干部还组织开展了阿克苏宣传周、文化展演周及多项宣传推介活动,协调上海媒体多视角、全方位宣传阿克苏,有力提升了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了地区的软实力。上海作为经济中心,通过各种方式对阿克苏进行宣传,让全国了解阿克苏、让世界了解阿克苏。我们在上海招商引资,上海的企业也来阿克苏投资,援疆工作有力地推动了阿克苏地区全方位的发展,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也达到了新水平。
阿克苏克孜尔石窟
沪阿情谊远流长
13年来,阿克苏地委、行署按照自治区党委的要求和区党委组织部的具体安排,把上海援疆干部作为自己的干部,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管理上到位,从有利于地区建设和发展,有利于调动和发挥援疆干部的积极性和专业特长出发,对他们妥善安置,使他们顺利过好“政治关、思想关、工作关、生活关”,尽快进入工作角色。两地干部之间通过工作、生活,充分地交往、交流,结下了深厚感情。援疆干部家属探亲时,阿克苏干部都热情地请他们到家里吃饭,体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达到了中央开展援疆工作的目的。
阿克苏各族人民把上海援疆干部当作自己的亲人,努力在各方面给予关心照顾,与上海援疆干部一起互助互爱、团结奋斗,共同建设美好家园,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大团结的乐章,唱响了一首首阿克苏各族群众与上海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赞歌。阿克苏各族人民以实际行动积极回报上海人民的深情厚谊,全力支持“西气东输”工程,向上海积极输送资源和能源,对上海来阿投资企业优先支持,与上海人民携手并进,共同发展。就阿克苏而言,上海对口援阿工作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上海援疆干部已经成为各民族团结大家庭中兄弟姐妹般的重要成员。
回顾13年的援疆历程,正是在上海市及各批次援疆干部的无私帮助和支持下,阿克苏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团结稳定大局持续巩固,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改善。与1997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从由83亿元提高到502亿元,增长了5倍;地方生产总值由63亿元提高到237亿元,增长了2.8倍;地方财政收入由2.6亿元增加到34亿元,增长了12.5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524元增加到4833元,增长2.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万元。同时,援疆工作也让上海的干部对阿克苏加深了了解,思想境界提高了,国家意识增强了,因此,援疆工作对援疆干部也是很好的教育。
上海无私地援助了阿克苏,体现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关心和爱护,体现了上海人民对边疆人民的深情厚谊,也体现了内地热心的汉族干部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情怀。13年的上海援阿工作,使阿克苏各族人民群众深深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念,进一步增强了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对于上海市和上海人民的无私援助,阿克苏地区各族人民是感恩的,将永远铭记在心。对于沪阿人民血脉相连的亲情,我们将全力维护并不断增进。沪阿人民的感情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