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
冯珏,1954年7月生。2001年5月至2003年5月任云南省文山州人民政府州长助理,现任上海市虹口区司法局党工委书记、虹口区委第一巡视组组长,区政协委员。
口述:冯珏
时光荏苒,上海对口援滇即将走过20年的历程。对于云南,我们能带去的也许只是杯水车薪,但其中蕴含的力量,却支撑着我们援滇干部和当地老百姓一路相伴,携手前行。十余年过去,当援滇往事早已成为我人生中一段无比珍贵醇香的回忆时,与当地老百姓之间割不断的大爱,则随着岁月不断沉淀,始终萦绕着我,滋养着我。
2001年9月23日,《七都晚报》刊登了这样一则新闻:就读于文山州西畴县一中的苗族“小咪彩”(苗语“小姑娘”之意)侯重会,一个多月没有上学,老师动员学生去山里找她,得知前不久重会母亲突然去世,父亲是一位转业军人,而且身体也不太好,面对这样的变故,为了让弟弟读书,她只能放弃学业。了解情况之后,老师发动了整个年级为她捐款,最终募集善款200多元,但是对于重会复学来说远远不够。
看到这则新闻之后,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告诉自己,不可以眼睁睁地看着这个孩子就此失学。我马上给西畴县教育局长打了电话,委托他对重会的情况进行了解,传真给我。第二天,我就赶到重会所就读的学校实地走访,通过校长、老师详细了解了她的情况。
老师让人把重会叫来,随即,一个怯生生的“小咪彩”来到我面前,时至今日这一幕还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因为知道她喜欢外语,我买了英语复读机和磁带书籍等去西畴一中,并且当场表态,愿意承担重会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同时希望学校免掉她的住宿费用,让孩子可以重返课堂。
当时就对她说了一句话:“你安心读书,你能读到什么程度,你就一直读下去,我负责资助你。”
对于我决定资助重会这件事情,我的夫人和女儿都十分支持。2002年7月我夫人、女儿利用暑假去西畴县英代村山里看望重会及其家人,给了她衣物、书籍和现金。平时,女儿楠楠经常会搜罗一些学习资料,随书信一起寄给远在千里之外的重会。重会也非常努力,她时不时会打电话给我或者我的家人,谈一谈最近的生活、学习情况。每每想到重会在茁壮成长,都让我倍感欣慰。
最终,重会考取了云南财经大学,我非常替她开心。但她打来电话,却告诉我,不想读。其实,自高中开始她已经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一直都是依靠我的资助,重会也许是不想再麻烦我,所以才有了不继续读书的念头。我深知,大学对她来说,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改变命运的途径。我马上往她卡里打了一万块钱,并且反复劝她,大学既然已经考取了,一定要读下去,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未来。
为了解决重会面临的窘境,我在第一时间与时任西畴县县长张秀兰取得联系,希望争取一下县里对于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最终,有了县里的资助、重会申请的助学贷款和我所能尽的绵薄之力,重会顺利进入了她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
在大学期间,老师们也给了她很多的帮助。云南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段茂森听说重会的情况后,免除了她的军训服装费。后来,她的班导帮她介绍了一个勤工俭学工作,每月300块钱,这份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在业余时间帮助学校一位老师陪伴其70多岁的母亲,重会的善解人意让这位老师和老人家都非常满意,所以,这份工作一直持续到她大学毕业。
2013年,重会结婚了,当时我因视网膜脱落刚做过手术,未能前去参加婚礼。不过,重会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她和丈夫小董把蜜月地定到了上海,特地来上海看我。
去年,重会考取了昆明市公务员,不过因为当时怀着身孕,未能如期报到。就在今年一月,他们迎来自己的女儿,孩子的爸爸也在第一时间发来孩子的照片,六斤多重,非常可爱。看到她现在拥有满意的工作、幸福的家庭,我就觉得心头暖暖的。
尽管我所做的仍然十分有限,但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能够帮助一些孩子,让他们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于我已是莫大的欣慰。
在我看来,援滇是一段终生难忘的经历,更是一泓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感谢这段充满无私大爱的岁月,让我前行的脚步更加潇洒从容。希望我们能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行,因为爱是永不止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