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口述上海系列对口援藏 > 正文

对口援藏 功在千秋

2017-03-30  来源: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口述】格桑次仁,1955年12月生。现任西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2006年至2011年,担任中共日喀则地委书记、地区人大工委主任等职。

  口述:格桑次仁

  采访:严爱云 白璇煜

  整理:白璇煜

  时间:2014年5月25日

  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疆,资源丰富,风光独特,是我国西南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国防屏障。作为我国重要的边境民族地区,西藏的工作在党和国家的全部工作中始终居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1994年召开的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对口支援西藏的重大战略决策。上海是首批确定的15个对口援藏省市之一,对口支援西藏日喀则地区。20年来,上海作为对口援藏的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站在全国工作大局和民族大团结的战略高度,始终坚持把援藏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始终坚持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对口支援工作的一系列重要精神,始终坚持把日喀则当作上海的一个区县、把日喀则人民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关心。上海市委、市政府一贯高度重视援藏工作,关心西藏发展和稳定,援藏工作思路好、力度大、领域广、效果显著。上海各级组织坚持“好中选优,优中挑强”的原则,先后派出了七批能力强、素质高、作风好的干部来援助日喀则。20年来,上海从人才、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给予日喀则大力支持和无私援助。这些巨额援藏资金投入、项目建设、人才培训和人员交流,有力地促进了日喀则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上海援藏干部为日喀则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思想观念

  2006年至2011年,我担任日喀则地委书记、地区人大工委主任,与上海第四、五、六批援藏干部都打过交道,与第四批、第六批分别共事半年时间,与第五批共同度过了完整的三年援藏时光。

  上海援藏干部以超前的思维和良好的业务素质,给日喀则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思想观念,有力地加强了日喀则地区干部队伍力量,改善了干部队伍结构,带动了干部群众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密切了日喀则与内地的交流和联系,促进了日喀则地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006年我刚刚担任日喀则地委书记,当时上海第四批援藏干部怀着对日喀则人民的深厚感情,正在开展为期三年的对口支援工作。上海第四批援藏干部向日喀则地区无偿援助的项目涉及城市建设、农牧林水、文教卫生、生态环境和新农村建设等多个领域。援藏项目中,日喀则宗山博物馆、珠峰会展中心、制氧厂等填补了日喀则乃至西藏历史的空白。这些项目的实施,为加快日喀则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强大动力。

  在援藏干部队伍管理方面,上海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联络组作为上海援藏干部日常管理的核心,始终把队伍建设摆在首要位置。以上海第五批援藏干部为例,在进藏之初,联络组先后制定了《六条纪律》《工作月报制度》《请销假制度》等十项内部管理制度,并严抓落实。联络组确定了建设“学习型团队”的目标,成立学习小组,组织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会、探望“国旗老阿妈”、参观上海市党风廉政建设档案展等各类学习实践活动。此外,联络组还定期分析队伍的思想状况,并在全体会议上进行讲评和交流;在广泛开展谈心活动基础上,每半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联络组跟地区纪检、组织部门和挂职单位沟通援藏干部的现实表现,积极配合地区做好干部管理工作;定期向上海市委组织部和选派单位汇报援藏干部队伍建设和工作情况。联络组要求每位援藏干部既履行好任职单位的岗位职责,又要完成好援藏工作任务,在工作实践中经受锻炼。上海在援藏干部队伍建设中形成的做法,值得进一步总结和推广。

晒青稞

    上海援藏干部在工作中特别坚持把调研放在首位,注意把援藏工作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联络组专门成立调研小组开展项目调研,提出援藏总体思路,并制定完成对口援藏三年工作规划和行动计划。他们还积极探索援藏工作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相结合的新路子,研究制定了方案,以“安居工程”和“安康工程”为载体,不断巩固基层政权建设,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能力,提高农牧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上海的援藏干部在工作中严以律己、不畏艰难、乐于奉献,充分展现了上海援藏干部的良好形象。有些援藏干部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家庭困难,如亲人病故、老人遭遇车祸、家属患病住院等,但都自觉以援藏事业为重,依然坚守岗位。2007年7月,定日县和拉孜县遭受特大洪灾,两县援藏干部不顾高原反应,与当地干部群众并肩奋战在抗洪第一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上海50名援藏干部还自发捐款2.5万元,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2008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上海援藏干部迅速行动起来,踊跃开展赈灾献爱心活动,多次捐款共计15万余元。这些充分体现了上海援藏干部强烈的政治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010年,在欢迎上海第六批援藏干部的大会上,我说,希望你们认真贯彻党中央以及上海市委、市政府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援藏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切实抓紧抓好援藏项目的规划、论证、协调、实施,确保对口援藏工作不断深入,取得实效;希望第六批援藏干部不辱使命,为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开创新局面,为日喀则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立新功。事实证明,上海的援藏干部不仅具有优良的作风,还有实干精神。上海对口援藏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开拓性,通过援藏干部的努力,一棒接一棒地扎实往前推进,已经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

  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日喀则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创造了历史上发展最快、变化最大、进步最明显、农牧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社会局势最稳定的大好局面。我们知道,日喀则地区的发展,离不开中央对西藏的关心和支持,离不开上海的鼎力援助,更凝聚着援藏干部的智慧和汗水。

  我们全力支持上海对口援藏工作

  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指出,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形成一支数量适度、比例合理、动态稳定、素质较高、能力较强、作用明显、各民族干部团结奋斗的西藏干部队伍。多年来,日喀则地委、行署坚决贯彻中央精神,采取措施全力支持上海援藏干部在日喀则的工作。

  上海援藏干部到日喀则伊始,我们就及时向援藏干部介绍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状况,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规划的思路、目标和措施,社会治安状况,反分裂斗争的形势等各方面情况,使援藏干部能够尽快熟悉情况,使援藏干部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我们坚持干部支援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整体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对口支援与自力更生相结合,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同时找准突破口,着眼于基层基础建设、增加农牧民收入和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让农牧民群众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援藏项目的工程建设,增加收入,促进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日喀则一直以来充分发挥对口支援干部的作用,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把年轻干部放到艰苦环境中,放到复杂斗争的第一线,让他们经受摔打,磨练意志,增长才干,积累经验,有力增强了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实践证明,做好对口支援工作,充分发挥对口支援干部作用,对培养锻炼党政后备干部有利,对造就既熟悉企业管理、又了解地方党政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有利,对改进干部工作作风有利。

  上海援藏干部既代表上海的形象,更代表党和政府的形象。日喀则地委、行署一直以来对援藏干部在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对援藏干部的一切工作,只要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有利于日喀则各族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有利于推动全地区发展稳定工作大局,都给与大力支持。日喀则地委、行署以对党的事业负责、对援藏干部派出单位负责、对援藏干部本人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对援藏干部的管理,使援藏干部在政治上坚决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巩固民族团结、确保社会稳定;在责任上,对党和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和未来负责,多干实事,多搞雪中送炭,多干受益面大、见效快、群众当务之急的实事,不提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在工作上,要继续发扬“老西藏”精神,勤于思考,善于学习,开动脑筋,多谋善断,积极探索加快发展的新路子,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在作风上,思想朴实,说话真实,办事务实,做人老实,重实际、求实效;在廉洁自律上,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实实干事,清清白白援藏,决不当特殊公民、特殊干部、特殊党员。通过这些,真正建设一支政治可靠、责任明确、工作勤奋、作风扎实、廉洁自律的援藏干部队伍。

  日喀则人民感谢上海援藏干部

  20年来,上海援藏干部怀着建设西藏、巩固边疆的满腔热情,告别了家乡和亲人,放弃了优越的条件,与当地干部一道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艰苦创业,团结奋斗,积极投身于日喀则的稳定和发展大业,以实际行动赢得了日喀则广大干部群众的称赞和拥护。

挤一桶香奶

    日喀则人民不会忘记20年来上海援藏干部为推进日喀则经济强区建设作出的重要贡献。上海各批次援藏干部全面贯彻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思想,牢牢把握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这一主题,竭诚为日喀则经济强区建设服务。上海援藏工作始终围绕以下几个基本点:着力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改善城镇建设水平,坚持巩固温饱和建设小康同步推进、资源开发和人力开发同步推进、社会发展和政权建设同步推进、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同步推进。

  日喀则人民不会忘记,上海援藏干部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的重要贡献。上海援藏项目在资金安排上,既注意把握雪中送炭、填补空白、突破瓶颈、提升能级、注重造血的原则,又注重硬件与软件、形态与功能、外延与内涵、当前与长远、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把重心向基层倾斜、向农牧区倾斜,使援藏工作在基层和农牧区“见人、见物、见精神、见社会效益、见经济效益”。

  日喀则人民不会忘记,上海援藏干部为加强日喀则对外合作交流做出的重要贡献。上海援藏干部利用对口支援优势,采取组织日喀则地区干部、党员、专业技术人员到内地学习、挂职锻炼、就地培训等形式,积极开展广泛性、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各类培训班,有力推进了日喀则地区人才队伍建设。

  日喀则人民不会忘记,上海援藏干部为弘扬“老西藏”精神、树立优良作风作出的重要贡献。上海援藏干部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坚持“建功立业,历练人生”和“科学援藏,务实援藏”的理念,坚持“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降标准”,视发展西藏、稳定边疆为己任,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援藏干部把病痛、困苦、眼泪留给了自己,把爱心、快乐和汗水献给了日喀则人民。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把对口支援西藏政策延长到2020年,完善经济援藏、干部援藏、人才援藏、科技援藏相结合的工作格局,这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受援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相信,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上海的对口援藏工作必将取得更显著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