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编研动态 > 正文

深入把握最佳实践地 资源禀赋与实践路径

2025-04-08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徐未晚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文化全面贯通的理论结晶。当前,上海聚焦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推动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相互交融、相互赋能,书写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质量协调发展精彩篇章。档案,是赓续历史文脉、传承城市精神的重要载体。立足这一资源,可以管窥上海城市文化传承演进之脉络,进而深入把握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的资源禀赋与实践路径。

第一,丰富深厚的红色资源是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的宝贵优势。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20世纪初,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推动下的新文化运动,已经把上海这座城市作为宣传反对封建主义思想的主阵地,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造了良好条件。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到1933年,中共中央机关驻守上海12年;第一份党的纲领、第一部《党章》、第一个党支部都诞生于此;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刘少奇、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座城市长期生活、工作和斗争;许许多多革命前辈在上海为建立新中国革命、奋斗乃至牺牲。如今,上海可考可查的革命旧址超过700个。

打开档案馆库房,最为珍贵的就是50余万卷件革命历史档案以及大量红色书刊文献。其中,有陈望道翻译的第一版《共产党宣言》,有1921年出版的“新青年丛书”,还有白色恐怖时期被伪装成《中国文化史》的《布尔塞维克》等。这些宝贵的红色资源记录着我们党从幼小到壮大的历程,蕴含着不变的初心和使命。这些丰富深厚的红色资源是上海得天独厚的文化宝藏,是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的宝贵优势。

第二,开放包容的海派风尚是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的活跃因子。

上海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长期领中国风气之先。开放、创新、包容是这座城市最鲜明的品格,是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生动写照。透过馆藏档案,可以看到近代以来上海从一个江南县城逐步蜕变成东方大港,进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历史。

近代上海被视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窗口。五湖四海、华洋交融、中西荟萃成就了坚持对标全球、勇于打破旧守及善于学习借鉴、敢于超越一流的特质。经济领域,上海创下了诸多个“第一”。比如,创办中国人自己的第一家现代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建立中国第一家机器棉纺织厂——申新第九棉纺织厂,先后成立的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四大百货公司”是开启中国百货现代化的“钥匙”。文化领域中,上海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海派文化。吴昌硕、林风眠、丰子恺、刘海粟等人的作品,无不是不拘一格、引领潮流的;上海的电影业、出版业、演艺业也都浸润在海派风尚中,创作出不少传世佳作。

在开放、包容、创新的文化氛围中,上海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文艺运动主阵地。以鲁迅为代表的一大批“左联”思想家、文学家、创作家大力倡导新文化,注重加强与世界的联系,善于运用电影、唱片、戏剧、诗歌等当时最新的文化形式反映中国社会现实,为我们党赢得宣传主动权发挥了重要作用。由田汉、夏衍编剧的电影《风云儿女》,由聂耳谱写的电影曲目《义勇军进行曲》就是一个杰出代表。

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其间,开放的海派风尚带来了连接世界、守正创新的活跃氛围,助力上海成为世界看见中国的最佳“舞台”。

第三,历久弥新的江南韵味是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的人文底蕴。

展开上海发展的历史画卷,不单是一番国际大都会的图景,还能看到一派水乡江南风貌。气候湿润、枕水而居、鱼米富足的自然地理条件,让江南地区在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上普遍呈现精细考究、典雅温婉的气息。这一气息映射到商品作品、园林建筑乃至行事方式方法上,形成了所谓的“上海腔调”。同时,春节灯会、端午裹粽、清明踏春、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更使得这座大都市具有浓浓的中国气派。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凝练中国理念、中国智慧,展示中国风范、中国气派。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上海,成市于水乡江南,兴埠于江海之滨;耳闻吴侬软语、细雨柔风,目见小桥流水、白墙黑瓦……如果脱离江南神韵、中华底蕴,一味崇洋仿欧或者生搬硬抄,只能是东施效颦,沦于庸俗。

进一步看,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的不竭动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我们党的文化工作的价值基点。

据馆藏档案记载:1950年9月,上海开展过一次调研,发现全市工人队伍中文盲、半文盲约占75%。其中,手工、纺织、铸造、码头装卸等行业最为集中。此后几年,人民政府通过设立夜校,推广“速成识字法”等措施,使80万人摘掉了文盲帽子,创造了“从大字不识到能给毛主席写信”的成绩。

同时,人民政府着手加强文化事业建设与发展。从跑马厅到人民广场,从赛狗场到文化广场,从“黄、赌、毒”魔窟到人民游乐场的大世界,从创办“上海之春”音乐舞蹈月到举办上海旅游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书展、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从兴建文化广场、工人文化宫、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到全面打造“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贯穿其间的一个中心大义就是:城市文化事业要始终凸显人民性。

上海是人民城市理念和全过程人民民主思想的首提地。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文化建设的特殊重视、特殊期许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在突出城市文化建设的人民性上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作者为上海市档案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