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提出“首要政治任务”,既是对百余年来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规律性认识的历史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的科学揭示,亦是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一项根本遵循。
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无产阶级掌握文化领导权的关键所在
一个政党的领导权不仅包括经济、政治、军事上的领导权,还包括以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文化领导权。文化领导权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然而,文化领导权不是天然拥有的,需要无产阶级政党高度重视和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主义者与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者争夺文化领导权的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就明确指出“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是无产阶级政党“很大的优点”。他们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但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强调在革命中要高度重视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这一武器的运用。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始终将文化领导权建设当作“整个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强调“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可以清晰看出,掌握文化领导权一直是党的一项中心任务。党的一大决议中就明确要求“各级党组织以书籍、日报、标语和传单形式,迅速占领思想文化阵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强调“主义譬如一面旗帜”,要坚持“思想建党”“政治建军”,使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认为思想文化的领导决定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强调“要使它最后巩固起来,必须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坚持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还必须在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进行经常的、艰苦的社会主义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开放后,从强调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的社会主义,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文化领导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领导权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强调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牢抓在手里,更好巩固和发展主流意识形态。
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现实需要
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也是理论创新的起点和动力源。回眸新时代以来的十年,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就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在于全党不断增强的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而今,我们已经全面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伟大而又艰巨的事业,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演进互动,人类社会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共同问题,我国发展也面临许多新的不确定因素,发展中全新的挑战也不断呈现,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给我们提出的新考题比过去更复杂、更难。这就使得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更加必要和更加重要。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崛起,离不开文化创新和文明进步,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现代化进程,也必然以文化创新和文明进步为基础和前提。特别是在信息化智能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交融更加频繁,交锋也更加激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进入关键时期,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文化的引领、精神的支撑。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现实需要。
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实现新的文化使命的必然要求
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建设一个文化繁荣、文明兴盛的社会主义中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两个大局”的实际,从文化关乎国运的战略高度,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内涵丰富、科学系统的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新时代新征程,我们需要处理好“三对”关系,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一是要处理好“一”与“多”的关系。既要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又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文化发展的多样性。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更是我们党一路走来克敌制胜的核心法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只能加强而不能动摇。唯有如此,方能坚守文化领导权的灵魂,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基础。同时,又要尊重基于文化自信的文化多样性,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积极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
二是要处理好“中”与“外”的关系。既要坚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要积极借鉴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根基。与此同时,我们既要积极提高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力,又要注重借鉴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三是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既要在战略上高度重视党的创新理论,还要注重将党的创新理论落细落小落实。思想决定行动,思想认识到位行动才会更加自觉。科学的思想理论只有付诸行动才能展现实践伟力。我们应坚持从发展变化的实际出发,在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良性互动中回应实践和时代的挑战,为不断赢得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提供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