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故宫文物南迁90周年。12月28日,故宫博物院与人民日报《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联合推出的“国宝的长征——故宫文物南迁纪念展”首展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揭幕。
本次展览以故宫文物南迁史料及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回到历史见证地、故事发生地,以多元化的展示手段再现故宫文物南迁的历史记忆,带领观众走进一场跨越90年的时空对话。
展览现场 赖鑫琳 摄
1933年1月,日军侵占山海关,华北局势岌岌可危。故宫博物院理事会召开临时紧急会议,决议择选重要文物南迁。2月7日至5月23日,故宫博物院文物分五批南迁上海,总计13427箱又64包。南迁文物包括散氏盘、嘉量等青铜重器,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宋徽宗《听琴图》等书画名品,以及文渊阁《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珍贵古籍。此外,古物陈列所5414箱、颐和园640箱又8包8件以及国子监石鼓11箱也南迁上海保存。自1933年2月首批故宫文物出京,至1958年9月大部分南迁文物北返,故宫人带着“国宝们”在社会各界与各地民众的守护下经过无数艰难险阻,避开漫天炮火烽烟,展开了历时廿余载,行程数万里的迁徙之路。
故宫南迁文物得以基本完整保存,创造了人类保护文化遗产的伟大奇迹,谱写了一曲文化抗战的壮歌,承载着深刻而意味隽永的国家命运和民族记忆,也凝结了超越器物之上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
展览现场 赖鑫琳 摄
上海是故宫南迁文物的重要存放地,从黄浦江畔的码头到钢筋铁骨的洋行仓库,都是这段历史的重要见证。展览将以时间日历的形式呈现“故宫文物南迁上海大事记”,将故宫文物南迁历史与上海城市记忆融汇交织,带领观众重温故宫文物南迁的重要时刻,挖掘上海老建筑背后的“南迁故事”。
展览内容分为“国之瑰宝烽烟南渡”“沪上四载古物重光”“文脉赓续生生不息”三个单元,展厅位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历史建筑中,将带给观众“穿越时空”般的体验感,在贴近历史事件的空间氛围中走进那段南迁往事。
展览采用多媒体影像互动等数字科技手段对代表性南迁文物进行创意诠释,讲述南迁历史,展现国宝魅力,为观众带来一场特别的文化盛宴。
展览第三单元多媒体展区,通过实体模型和数字投影联动交互的形式,生动展现国宝文物曾经颠沛流离的“南迁之路”。
展览现场 赖鑫琳 摄
展览开幕式上,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长周群华表示:90年前,故宫文物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南迁之路,在以故宫人为代表的社会各界、仁人志士的共同努力下,故宫文物完整保存,为守护中华文化根脉,做出了巨大贡献。故宫文物南迁的第一站,就是中西融汇、海纳百川的上海。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隆重推出此次展览,为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而全力以赴。
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