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基地
1956年4月,中央提出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促进内地建设的方针,为上海工业发展赢得了机遇。1956年7月,中共上海市第一届代表大会提出:充分利用上海工业潜力,合理地发展工业生产的方针。此后,上海工业呈现崭新面貌,商业也随之得以发展。
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上海有前途,要发展。” 1956年7月,中共上海市第一届代表大会提出:充分利用上海工业潜力,合理地发展工业生产的方针。
上海确定工业发展方针后,在近郊建设了第一座卫星城——闵行卫星城。
万吨轮
进入21世纪后,上海自行开发、研制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集装箱船、成品油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产品。在世界造船行业有了“中国制造”的一席之地。若要追溯造船行业的“中国制造”,则发端于上海。1959年初,上海江南造船厂承接了制造万吨轮的任务。厂里的研制团队表示:国家没有造船设备,我们要把它造出来;没有造船工艺,我们要掌握;没有造船技术,我们要补上!中国最早的民族企业就是为中国争气,1960年4月,我国自己设计、制造的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东风”号,从黄浦江驶向了太平洋。
高压电桥
高压电桥是对电力系统安装及运行中的各种设备进行监测,以保证供电系统正常运行;并对电力产品进行质量控制检测的精密仪器。我国的高压电桥空白是如何填补的呢?1958年,上海沪光科学仪器厂青年工人王林鹤在厂方支持下,在一没有图纸,二没有样品,三没有材料,四没有工程技术人员,五没有自动调节温度等设备的情况下,经历了370次的失败后,才研制成功了1万伏高压电桥。
万吨水压机的成功制造,极大鼓舞了中国人赶超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的信心,人们纷纷前来参观万吨水压机。
万吨水压机
20世纪50年代,哪个国家有了用于加工电力、冶金、国防工业等关键大部件的万吨水压机,就意味着有了完整的重工业体系。1958年5月,毛泽东在一次会以上,拿着提议中国要自己制造万吨水压机的信,问上海代表:“上海能不能干?愿不愿干?”上海岂能不干。但是造万吨水压机谈何容易!当时支援中国的苏联专家撤离时说:你们不可能制造万吨水压机。然而,上海江南造船厂在一无大型设备,二无制造经验,三无有关专家,且没有一人见过万吨水压机的情况下,于1962年6月硬是将我国第一台1.2万吨水压机造了出来。
细马手表
钟表的心脏零件称之为“马”,粗马用于钟、定时器等,细马则用于手表。中国的第一块细马手表是在上海反复试制而成功的。1958年4月,我国第一家手表厂命名为上海手表厂,开始批量生产“上海”牌手表。周恩来总理获悉这一喜讯后说:我买一块,按市场价买,我要给“上海”牌手表做广告!而后,周恩来用120元买了一块“上海”牌手表,用它换下了手上的瑞士表,一直戴到去世。如今,周恩来戴过的这块“上海”牌手表作为珍贵文物被军事博物馆所收藏。
上海是我国老工业基地。在20世纪中叶,上海拥有的各类工业设备占全国总量的近三分之二。支援全国,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家交给上海的一项战略任务。新中国成立后,上海从“全国一盘棋”的战略出发,在技术、设备、人才等各个方面,对20多个省、市、自治区进行支援,为国家工业化进程,作出了特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