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习近平在上海 > 正文

事关新时代中国发展全局,这个重要理念在习近平上海足迹中就已开始孕育

2022-06-16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郭庆松

  发展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发展理念是对有关发展问题的基本看法、理性追求和系统观点。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的正确与否从根本上决定发展实践的成效好坏。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是我们正确认识发展、确立科学发展理念的基本遵循。新发展理念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科学发展观的执着坚持和创新发展,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确保“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其理论地位、现实意义。新近出版的《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习近平上海足迹》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指引和难得的素材。

  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思想引领和行动导航

  新发展理念真正进入我们视野并逐步变成大家共识,是在党的十八大之后。2015年11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并将其明确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立足五年、放眼十五年,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这一建议不仅提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而且按照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分领域阐述“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重点任务,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书写发展蓝图。可以说,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新时代中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根本性的深刻变革,决定中国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成败,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思想引领和行动导航。

  作为系统回答有关新时代中国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理论体系,新发展理念不是凭空想出来的,是在总结发展的历史经验、批判吸收传统的发展理论、对于实践进行本质追问的基础上所揭示的发展合规律性的认识,其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新发展理念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回答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问题过程中所进行的理论凝练和思想结晶,它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实践,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过程中所进行的理论升华和历史总结,标志着我们党对我国现代化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从历史发展的眼光看,新发展理念从过去走来,在现在成长,向未来进发。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历史中走过来的新发展理念,对于当下和未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乃至充实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有关发展理论,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新发展理念的种子在上海实践中孕育成长

  回溯新发展理念产生的历史逻辑,作为其重要表现之一,在习近平同志地方工作实践中,新发展理念的种子就开始萌芽。上海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世界观察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的样板城市,新发展理念的种子在习近平上海足迹中已经开始孕育,在习近平领导上海工作和推动上海发展中已经初见端倪,并在上海自身发展的实践中不断成长。

  “创新”是习近平对上海谈得最多、关注最多的话题之一,“开放”是他对上海寄予的厚望;他一直希望上海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基础性、战略性的贡献,希望上海继续“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2007年5月,他主持召开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穿全市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要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更好地为全国改革开放服务。此后,有关上海创新的话题,一直高频次地出现在他的各类讲话报告、指示批示中,包括从创新型国家建设到创新型城市建设,从优化创新体系和创新环境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从加强科技创新到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从创新驱动发展到强化创新策源功能,从制度创新到管理创新,从小微企业创新到社会治理创新,从培育创新要素到造就创新人才,等等。有关上海开放的话语,也一直是他特别强调的内容,诸如从扛起改革开放的大旗到抓好浦东开发开放,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到以开放促改革,从扩大经济开放到建设开放式社会,从推动金融开放到建设开放型科创中心,从扩大行业开放到扩大开放措施,从进行开放试点到建设开放试验田,等等。正如他后来感言:“我曾经在上海工作过,切身感受到开放之于上海、上海开放之于中国的重要性。”因此,可以说,上海是习近平总书记创新和开放思想先行先试的地方,上海也是践行“创新”“开放”理念最为活跃、最为成功的地区之一。

  “协调”“共享”也是习近平主政上海期间以及此后对上海工作一再提倡的重要理念。仅以筹办上海世博会为例,基于世博会是国家行为、中国机遇的认识,习近平提出:“机不可失,这是历史给我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就如何更好演绎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他提出了很多想法,其中多数体现为造福人民、不忘初心,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的“共享”理念;他还竭力主张与兄弟省区市共享世博会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成果,同时也让全国各地的改革发展成果、科技创新成果、名特优文化成果荟萃申城,这是对“协调”“共享”的有力诠释。他对作为大都市的上海“三农”问题的关注也深刻体现“协调”“共享”的发展理念,他特别关注城乡发展不平衡现象,就崇明、金山等一些远郊区县人民的生活困难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与此同时,对于“协调”理念,习近平在推动区域协调联动发展、完善长三角地区合作协调机制、上海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多作贡献、上海共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上海推进“三二一”产业协调发展等方面都有过深刻而又全面的论述;对于“共享”理念,习近平提出让农民共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让广大职工群众共享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成果、推动群众在文化共建中实现共享、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推动长三角区域资源共享等一系列重要观点和系统论述。2007年5月,习近平对上海提出的“四个放在”即“放在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放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放在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思考和谋划”的要求,更是践行“协调”“共享”理念所部署的“大棋局”。

  “绿色”是习近平一贯主张的重要发展理念。他在主政上海期间,特别强调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和人民居住环境,要把生态、生产、生活联系在一起,要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等。宝山区是我国最大、最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宝钢所在地,但曾几何时,宝钢的辉煌也给宝山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污染。2007年4月,习近平在宝山区调研时说:“宝山如果要转型,生态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如今的宝山已经改头换面成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区、园林城区,呈现一派绿色、生态、宜居的新气象,这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积极成果。在金山区调研时,习近平希望把上海石化和上海化学工业区所在地的金山建成百里的花园、果园、菜园,成为上海的后花园,不断开创金山发展的新局面。可以说,“百里花园、百里果园、百里菜园”等“三个百里”建设不仅是“绿色”发展的要求,也是“共享”发展的理念。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也凝聚着习近平的心血和智慧。2007年4月,他在崇明调研时指出:“我们要把崇明建设成为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岛区,实现崇明跨越式发展,促进上海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此后,把崇明建设成世界级生态岛的战略部署一直在稳步推进,崇明建设中国绿色发展试验区成为大家的共识。后来,习近平曾动情地说:“金山银山都不如绿水青山,崇明要建设世界级生态岛,需要不少制度创新,来更好地体现国家战略、上海使命、崇明愿景!”如今的崇明一片绿色盎然,就是对习近平当年所提倡的“绿色”理念的最好诠释。

  (作者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